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丽山好风光,鸟语花香仙都行,摄影100张

张振宇 Alfred Zhang

仙都风景区坐落于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自隋代起闻名于世。仙都风景区分布于东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芙蓉峡等游览区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br>2017年11月,仙都风景区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基地”。 2020年,获评国家5A级景区。 据记载,唐天宝七年(748年),刺史苗奉倩以彩云仙乐出现于缙云山,上报于朝。唐玄宗惊叹道:“是仙人荟萃之都也!”遂亲书“仙都”二字,其名一直沿用至今。<br> <div>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又称“天柱峰”,它东靠步虚山,西临练溪水,状如春笋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约160余米,人们尝谓“天下第一峰”。峰顶有小湖,湖周苍松翠柏掩映。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丹成黄帝跨赤龙升天时,丹鼎坠落而积水成湖,故名鼎湖。雨后鼎湖也是别具一格的美景。鼎湖至今无路可攀登,仅有药农架绳索飞渡峰顶采药。<br></div> 白居易有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鼎湖峰旁依偎着一小石峰,俗称“小石笋”,酷似慈母抚娇儿,又名“童子峰”,意境绝妙。紧靠鼎湖峰的步虚山,山上多奇石,山腰多石洞,人们沿山谷中婉蜒的盘道,可上山巅,上有一亭凭栏可近观鼎湖峰,远眺仙都山光水色。自鼎湖峰向北溯练溪行,约5华里许即到仙都尽头的芙蓉峡,入峡谷就能见到峭壁上的摩崖石刻“铁城”。每字3米见方,气势雄浑。因峡石呈铁色,又名“铁门峡”,全长约数十米,两面陡壁耸峙,俨如一条通天夹弄,游人到此,会顿然感到深谷清幽,心情静寂。谷内还有“铁城书院”的遗址,芙蓉峡还包括紫芝坞、舞兽岩、回回岩、芙蓉嶂、仙掌岩、卓锡峰诸景。 黄帝祠宇 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三天子都所在地,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br>目前为止,这是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它由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总结性地概括了黄帝的生活年代和生平史迹,伟人的评价,还陈列了黄帝时期的文物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中华民族祖先的由来和形成。在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及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之后,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br>不少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正好有人在排练 历史发展中,由生活在中国这一广大地域的数十个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br>第三部分为黄帝功德。<br>轩辕黄帝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中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br>他同时创造了文字、音律、教人们种桑养蚕、种植粮食、捕鱼狩猎、建房制陶等。<br>总之,我们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农、工、商、医等方面在黄帝时代均已奠定了基础。<br>第四部分为铸鼎仙化、北陵南祠。说明了黄帝铸鼎炼丹飞升,“北陵南祠”格局的形成。<br>第五部分为历代赞颂。即历代名人对轩辕黄帝的评价。<br>第六部分为寻根问祖。<br>这里分列了中国四百多个姓氏的来源。<br>第七部分为中华英杰。详细阐述了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所涌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对后世所形成的巨大影响。<br>第八部分为民族团结一统。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疆域变革。<br>在疆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 号称“天下第一祠”的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br>为进一步弘扬“天下第一祠”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在2006年初举办的“天下第一祠”大征联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br>港澳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3500多人的18000余首应征楹联。<br>国庆前夕,从应征联中选出的114副对联,将分别被安装到黄帝祠宇的各个立柱上,为这座雄伟的建筑增添了儒雅的韵味。<br>游客在祭拜始祖黄帝的同时,可细细品赏,瞻仰人文始祖的丰功伟绩,感受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以及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 群鸟正好在天上飞 乡间的小路 蓝天白云 湖光山色 溪水长流 景区台阶上看到一个小盆友走上来,顺便拍了她几张神态各异的照片。 