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摄影:丫丫</h3> <p>杂谈诗词,诗歌(3) 什么是余味</p><p>文/韩鲁珩</p><p>新华字典对余味的解释非常明确:“留下的耐人回想的味道”;汉语词典的解释:“. 留下的耐人回想不尽的意味”。</p><p>根据上面的解释,诗词,诗歌的余味就是作品有耐人回想,领会和思考的意味。</p><p>如何才能让诗歌有余味?</p><p>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很准确地描述了如何有余味: 深文隐蔚 余味曲包。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文字应该含蓄同时精彩纷呈,言外之意包含在其中而非直接外露。</p><p>为节省时间,直接引用源自网络的一段话:”……后世众多诗人、词人的作品均能体现出其“文外之重旨”、“篇中之独拔”或是“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特点。如李商隐“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至死不渝的爱情,秀与隐的结合可谓浑然天成。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言之秀矣,万虑一交。”此真乃“动心惊耳”之逸响。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落花,燕子为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易逝的慨叹。情中有思的意境,蕴藉悠远。”</p><p>简单具体而言,诗词,诗歌中要有言外之意,这个言外之意能让读者去体会和回味。</p><p>如何写出诗词,诗歌的余味?</p><p>在这里还是引用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穆木天的一段话:“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p><p>扼要概述写出诗词,诗歌余味的几个要点:</p><p>1,作者一定要清楚自己写什么,想表达什么,自己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p><p>2,作者尽量不要在诗中做解说员,不要自己在诗中说明和解释内容,写出文蔚,让读者去体会隐秀。</p><p>3,充分利用比喻,暗示,暗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借物言情,借事寓意的表达方式。</p><p>4,下笔要克制和控制,倾情而泻的结果常是余味皆失。作者自留三分情,读者可多得七分味。</p><p>懂诗人读味道,不懂的人读热闹。诗歌一旦热闹,味道大概就不多了。</p><p>2014,12</p> <h3>杂谈诗词诗歌(98)再谈余味</h3><h3>文/韩鲁珩</h3><h3><br></h3><h3>六年前曾写过关于余味的粗浅短文,今天再回顾这一话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几点。</h3><h3>余味是“留下的耐人回想不尽的意味”,余味无穷是中国传统诗词的追求和美学特征。我们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余味不仅是诗词绘画的文中和纸上留白,更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所留下的“意”。</h3><h3>余味留“意”。这个意,可以是情绪,可以是思想,可以是领悟,可以是归纳等等。余味所留下的“意”。余味必须有以下的基本特征,或者其中之一。</h3><h3>1, 据有普遍性和人类思维的共性</h3><h3>2,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h3><h3>3,符合自然和生活的基本规律</h3><h3>4,觉有启发,开悟,归纳和升华的特点,</h3><h3>5,据有给人留下印象,不容易忘记,等等</h3><h3><br></h3><h3>其实,余味的表达和诗歌写作风格关系并不大,并非朦胧,意象性,象征性手法就更多余味。之所以这样说,并非否定一些暗示,寓意,比喻等写作技巧所据有的隐晦特征,以及表达把握分寸等技术性手段的作用,而是强调“余味”的根本是内容,而不是形式。</h3><h3><br></h3><h3>举两个例子</h3><h3><br></h3><h3>一棵开花的树</h3><h3>——席慕容</h3><h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h3><h3>求佛让我们结下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h3><h3>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h3><h3>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h3><h3>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h3><h3><br></h3><h3>这首诗直白热烈,却是余味无穷。这个余味就是诗意中的情感,这个情感让我们感动,共鸣,记忆和回想</h3><h3><br></h3><h3>一代人</h3><h3>----顾城</h3><h3>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h3><h3>我去用它寻找光明</h3><h3><br></h3><h3>顾城这首诗简单清楚,采用诗歌悖论的特征,生动展示人的思考和求索的意愿。这种用黑夜生成的眼睛去寻早黎明的时刻,是许多不甘沉沦,有思想求索意识的人的普遍意愿。顾城这首诗所留下的深思和有启发性的认识就是余味。</h3><h3><br></h3><h3>余味,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词追求的美学境界,中国古诗词在余味上所达到的高度,至今无人企及。看看以下的例子。</h3><h3><br></h3><h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h3><h3>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h3><h3>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h3><h3><br></h3><h3>欧阳修:</h3><h3>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h3><h3>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h3><h3><br></h3><h3>杜甫</h3><h3>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h3><h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h3><h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h3><h3>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h3><h3><br></h3><h3>今天,许多人因为不懂诗词和诗歌的美学和艺术特征,错误地将余味单纯地理解为文字和比喻的技巧,习惯用断裂,跳跃,似是而非的表达。这些人把谜语和谜底文字之间的暗示性,联系性;把歇后语的文字上的归纳当作余味,结果就是挖空心思,胡编乱造,拽文做作,不成样子。</h3><h3><br></h3><h3>简单而言,诗词诗歌的余味来自于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敬畏,理解和思考,来自于对文化和文学的谦卑和尊重,来自于认真学习,把握语言文字的准确含义。余味是挖掘生活的收获,不是挖空心思的捏造。</h3><h3><br></h3><h3>2020,04,3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