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桥街小学疫情防控指南

林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了解新冠肺炎</b></p><p><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u><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u></p> <p> 症 状 表 现</p><p><br></p><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p><p><br></p> <p> 传 播 途 径</p><p><br></p><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这是两个主要传播途径。因为粪便、血液里都发现有冠状病毒存在,经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经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咳嗽、打喷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如公共区域里边的栏杆、门把手等,还有患者喷出来的飞沫可以传播病毒,越密切接触、患病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病毒载量密度比较高,所以必须要注意防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牛桥街小学复课作息时间安排</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 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 课 8:00~8:2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一 节 8:25~9:0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二 节 9:15~9:5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运动健身 9:55~10:1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三 节 10:15~10:5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四 节 11:00~11:3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 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五 节 3:00~3:3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六 节 3:45~4:2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 七 节 4:30~5:05</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牛桥街小学学生上放学错时安排</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午到校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年级7:30——7:4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7:45——7:5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8:00——8:1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放学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11:3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11:4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年级11:4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到校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年级2:20——2:3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2:35——2:4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2:50——3:00</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放学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5:0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年级5:1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年级5:15</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牛桥街小学防控一日流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班主任提示单)</b></p><p><br></p> <p><b>到校前提醒学生和家长:</b></p><p> 1、在家准备好防控用品收纳袋(盒),内装口罩2个、消毒湿纸巾或消毒免洗洗手凝胶、水杯。</p><p> 2、在家自查体温及身体状况,填写体温记录卡。务必告知家长:如身体及体温有异常状况,一定不要来学校,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并报备班主任,班主任老师要在电话中依据《因病缺课记录表》和《师生请假情况记录》中的内容逐项询问并填写。告知家长必须有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入校复课。家长诚信测温并记录,违者将依据相关法规追究责任。</p><p> 3、带好体温记录卡(方便携带的卡套),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准备到校,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中的物品,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同时按照规定时间错峰入校,家长自行车、私家车在距离校门东西10米处即停即走。</p><p>&nbsp;</p><p><b>入校入班时提醒学生和班主任:</b></p><p> 1、室外测温:通过值班老师的疏导,在校门口东西两侧排队,践行1米文化,两路变一路按隔离带指示有序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按年级指定路线及楼门进入教学楼;若多次测量,体温在没有受外界气温影响下超过了37.3度,就要在值班老师的指引下进入留观室,卫生保健老师按照留观室操作流程执行接下来的工作,如果使用水银温度计进行复测后再次确认发热,通过询问无流行病学史,就要第一时间请班主任老师上报包联领导,并告知家长,到校接回去医院就诊,待将学生送出校门交给家长后,班主任老师要填写《因病缺课记录表》和《师生请假情况记录》进行报备,并告知家长必须有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入校复课。</p><p>&nbsp;</p><p> 2、室内测温:班主任在班级门口对学生进行二次测温,确保进入教室的学生体温正常,并填写《班级疫情防控期间晨午检记录》(早、午),每天下班前,将一天的记录表交给刘淑英老师。