争先恐后 一窝蜂上 很认真地在喂鱼的小朋友 不愧是仙都,围绕着鼎湖峰飞的一群白鹭如仙 桥上走的四仙女 田园牧歌 尾巴甩得老远 鸭子三剑客 鸭头三倒影,独具特色 白鹭,一身白色羽毛,丝一般的光滑,配上“黑色丝袜、黄皮靴”,绝对的鸟中名媛。 白鹭(学名:Little Egret),别名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春锄、白鸟,中型涉禽,属于鹭科白鹭属。分布遍及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南部、非洲和澳洲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其中在四川、云南、广东、台湾、海南等地为留鸟,其他地区为夏候鸟。一般栖息于池塘、湖泊、稻田。群集活动。以小型动物、昆虫为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 中型涉禽,体长55~65厘米,翼展宽86~104厘米。嘴尖直粗壮,颈细长,翼大而圆,尾羽短。腿长,位于身体的后部。足具四趾,均在同一个平面上,趾间有不发达的蹼。<br>全身羽毛洁白如雪。胸部、腰侧及大腿的基部生有一种叫做“粉䎃”的羽毛,能够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能像滑石粉一样不断地将粘附在身体上的污物清除掉,以保证羽毛的整洁。在繁殖季节,白鹭上长有两枚长翎羽,胸前着生矛状长羽,背上披有丝状蓑羽。繁殖结束以后,这些羽毛均脱落。夏羽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头后的两条辫子;肩和背部着生羽枝分散的长形蓑羽,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羽枝纤细分散;前颈下部也有长的矛状饰羽,向下披至前胸。冬羽全身亦为乳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颈的蓑羽或矛状饰羽均消失,仅个别前颈矛状饰羽还残留少许。 <div>岸边嬉戏<br></div> 追逐 黄嘴白鹭(学名:Egretta eulophotes),也叫白老、唐白鹭,珍稀水禽,中型涉禽。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雄羽色相似,通体白色。嘴、颈、脚均长。夏季嘴橙黄色,眼先蓝色,脚黑色,头顶至枕部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丛状羽冠;背部、两户生有蓑状长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端,前颈基部的蓑羽垂至下胸。趾有四个,黄色,三前一后;前后趾位于同一平面上,前趾基部有蹼相连。冬季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黄色,眼先黄绿色,脚亦黄绿色,背、肩和前颈无蓑状长羽。虹膜黄色,爪黑色。<br> 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br>主要繁殖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越冬地主要在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和越南等地。 黄嘴白鹭是珍稀鸟类,属于易危物种,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保护级别最高的白鹭。 白鹡鸰(bái jí líng),同白机灵的读法一样 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重23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白鹡鸰,额头顶前部和脸白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未知鸟 红尾水鸲(读qu第二声)(学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是鸫(dong)科水鸲属的小型鸟类,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缘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纯白;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br> 活动于山泉溪涧中或山区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边的岩石间、溪流附近的建筑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br>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泰国等地。 松鸦(sōng yā) 松鸦(学名:Garrulus glandarius):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体长28-35厘米。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头顶有羽冠,遇刺激时能够竖直起来。羽色随亚种而不同,云南亚种额白,头顶黑色。其余亚种额和头顶红褐色,口角至喉侧有一粗著的黑色颊纹。上体葡萄棕色,尾上覆羽白色,尾和翅黑色,翅上有辉亮的黑、白、蓝三色相间的横斑,极为醒目。<br>松鸦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针叶林和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均可遇见。一般都远离人居。秋天到后,开始过着游荡生活,偶然会于城郊住宅附近见到。平常多见一对活动,秋后有结群现象,栖息在树顶上,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春末及夏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鸟雏、鸟卵等。分布于欧洲、非洲西部和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东至日本、东南亚。 