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祭母

日上八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母亲弥留的日子里</p> 3月28日夜,从父亲的微信中得知母亲高烧至39.4度。我电话联系了镇卫生院院长,连续三天派医生到家中帮母亲打退烧针,母亲的体温时退时升。院长电话告诉我,血检结果白细胞严重超标,恐怕过不了几日了。我不以为然。30日晚10时左右,父亲又告诉我,母亲的体温又到了38.4度。我当即联系了邵东市人民医院,哥哥姐姐于31日一早就送母亲入院。中午2点,接到姐姐从医院打来的电话,传达了医生的嘱咐:母亲恐怕过不了几日了,叫子女们能回来陪娘一天是一天了。我也不以为然,但还是立马请假,并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往回赶。到达医院,看到母亲床头的病号牌上写着一个“危”字,心里实在紧张。 可哥哥告诉我,母亲自入院后就没有发烧了,我看母亲的脸色和眼神,应该也不至于那么“危”吧。经检查得知是肺炎引起白细胞过多。通过向医生了解,常年坐卧的老人,在饮食时容易呛住,从而引起肺炎。31日晚上,哥哥和姐姐在医院陪护了一整夜。4月1日,我在医院陪护。按照医生的嘱咐,由于母亲有褥疮和肺炎的原因,要每两小时帮母亲翻身,变换睡姿,且尽量多向左侧睡。作为健康人,总保持一个睡姿都特别难受,何况母亲已经有很多年自己不能翻身变换睡姿了呢。所以,我基本上是每半小时帮母亲变换一次。到得夜里三点钟左右,母亲就再也没睡,她一直睁着眼睛,似乎在思索着或回想着什么。母亲究竟还有没有思想,我真的不知道。因为她老人家患阿尔茨海默氏病已经多年了。我也就一直坐在床边,把手伸进她的被子里,拉着母亲的手,眼睛也一直与母亲对视着。我希望妈妈能尽快好起来,我也相信妈妈一定能尽快好起来。一是因为妈妈已无数次地闯过了难关;二是我们有祖传的母系长寿基因,我的外婆活了83岁,我的太祖母活了85岁,我的祖母也活了85岁,我的妈妈一定也能活到85岁。我从来就还没做好失去妈妈的心理准备。我不停地喊着“妈妈”,也让妈妈喊我“文生”。 自2014年春节后父母坚持要在老家居住开始,我也就经常回家陪父母,每次都带点母亲喜欢吃的各种甜食。开始是每个周末都回老家,帮父母洗洗衣服、洗脚、做做饭,周日下午再赶回广州。 是年底,我去了张掖挂职,两年时间里没能常回老家照顾父母了。待挂职回来后,我又坚持至少每两周回家一次。特别是近两年,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每次回家,我生怕母亲不记得我了,总是蹲在母亲的膝前,拉着母亲的手,不停地叫妈妈,母亲总会有爽朗的应答,并告诉她,我是文生,要妈妈叫我的名字,我也就很嗲声很嗲声地应答。那种感觉,真的好幸福好幸福。可是,没过一会儿,母亲又不知道怎么叫我了。 <p>  我还经常拉着母亲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手在我脸上抚摸,一阵抚摸后,母亲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手指帮我理理头发。那种天伦之乐,真是只可享受不可言传。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变成永远的回忆了。</p> <p>  我几乎一夜没睡。除了帮妈妈不断地变换睡姿,还时不时地温些牛奶,小口小口地喂。可是,老妈几乎就没吃进去,每一次吞咽都是那么地艰难,因为妈妈的舌头都已经萎缩了。我想着妈妈不能进食,这营养肯定就跟不上,怎么会好得起来呢?4月2日一早,我就找医生商量如何让妈妈补充营养。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去买了白蛋白,给妈妈输上了。上午,哥哥又来医院接替我陪护母亲。</p><p> 4月2日下午,弟弟、弟媳也在当日从桂林回到了老家。弟弟本来也因痛风在医院住院,听说母亲的病情,提前出院的。</p><p> 4月3日,弟媳主动请缨到医院去陪护母亲。我和弟弟把弟媳送到医院去接替哥哥。看到母亲的脸色比前一天好多了,且正在输第二支白蛋白。我们兄弟一致觉得,这营养输对了,接下来,再按医生说的,再输点血浆,妈妈肯定会没事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晚上我送弟弟来医院接替弟媳时,弟媳说今天喂妈妈吃了三分之一小碗稀饭,但是现在又发烧到了38.3度。我们看到妈妈的状况不大对劲,目光无神。当即我便打了电话并叫来医生查看,医生让我们自己拿主意,是继续在院治疗还是接回家治疗。