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野外研学——松月湖周边地理考察

Teng

<p>  你见过什么样的五莲?是雄伟壮阔的高山,还是温婉柔情的溪流,亦或是姹紫嫣红的鲜花。你有没有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在高空欣赏五莲的奇观?五一节期间,为增强地理实践力,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五莲县地理人在李老师的倡议下,自发组织,在山水间进行了一场精彩绝妙、内容丰富的户外研学教研活动。发现好多奇特好玩的地貌景观,下面跟随小编的镜头,感受烟雨蒙蒙下的人间仙境吧~</p><p><br></p> 烽燧不再的齐长城 <p>第一站长城岭古遗址~齐长城自西北向东南横穿五莲县。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是齐鲁分界线。</p> <p>它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起伏,横卧在崇山峻岭的山脊上,这也是对“山脊”概念的极好阐释。</p> <p>长城当时是诸侯国之间的界限,不允许翻越,所以建在山岭的高处,中间高,两侧低。站在隐约可见的齐长城上,一种悠远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在李老师的指点下,我们观察了脚下齐长城遗迹的土质——以黄土为主,覆盖的植被与周围的植被有较大不同。这里的植被用五莲话是“把棍子皮”为主。我们还讨论了孟姜女哭长城中的长城其实是齐长城,不是后来的“万里长城”。</p> <p>在齐长城不远处,“农业学大寨”时期修建的高架引水渠赫然雄立。当地多山丘,地面起伏不平,为了能够顺利的把水引到田地,五莲人发挥”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挖水库,修架渠,保证了农业用水。至今,当时修建的水库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p> 花岗岩上的黄土丘 <p>第二站来到了松月湖附近~这里有好多小山丘,远看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在李老师的指引下,我们渐渐看出了些门道。图中的这个小小土包,里面其实蕴藏了无数的地质历史故事。小土包明显分层,中间有砾石层,并且多次间隔重复。黄土层被砾石层分割,而且各段厚度不一。</p> <p>李老师先让滕老师给研学团队成员讲解了土壤分层的地理学名称 ,分别是腐殖质—淋溶层(表土层)、淀积层(心土层)、风化层(底土层),老师们谈了谈自己对小土丘的猜想,然后老师说没有固定答案,并谈了自己的理解:此处主要包含了洪相沉积物和湖相沉积物。有人问,此处与周围比相对较高,为什么会有沉积物呢? </p><p><br></p> <p>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继续观察周围环境,原来这个小土丘两侧是两条河流。可以推测,此处在地质历史时期应该是低地。后来在河流的不断侵蚀下,两侧逐渐变为沟谷,这里才突出成为土丘。被雨水冲刷的切面让我们充分理解了黄土直立性特点。</p> <p>在土丘南侧,有人挖了“窖子”——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坡脚挖的用来储存红薯或姜之类的洞。里面冬暖夏凉,是存储保鲜的天然“恒温库”。其原理与黄土高原的窑洞类似。</p><p>再往东看,越过沟谷,我们再看露出的切面,砾石层跟这个土包的砾石层高度基本吻合。可以推测成因及时间是一致的。</p> <p>附近山岭上错落有致的混交林,以大片人工柞树(栎树)为代表的阔叶树与针叶黑松林混交。典型的温带林木景观。李老师从地理学及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多样的人工树种:是从物种的多样性角度考量。</p> 鲁东南第一峰马耳山 <p>第三站来到了马耳山,有缘偶遇马耳山云海,马耳山海拔706.7米,因主峰二巨石并举,远望状如马耳而得名。山上丛林莽莽苍苍,野草纵横,杂花生树,奇石突兀。山下土地肥沃,占地约40平方公里,以高耸、峭拔、雄伟被冠以“鲁东南第一高峰”。</p> <p>当然再高的山峰也被我们踩在脚下,山高人为峰,只要肯攀登。</p> <p>云海茫茫,仙雾缭绕,仙境呀!</p> <p>对于马耳山,当地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这可不是传说哦,马耳山以北、许孟大茅庄以南的很多村里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知道,说当年日本鬼子侵略到这一带时,村里老百姓四处躲藏,有很多人就藏到了马耳山上,有一天,鬼子要来搜山了,村民们吓得气儿都不敢出,就在敌人从山脚下开始包抄上山时,突然,毫无征兆的,一场大暴雨倾盆而下,敌人只好仓皇撤退,村民们从另一个方向逃走。之后每年都会有人跪拜山神救命之恩。听,神奇吧?</p> <p>马耳山能兆示天气。天要下雨,马耳双尖就会被云雾围绕,当地人谚语称“马耳山戴帽大雨到”。在马耳山以北的人们总结出了“看云识雨”的经验:云过山头必有雨,云在山南则无雨。这是劳动人们多年积累的经验。</p> <p>瞧,在山的“西耳朵”中间天桥南北两侧,V型谷多有气势!</p> <p>马耳山的两坡,一边是雾,一边是晴。雾的这边是因为靠海,迎风坡,地形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雾气腾腾,如仙境</p> <p>你看另一面,越过山脊,天气晴朗,山村清晰现红瓦</p> 岩石篇 <p>金蟾降临,庇佑国富民丰 ,还有一层蟾宫折桂的意思哦! </p> <p>观察一下岩石的构成特点————看,岩石的“脊梁”</p> <p>花岗岩洞穴~多处比较,成因渐明。基本的成因是流水侵蚀。</p> <p>神仙洞。一个天然形成的石窟窿,可容纳十几人,据说这是东晋道士葛洪在此隐居炼丹的地方。</p> 植物地理篇 <p>  行走中,老师们发现松树下面比周围更湿润,正当老师们好奇这一大自然神奇景观时,李老师实时的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李老师先是让我们看正在滴下的水滴,接着话锋一转到了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寒流,受其影响南美洲西部地区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但是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为获得水资源,制作一神奇的集水装置——“捕雾网”,雾水经由捕雾网流入水槽,然后通过小管子流入容器里,以此来解决日常生活用水。</p> <p>山上有多种野生动物,看,这是哪种动物的家?野兔?狐狸?獾?还是其他?还有待于进一步查证。&nbsp;</p> <p>地理老师的环保理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点赞👍</p> <p>  研学活动,收获多多,美篇编辑结束,但意犹未尽,还有很多收获不能全部展示。研学路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带着一颗向大自然学习的心,带着一颗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心,披荆斩棘,在研学的路上,越走越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