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虽然学校暂时还没有复学。但疫情抵抗不了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步伐,我们的网课依然有秩序的进行着。过去的两个月,孩子们居家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我们带着思念去走访了我校一年级的同学们。</p><p><br></p> <p> 我们首先去的是学生马进雯家中,家长和学生都非常意外而惊喜。通过聊天,马进雯打开了话匣子,主动介绍起自己在家每天学习的起居生活。七点起床,自己早读,上课时间,妈妈去做饭了,他自己在书房里认真学习。父母也介绍到,网课期间,回答问题积极,思维紧跟老师的步伐。只是周末作业的完成还有点拖沓。诚恳而热情的介绍,让我们也感到欣慰,临走前,嘱咐马进雯在作业完成上一定要更加自觉,不能依赖妈妈催促,积极的提交作业。</p> <p> 随后,我们去到了吴奕泽家中。完成了作业的吴奕泽正在自家门口练习骑自行车,见到我们的到来。响亮的招呼我们,热情可爱的模样也将快乐传递给我们。和吴奕泽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在家学习比较自觉。妈妈催促比较少,上午都能听课,自觉完成作业。不用妈妈下午催促,每天还自觉跳绳、骑车,进行体育锻炼。</p> <p> 东边方向走完,我们来到了学校西侧方向。通过定位导航,终于找到了张建中家中。来到家中,才发现,原来张建中在疫情期间添了一个弟弟。我们更加感受到作为母亲的不易,照顾二胎婴儿的同时,辅导建中的网课学习,作业完成。体谅家长的辛苦付出,我们只能不停的叮嘱,建中在学习上要更加自觉,课余时间多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临走时候,家长和孩子依依不舍的把我们送到楼道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此行值得。</p> <p> 接下来,我们又去到了覃雅楠、朱宣霖等几位同学家中。大多数的家庭,父亲已经复工,母亲在家照顾两个或一个孩子,网络学习,生活起居。多数家长在和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也谈到,自己的精力顾及两个孩子应接不暇,文化知识上也不自信,害怕自己辅导错误。这些实际的困难,确实让我感受到家访的重要性。真切的进入每个家庭,坐在客厅里,感受到每个家庭的氛围,每位家长身上的忧虑。目之所及,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学习的课桌,桌上还未收起的密密麻麻的练习,书架上童趣盎然的课外读物。可见,网络期间,家长和我们老师一样,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p> <p> 覃老师耐心的检测朱宣霖同学数学新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并教了几个小妙招给宣霖妈妈,便于以后监督辅导孩子作业时候,更有成效!</p> <p> 虽然春日野穹,气温逐渐升高,大家都有些燥热疲惫,但一想到孩子们期盼我们的笑脸。仿佛顿时多了无形的动力!接着我们一行又走访见到了了一2班的孩子们。郭宇辰的欢蹦乱跳、魏杰豪的窘迫、刘鑫钰的胆怯、周雅岚的乖巧,正在忙着做作业的向阳的一脸意外、胡杰鑫的开心…..家访中,印象给我们最深刻的是刘鑫钰和向阳。</p> <p> 向阳的爸爸是医生,我们去他家的时候,在小小的村卫生室里,两个孩子正在认真地学习,妈妈则在检查姐姐写的作文,向阳在做课外阅读的读书卡。通过谈话了解到,网学期间,孩子非常自觉上课,主动完成作业。</p> <p> 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疫情期间,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p> <p> 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家访,我们看到了家长热情的笑容、孩子们意外的惊喜。也实际的指导了家长们对学生的要求可以更加严格,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自觉听课,作业。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探讨有趣的学习问题,不断的进步。</p> <p> 透过家访我们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应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p> <p> 日落西山,我们终于走访结束,踏上了下班回家的路。虽然身体有些许疲惫,但精神反而更加神采奕奕。也许是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到达“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