按照农村的习俗,人要是在医院去世,是不能进堂屋的。出于此担心,我和弟弟商量后,决定连夜把母亲接回了家。</p><p> 都说农村传消息是最快的。妈妈连夜从医院回家的消息,当夜就边邻皆知,邻居们都接二连三地来床前探望母亲。家人们也一直都守在床前,一起护侍着母亲。直到晚上12点多钟了,弟弟让大家都去休息,他一个来陪护就可以了,不要把大家都累得白天没精神。</p><p> 我没有设闹钟,三点钟醒来了。我立马就去接替弟弟,让他早点休息,毕竟弟弟也是提前从医院出院的。当夜,弟弟在母亲床前还写了一首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给病危中的母亲》</p><p>今夜我守护在您的床前</p><p>泪水浸润着我的双眼</p><p>你我今生的母子情</p><p>是否就要到了边缘?</p><p>伴在您的枕边</p><p>往事总在浮现</p><p>从我开始记事的童年</p><p>一幕一幕</p><p>直到今天</p><p><br></p><p>孩提时代</p><p>父遭迫害举家受连</p><p>我总感觉</p><p>您对我的管教特别苛严</p><p>后来才明白</p><p>是您让我明是非</p><p>懂事理</p><p>再难的岁月</p><p>您让孩子的人格不能低人一等</p><p>这是您退让的底线</p><p><br></p><p>我上学以后</p><p>您教育的方式总是鼓励当先</p><p>为我的点滴进步</p><p>露出笑颜</p><p>受歧视的我们</p><p>内心还是阳光一遍</p><p>再艰难的岁月</p><p>您总激励我们</p><p>曙光在前</p><p><br></p><p>改革开放</p><p>春风拂面</p><p>我为生计</p><p>南北辗转</p><p>您的叮嘱</p><p>萦绕耳边</p><p>当我将第一个月的工资交您保管</p><p>您说</p><p>你也大了自己管钱</p><p>工作细心</p><p>与人为善</p><p>逢强莫怕</p><p>逢弱莫欺</p><p>胆大心细</p><p>定有出息</p><p>遵您教诲</p><p>我一身正气</p><p>为人格局</p><p>也不拘泥</p><p>循您意愿</p><p>我连帮带牵</p><p>举家上下</p><p>生机盎然</p><p><br></p><p>在您移居城市的十几年</p><p>总觉对您太多亏欠</p><p>只认为供您的物质生活胜过从前</p><p>忽略了亲情陪伴</p><p>您寂寞寡言</p><p>城市邻里很少串连</p><p>父亲笔耕很少有闲</p><p>您孤孤单单</p><p>等我聊天</p><p>我却大意没放心间</p><p>应酬常到深夜一点</p><p>回家开锁</p><p>您总在门边</p><p>想与儿聊</p><p>又担心扰我睡眠</p><p>日复一日年复一年</p><p>直到后来您老年痴呆</p><p>我才发现无力回天</p><p>这份亏欠</p><p>这份内疚</p><p>将如影随行</p><p>无计消停</p><p><br></p><p>寸草之心本就短</p><p>如何报得春晖长</p><p>母亲</p><p>我永远爱您</p><p>……</p><p><br></p><p> 4月4日,邻居们还是不断地来探望母亲。我简单地回忆了一下,在我家方圆5公里的乡邻,鲜有没来探望过母亲的。足见母亲生前的为人是很得人意的。</p><p> 这一天,是传统的清明节。跟往年一样去给先人扫墓。不一样的是,我们兄弟都比往年起得早。我亲手剪了纸花,蒲叔从外面砍了小毛竹,哥哥弟弟准备了爆竹、竹签香和锄头、砍刀等清扫工具。往年,每到一个祖坟前,我都在心里默念、祈求,保佑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保佑后代学业、事业有成。这次,我向每一个祖先祈求的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保佑我的母亲一定要挺过这个难关。这天夜里,我感觉妈妈似乎真的好些。我久久地看着妈妈的脸色,皮肤似乎充满着活力,怎么也不像要离开我们的样子。</p><p> 4月5日夜,我准备一个人陪护妈妈一整夜的。因为,6号下午我必须要回广州,参加7号的一个人才招聘会。所有的会务材料都在我的电脑里,准备6号晚上回到办公室去打印。这一晚的陪护,我更加用心,还写了陪护注意事项,发在家族群里,以方便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他人能更好地陪护母亲。凌晨4点半钟,哥哥主动来换我,让我去休息。我很感动!人生两件大事,一曰生,一曰死。每当大事,我们兄弟都十分齐心,十分自觉,十分默契。