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和刘家大院

华文

<p>  还是清明时节,和小伙伴相约到淇河边吃鱼,酒足饭饱路过五龙镇中石阵村偶遇了刘启根同志,遂临时起意望参观一下刘家大院,老刘欣然同往并担当导游,至今正好一月过去。近来脑海时常回想起老刘忘我讲述的情形——每迈一步如数家珍,文化典故娓娓道来,生生将平常5分钟走完的路程绵延成一场近2个小时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可敬可叹,令人忘倦。</p><p> 未至院落正门,老刘指着墙上的拴马石让我们看看有何不同?众人反复观摩不知所以。老刘遂讲,刘家大院在建设初期墙上的拴马石是向外突出的,以此彰显财大气粗,家传几世后随着文化的沉淀,拴马石便改成向内凹进与墙取平,意为包容平和。</p><p> 步入正门抬脚片刻,老刘讲到了门槛文化,古代大型家族院落必有门槛,刘家大院也不例外。正门分两道,外曰大门,内曰二门,门槛就在二门处,是正门上最大的一块横料,它最少有两大功能,一为藏风聚气,防鼠防虫。二为提醒警示,家人抬脚出门即步入社会,需守心自警,扶正衣冠;客人抬脚进门即登门拜访,需守礼敬人,以示尊重。有个成语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形容古时未出阁的闺秀送客最多到二门门槛处,实在恋恋不舍也就是扶着二门探出头来目送良人离去。</p><p> 进了正门,老刘让我们扭头抬望正门东西两侧屋檐。仔细观看,竟是西侧屋檐比东侧屋檐低了些许。按中国古代庭院建筑风格,一般都是秉承中轴对称结构布局,同一建筑物平高等齐是基本要求,而像刘家大院东高西低的建筑结构还是真少见。老刘解释道,刘家大院本身建在东高西低的缓坡之上,所以正门屋檐东高西低的设计暗合顺应自然、敬畏天地之意。谈到此处,老刘似乎是带上一点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说人和建筑都是一样的,必须尊重自然、懂得敬畏,一个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从自然中长久得福;只有懂得敬畏才会谦虚谨慎,明白和改正自身的短处,从而获得上升的空间。听完老刘这段我们皆深以为然,本来“猎奇”的参观心态被猛然一击,老刘和这座蕴藏了厚重文化底蕴的大院在刚开始就给我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p><p> 走入二进院内只见正中摆放了一个阔口水缸,老刘说这是避免冲撞,水又为财,有聚宝之意。同时,大院房屋都是木质结构,水缸放在如此明显的位置也起到了消防安全作用,俗话说“平时一碗水,难时能应急”,可见古人忧患意识极高。踏过寓意“天地人”三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台阶进入客厅,印入眼帘的是一扇雕刻着松鹤延年图的高大屏风,靠着屏风放了一张长条几,上面摆了四个造型饱满的花瓶,条几下压放一张方桌,方桌左右各有一张太师椅。老刘讲,四个瓶儿代表四季平安,长条几代表国法,压着的方桌代表宗族家规。倘若家中有来客,主人就应扶衣冠、正神情,端坐太师椅椅面三分之一地方,身体略前倾,一手扶方桌,这就叫掌握宗规、背靠国法,切记太师椅不可坐满,否则就是失礼。我和我的小伙伴听的直眨眼,挨着坐了一次椅子,当了一次家长,体验了一番讲究的人生。</p><p> 转步还参观了大院主人的日常住所、储藏室、绣楼、学堂等建筑,老刘越讲越生动,我们越听越起劲,从刘氏家族的兴衰起落到刘家大院的文化底蕴,再到这座大院复建修缮,老刘仿佛是历史的亲历者和穿越者,放弃经营半生的建筑事业来做这样一座大院的“看门人”,怎么不叫人佩服?两个小时的“时空穿越”让我们受益匪浅。临走时我和老刘开玩笑的说,可惜刘家大院的知名度太低了,上级没有足够重视。老刘反而不以为然道:“我只当她是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正在茁壮成长,不怕找不到好婆家!”老刘的自信让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眼前这个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他确实老了,但精神不老。古老的中华古建筑文明造就了刘家大院,老刘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又赋予了刘家大院浴火重生的机遇,我们有幸遇见老刘,走进这座文化大院接受文明的洗礼。这一刻,我真的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幸运环环相扣,有一种文明生生不息,有一种精神老而弥坚。懂你的人才会去塑造更好的你,这可能就是文明传承和复兴的秘密吧!</p><p> 时过一月,笔力有限,虽念念不忘,亦不能复尽当时情形。有缘再见,必定是她风华正茂之际!</p><p>&nbsp;</p><p> 扬手清风</p><p> 于2020年5月2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