除繁殖期多见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集成3-5只的小群四处游荡,栖息在树顶上,多躲藏在树叶丛中,不时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间或发出粗犷而单调的叫声,特别是在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时。叫声似“gar-gar-ar”。当有人或进到村屯附近时一般不鸣叫,冬季鸣叫亦少。<br>食性较杂,食物组成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繁殖期主要以金龟子、天牛、尺蠖蛾、松毛虫、象甲、地老虎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蜘蛛、鸟卵、雏鸟等其他动物。秋、冬季和早春,则主要以松子、橡子、栗子、浆果、草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兼食部分昆虫,有时也到林缘农田盗食玉米等农作物和到柞树林盗食蚕农饲养的柞蚕。对于吃不完的多余种子等食物常常贮藏在地上,后常丢弃。 <h3>刚看到它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的时候,还以为是棕背伯劳,觉得个头比上海看到的大很多啊,后来越看越不像,它的个头像个童子鸡,至少有5-6个麻雀那么大,是棕背伯劳4-5倍那么大。</h3> 这个神态有点像拍人像摄影 眼睛有神 松鸦准备吃果子了 口里抓着一个昆虫,有点像金龟子 上海到丽水高铁2个多小时,实际到缙云站下车去仙都更方便(约10多公里),交通很方便。门票90元可以游览五个景点,黄牛在门口兜售票,70元就可以搞定了,景区区间车再花20元可以去这些景点了。<div><br></div> 《100张完》<div><br></div><div><br></div> 附录一:西安某新闻学院退休的76岁的李教授,以他那几十年新闻职业的敏感度和使命感,当用放大镜读完我全部180多篇美篇后,写出了一篇平凡人也可以拥有不平凡人生的报道,那是一篇介绍我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2jdj427x"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a>阅读,在此对李教授深表感谢,也感谢每一位读者<div><br></div><div><br></div> 附录二:背景歌曲《A Whiter Shade Of Pale》( 苍白的浅影)介绍<div><br></div><div>A Whiter Shade of Pale(苍白的浅影),曾在1967年横扫全球流行乐坛,在英美的各流行榜都荣获冠军,至今已有为数相当多的翻唱版本,这首歌最为人称道的是它原曲之中管风琴的运用,相当类似巴赫作品调的巴洛克式风味,却充满60年代氛围的迷幻虚无,同时这一首作品长久以来也被视作华丽的Classical Rock里程碑之一。<br><br>直至今日,也没有人完全了解这首歌曲所要寓意所在,即便是原作的乐队本身。<br></div><div><br></div><div>一位音乐评论人这样写道:</div><div>普洛可哈伦乐团(Procol Harum)是英国前卫摇滚团体,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他们的冠军单曲单曲《更浅的苍白阴影》(A Whiter Shade of Pale)最广为人知。他们的音乐生涯中始终有一群忠实的支持者。<br><br>A Whiter Shade of Pale中文译为“苍白的浅影”,普洛可哈伦合唱团(Procol Harum)的作品,此出于Chaucer 的《坎特伯里故事集》里一篇故事:磨坊主人的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位年轻美丽的磨坊主人的妻子和他们的大学生房客有染的故事。苍白阴影指的是不伦恋中的美丽女子。<br><br>这首歌龄很长,很多人一定听过这首歌,无论在广告歌、或包括乔·库克(Joe Cocker)、安妮·蓝妮克丝(Anne Lennox),甚至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man)拔尖高音的翻唱版,都听得到;我则在1983年电影《大寒》(The Big Chill)听到这首感人至深的歌。<br><br>由「Procol Harum」乐团演唱的《苍白的浅影》诞生于1967年,是该团推出的第一张专辑的首支主打歌,在当年最高名次拿到告示牌第五名,成功打响名号。第一次听到 A Whiter Shade of Pale,没有人不会被它深情的管风琴乐编曲与浑厚的歌声打动,我当时年纪虽小,却一直记得这部电影里的这首歌,却不晓得它的歌名。<br><br>很多年后,在一个唱片行的特价区里,我发现了《大寒》原声带的卡带,兴奋地买回家,一首一首的听,终于听到了记忆深处的「爱歌」── A Whiter Shade of Pale。过了几年,买了CD,又过几年,在纽约的跳蚤市场买下了原声带黑胶。<br><br>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摇滚乐结合古典乐的曲风逐渐兴起,被称之为「古典摇滚」,Procol Harum则是此风的佼佼者。该团的灵魂人物也身兼主唱、键盘的Cary Brooker特别偏好R&B歌曲,虽然该团是以摇滚乐为主,但由他诠释歌曲,在摇滚中也多带了灵魂与蓝调的浓情。<br><br>他与当时被视为英国文坛新秀的Keith Reid合作了 A Whiter Shade of Pale。Reid超越现实所冥想出的歌词,Brooker则擷取巴哈管风琴声部,所营造出令人迴荡不已的感人效果,至今仍令人传唱不已。<br><br>该团自1967年成立以来,成员历经数次替换,至1977年共出版十张专辑,排行成绩虽不曾再创 A Whiter Shade of Pale的高峰,却也始终是摇滚界的重要代表,随后成员各自单飞,直至1991年才再重聚。这张单曲黑胶,是我在巴黎的跳蚤市场发现的宝,A Whiter Shade of Pale虽是他们成团后的第一首单曲,但封面上的人却已有两位是新加入的人了,可见该团「换血」之快速了。<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