子女,真可谓是父母的十根手指。这十根手指,平时必须独立为家,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起居。关键时候必须合掌为拳,方可承重担事。俗话说,十指尖尖痛环心(心脏)。无论是哪根指尖受点伤,都令人痛到心脏上去了。对父母而言,哪个子女遇到不顺事,都免不了让父母担心。多少年来,我们兄弟姊妹都是这样互相照应着,对父母的孝顺也从来没有攀比过,有钱出钱,有力有力。只要自己想到的事情,自己就去做了,从来不需要商量,不需要论价平摊。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体会至深。</p><p> 4月6日,我接近中午12点才起床。午饭时,弟弟没来桌上吃饭。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饿。可是我看到弟弟的眼睛红红的,明显是刚哭过。母亲走后,弟弟告诉我,他一起来就到母亲床前,看到母亲的样子,就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母亲可能挺不过今天了。我是下午14点38分的高铁,临出发前,我坐在妈妈身边跟她说:妈妈,我要回广州了,明天有个会,开完就回来,你一定要等我回来。母亲把脸侧向我,眼睛久久地看着我,从喉咙里发出一个“哦”字的声音。没成想,这就是母亲给我最后的一个字的遗言!我依依不舍地含泪离开了母亲,踏上了回广州的高铁。</p><p> 我本来以为回家这几天都没休息好,到高铁上能够好好地打个盹,补充点精神。可是妈妈的病情无法让我轻松一下心情。此时,离开母亲,我心里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常言道,自古忠孝两不全。以前在部队时,我对这句话感受特别深。每每家里有事,我都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现在转业了,还是一样的。说明这句话对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永远都是这样的。这让我想到了古时候的丁忧制度。有丧父或母之官员,必须向朝庭报告,并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三年后再返回岗位。对于隐瞒不报和不丁忧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项制度了。难过之际,就发了一条朋友圈来表达那时那刻心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绝 忍痛告别弥留之际的母亲返穗上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汤不进口无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菊瞳睛早失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已是弥留难舍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儿不孝别娘亲。</p><p> 这是自我妈妈入院以来我发的第一条朋友圈。一直不敢发,是因为担心亲朋好友知道后,会不断地来看望母亲。每次因为母亲生病,给大家带来太多的麻烦,我实在过意不去。</p> <p>下午6点半左右抵达广州的家中,匆匆煮了点东西吃完,准备去办公室(家中到办公室约10公里)。但还是先打开手机上的米加,想远程看下母亲现在的状况。只见家人都围在母亲床前,气氛非常紧张。</p><p> 为了让母亲舒服一点,只见哥哥坐在母亲床上,在后面抱着母亲,让母亲的双脚垂在床沿。弟弟在床边为妈妈手持吸氧管,不断地忙碌着。而我,只能在广州的家中无能为力地哭泣着。我感觉母亲已经很难坚持了。 </p><p> 我决定要马上回家。于是,挂断了远程视频,给单位领导电话请假。待我完成请假再打开视频时,妈妈已经走了。弟弟已经在母亲床边烧纸了。我双膝跪在地上,一声“妈妈”让我哭得接不上气来。后来得知,晚上8点12分,母亲在除我不在身边的所有亲人的陪伴和哭声中闭上了双眼,并流出两粒豆大的眼泪。</p><p> 此时,已经没有到我老家的高铁。我只能开车回家。7日凌晨4点16分,我到家了。可是母亲的遗体已经放入棺材,摆在了堂屋中。在母亲的灵前跪下的那一刹那,心中吟出了一幅挽联:</p><p>未尽床前送终孝;</p><p>须肩身后落骂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