&nbsp;</p><p>&nbsp;</p><p><b>若室内测温时出现发热症状,班主任老师的操作流程如下:</b></p><p> 首先,多次使用体温枪对其体温进行测量,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确认有发热症状后,通知刘淑英老师将发热孩子带至隔离室,安排其他学生原地待命,卫生保健老师要使用水银温度计对该生进行复测,确认发热后,询问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如果无流行病学史,就要第一时间请班主任老师上报包联领导,并告知家长,到校接回去医院就诊,待将学生送出校门交给家长后,班主任老师要填写《因病缺课记录表》和《师生请假情况记录》进行报备,并告知家长必须有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入校复课。同时做好教室和活动区域的预防性消毒、通风工作,其他学生正常上课。</p><p> 如果在卫生保健老师的询问中,发现该生有流行病学史(学生和家人14天内离开过本市到过几个重点地区如:黑龙江、北京、广东等地;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其他有病例报告地区的人;与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刘老师要立即上报林俐和本班的包联领导,同时分别联系校长、三医院对接医生,校长通知教育局、疾控中心。于此同时班主任老师协助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待120将学生接走以后,配合卫健部门完成后续疫情调查和处置。</p><p>&nbsp;</p><p><b>上课课间提醒学生和班主任:</b></p><p> 1、上课前,班主任对上课需要使用的讲台、多媒体按键、黑板擦等共用物品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教师与全体学生上课时均需佩戴口罩。</p><p> 2、课间活动提醒学生,在各班指定区域活动,轻声慢步靠右行,践行1米文化。除喝水、上体育课之外,不得摘掉口罩。需洗手时,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完成,洗完后有序回班。废弃口罩丢弃时抓住口罩内侧对折再对折用挂耳皮筋缠绕后,放入学校准备的专用垃圾桶内,再次洗手。</p><p>&nbsp;</p><p><b>通风消杀提醒班主任:</b></p><p> 各班在课间要保持开窗通风,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后,由班主任对班级共用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协助学校消杀组完成消毒杀菌工作。填写《学校通风消毒记录表》。</p><p>&nbsp;</p><p><b>放学提醒班主任:</b></p><p> 告知家长接送孩子时错时进行,对接时间精准,在班级接送区域等待。家长之间距离尽量要在1米以上,戴好口罩。接到孩子后不逗留,尽快返回家中。</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牛桥街小学测温异常怎样处置</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无流行病学史发热怎样处置?</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学校门口,通过测温发现学生体温大于等于37.3℃,值班教师立即报告行政值班,行政值班负责人立刻联系校医,并引导学生进入校门口的临时隔离点,全程保持2米距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校医利用水银体温计,对学生进行二次测温,确有发热症状,校医根据一人一档,查询发热学生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学生和家人14天内是否离开过本市;是否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其他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是否与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通过档案调查和现场询问,确认无明确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带回就医。待医院出具康复证明方可入校。该发热学生被家长带回后,值班人员对隔离室和学生活动轨迹进行消杀,行政值班负责人做好记录工作。</span></p><p> </p><p> </p><p>&nbsp;</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流行病学史发热怎样处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通过测温发现,有学生体温大于等于37.3℃,值班教师立即报告行政值班负责人,后者联系校医,并引导学生进入校门口的临时隔离室。</p><p> 校医利用水银体温计,对该学生进行二次测温,确有发热症状,校医根据一人一档,询问发热学生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学生和家人14天内是否离开过本市;是否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其他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是否与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等问题。通过现场询问,发现该学生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出现可疑病例,校医向行政值班人员反映,行政值班人员上报分管校级领导,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分管领导上报校长、疾控中心、教育局。待120将学生接走以后,值班人员在卫生防疫专业人员指导下,对隔离室和学生活动轨迹进行消杀,并配合卫健部门完成后续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行政值班负责人做好记录工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室发现体温异常者现场怎样处置?</p><p><br></p><p> 学生在课堂或课间活动时段,自感不适出现异常症状,老师发现后,第一时间要做出处理,使用体温枪对其体温进行测量,确认有发热症状后,通知行政值班负责人将发热孩子带至隔离室,安排其他学生原地待命。</p><p> 经一人一表核查,如该生并无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接回就医,同时做好教室和活动区域的预防性消毒、通风工作,其他学生正常上课;如该生有流行病学史,行政值班人员立即上报分管校级领导,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分管领导上报校长、疾控中心、教育局。待120将学生接走以后,值班人员在卫生防疫专业人员指导下,对隔离室和学生活动轨迹进行消杀,并配合卫健部门完成后续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行政值班负责人做好记录工作。</p><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牛桥街小学联防联控工作联系网</b></p> <p>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牛桥街小学迅速行动,建立了包联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建立师生健康卡,全方位对师生健康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复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