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恋徽州——食记(2)

海底

<p> 得月楼的“刀板香”</p><p><br></p><p>11月20日,我们仍在宏村逗留,从一条街转到另一条街,一条巷子绕到另一条巷子。</p><p><br></p><p>那几天阳光出奇的好,村里家家户户晾晒的猪腿肉上都泛起了油光,腊肉特有的香气和色泽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p><p><br></p><p>宏村很多地方都晾晒着这样的猪腿,据当地人说是野猪腿,也有的说是土猪腿,不考证了,只觉得那猪腿肉腊香扑鼻,还滴下油来,让人忍不住惦记。一只野猪腿要一千多元,也有论斤切下来卖的,一块也要三四百元。我们眼馋的围观一小会,离开。</p><p><br></p><p>看野猪肉看饿了,走进一家装修古色古香酒楼,吃饭。</p><p><br></p><p>进去才发现,运气忒好,原来这家酒楼是《舌尖上的中国》宏村美食取景地——“得月楼”。</p> <p>服务员阿姨过来问我们点什么菜,我们说,就要外面蛮多地方都晒的那个肉,叫什么菜名我们不太清楚,只隐约听人说,用这肉做的最好吃的一道菜,叫什么“刀”……</p><p><br></p><p>“刀板香”就这样被记在了菜单上,一同记上去的还有“蒜蓉灵芝菜”,“石耳土鸡汤”。</p><p><br></p><p>等菜的间隙在得月楼逛了逛,两层的徽派建筑,除了白墙黑瓦,飞檐翘角,还有雨巷丁香里的油纸伞。意外发现,得月楼的后门,正是月沼湖。</p> <p>听阿姨说这“刀板香”也是徽菜的代表菜之一。相传,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过歙县时拜访恩师。为款待徒弟,师娘将家中的腌猪肉铺于山笋上面,放在刀板上一同蒸,肉熟后切成薄片,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连声称好,命此菜为“刀板香”,故徽州刀板香一直沿用至今。</p><p><br></p><p>而此菜在制作过程中将腌腊肉置于上等香樟木板上,所以油腻皆被木板吸走,既保持了肉的咸鲜又油而不腻。</p><p><br></p><p>楼上楼下拍了几张照片,菜已经上来了。“灵芝菜”碧绿爽口,清新动人。土鸡汤水清钵秀,叫人沉醉。再来看看那“刀板香”,色泽鲜亮,肥瘦分明,蒸好的腊肉被切成小方片,用香樟木板托着,旁边还备了相同份量的杂粮饼,也码成一长条,覆了几片鲜芹菜叶做点缀……</p> <p>说来好笑,我和表妹看到这道菜端上来时,竟然还都谦让了几下,方动筷子。兴许是摆的太精致了,不忍下箸?</p><p><br></p><p>一片油黄光亮的“刀板香”夹在筷子上,肥中带瘦,瘦上有肥,未及入口,已是醇香扑鼻,一口咬下去,咸香咸鲜,肥的润滑瘦的有嚼劲,若是不吃,真是太辜负自己一张嘴了。</p><p><br></p><p> 顺便提一下“石耳土鸡汤”。较之腊味“刀板香”的江湖豪迈,这“石耳土鸡汤”可算极尽江南小镇的婉约之气了。一钵汤汁澄清如水,汤里漂着青黑的石耳、几根白玉菇,一层薄薄的黄亮油花,那鲜醇滋味,绵绵柔柔,直渗入味觉深处……</p><p><br></p><p>此时,窗外树影斑驳,月沼湖人声隐约,木船泊在水中央。一时,竟上来满腹的心思。</p> <p>写于2020年3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