古韵天城西安行

姚黄独秀

<p>  终于来到西安!</p><p> 被西安深深吸引,缘于她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历史名城”。很想站在她的土地上,感受她曾经的辉煌和历经的沧桑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p> <h3>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之。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这里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h3> <h3>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h3> <h3>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h3> <h3>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h3> <h3>“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专供杨贵妃沐浴。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h3> <h3>“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h3> <h3>“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h3> <p>华清池园内现存的唯一一口唐代水井遗址。唐代帝王驾幸华清宫时,汲取净水,饮食利用。</p> <h3>这里还因安事变而倍受观注。并保留了当时事件发生的相关旧址,还原了当时旧貌供游客参观。如五间厅玻璃窗,墙壁上,还存留的弹痕。另外,就是骊山西绣岭虎斑石处的兵谏亭。</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h3> <h3>兵马俑是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h3> <h3>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br></h3> <h3>一号坑</h3><h3>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 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h3> <h3>二号坑</h3><h3>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 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h3> <h3>三号坑</h3><h3>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h3> <h3>铜车马展</h3><h3>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1日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公斤。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h3> <h3>上世纪70年代,考古队在陕西省西安市郊一带,挖出了一处大型的秦墓群,里边埋葬了秦国到秦朝数百年间的历代帝王和皇族的陵寝。几十年以来,考古队陆续在秦陵中挖出了大量的古文物,其中有一些无比珍贵,因而震撼了整个世界!</h3><h3>随后,考古队小心翼翼将这批秦墓的青铜剑带去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一番化验。结果显示,这批秦剑表面涂有一层薄薄的铬化物。铬化物是一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发明出来的抗金属氧化物质,同时能够保持金属的弹性,但也无法保证金属两千年不锈和有良好的弹性。因此,秦剑不锈和自带记忆功能,至今仍旧是个谜!</h3> <h3>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h3> <p>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24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悼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迦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城后,极为壮丽。唐太宗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寺院,寺院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p> <p>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独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2007年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p> <p>玄奘建塔。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p> <p>整个园区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通过造像、雕塑、植被等各种方式表达设计者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p> <p>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p> <p>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p> <p>西安博物院</p> <p>过华清宫</p><p>唐 杜牧</p><p>长安回望绣成堆,</p><p>山顶千门次第开。</p><p>一骑红尘妃子笑,</p><p>无人知是荔枝来。</p> <p>长恨歌</p><p>《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p><p>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p><p>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p><p>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p><p>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p><p>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p><p>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p><p>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p><p>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p> <p>拍摄地点:陕西西安</p><p>摄 影:姚黄独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