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简史(俄罗斯↔️苏联)

Jasmine 树新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它是想象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与剥削,民族却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的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斯拉夫人】</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分布在东欧地区,分东,西,南三大支系。</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东斯拉夫人主要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西斯拉夫人大多在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南斯拉夫人则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主要居住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黑。</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关于斯拉夫民族的起源有很多争议,后期分化复杂,几千年來,在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等诸方面,三大支系已迥异不同。<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保留斯拉夫民族性征较多的是东和南斯拉夫人。其语言为斯拉夫语系,使用基里尔字母和信仰东正教,名字里面以“斯基”、“夫”、“维奇”结尾较多。</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东斯拉夫人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6世纪时已居住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东和黑海草原游牧民族以北一带,从事农业和饲养家畜,狩猎、捕鱼。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制工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同时与拜占庭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出售粮食、毛皮和奴隶,换回各种手工艺品和钱币。在信仰上处于近似于萨满教的拜物教阶段,视万物均为神灵。</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正是这种长途贸易,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提供了基础,基辅成为沿漫长的第聂伯河航线的各自由联盟的中心。基辅的繁荣建立在其与各古老文明中心——拜占廷、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穆斯林世界等进行贸易的基础上。</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公国(公元882年-1240年)由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维京人)征服基辅及其附近地区后建立,是第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国家,首都是基辅。疆域包括第聂伯河到伊尔门湖之间的土地,是东斯拉夫人文化的发源地。 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10世纪初,其领地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到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初步奠定了近代俄罗斯联邦的领土规模。 史学家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罗斯的前身。</span><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东正教】</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末分裂之后,东西罗马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差异也促成了基督教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之间的分化。西罗马教会自认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坚持认为其在各宗主教区中拥有首席地位;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在东罗马皇帝支持下与罗马教廷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教义及仪轨方面的分歧,终于在 1054 年相互开除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早期俄罗斯人不仅同南面诸文明中心进行贸易,而且还借用了它们的某些文化,尤其是拜占廷的基督教。在此之前,异教的俄罗斯人一直崇拜各种自然力量,将这些自然力量化身为某些神,当时既没有寺院,也没有僧侣。宗教仪式仅限于向广阔天空中的诸神的天然形象献祭。据11世纪末至12世纪基辅僧侣编纂的编年史记载,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拒绝了天主教,因为"我们在那里看不到荣誉";拒绝了犹太教,因为犹太人的上帝太不强大,无法使他们继续留在耶路撒冷;还拒绝了伊斯兰教,因为它戒肉禁酒,而他认为,"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乐趣。没有这种乐趣,我们就无法生存"。最后,弗拉基米尔决定赞成东正教——他的使者们为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看到的仪式而倾倒:"……我们不知道是在天空,还是在人间。因为人间没有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景象,简直叫我们难以形容。"</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里尔字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里尔字母(英语:Cyrillic)源于希腊字母,由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827年–869年)在9世纪为了方便在斯拉夫民族传播东正教创立,被斯拉夫民族广泛采用,因此有时也称为斯拉夫字母。早期的西里尔字母又称作古斯拉夫语字母(现代西里尔字母经过修改),目前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文字不少是斯拉夫语族的语言,包括俄语、乌克兰语、卢森尼亚语、白俄罗斯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1]、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弗拉基米尔接受东正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的改变,它对俄罗斯人的风俗及其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普遍深刻的影响。以拜占廷为模式的教会统治集团,这时已经组成,首领是基辅大主教,由君主坦丁堡最高一级的主教任命,且隶属于他的管辖。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大主教都是希腊人,不过,由大主教任命的主教,除最初几任外,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东正教还给俄罗斯带来新的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圣经》、拜占廷收集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圣徒传记和法律书籍的译本。石造教堂、镶嵌工艺、壁画、油画、尤其是肖像画等拜占廷艺术,这时也被介绍进来。而且,在这些方面,俄罗斯人更胜一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俄罗斯-拜占廷风格。另外,东正教还给俄罗斯带来了拜占廷教会的法律,建立了宗教法庭。如在西欧一样,这些法庭拥有非常广泛的司法权,处理包括道德,信仰、继承权和婚姻等各个方面的案件。</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拜占廷时代,君士坦丁堡一直在是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的圣地。君士坦丁堡易主对全世界基督教徒都是噩耗,但对后来的俄罗斯人而言,失去精神圣地的痛楚尤为剧烈。东罗马帝国亡国之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并继承了拜占庭的双头鹰标志。后来的莫斯科大公都开始自称凯撒(沙皇)并视莫斯科为继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后的“第三罗马”。</h3> <h3>西里尔字母,东正教,</h3><h3>沙皇制度,东西两望的双头鹰</h3><h3>【第三罗马】</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据传马克思曾这样说过:每一个不识字的俄国农民都知道:俄罗斯除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还有一座真正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终有一天沙皇会将十字架插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之上。</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1-13世纪初,十字军东征摧毀了阿拉伯人在欧州南部和地中海地区的统治,恢复了东西贸易线路,罗斯成为商业上的死水,基辅罗斯瓦解,分裂为十八个大公国,<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封建诸侯分立。其中诺夫哥罗德以商立国加入了新兴的以波罗的海为基地的汉萨同盟,另一个公国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向北迁移,于1147年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居民点莫斯科。</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金帐汗国(钦察汗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237年,兴起于亚洲东北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军入侵欧洲东北部地区东北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建立金帐汗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莫斯科大公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十三世纪上半叶,莫斯科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分立出来,成为独立大公国。<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十四世纪初,国事日强,陆续合并周围公国。</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获得替蒙古人征税的权利,依靠金钱、蒙古人和教会的支持,击败了劲敌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大公国,取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开始领导罗斯。十四世纪,<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莫斯科公国达到极盛时期,而金帐汗国却日益削弱。莫斯科继续与邻近各公国作战,多次击败立陶宛波兰联合王国。</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385 年,波兰女王雅德维佳嫁给了立陶宛国王约盖拉,约盖拉任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国王,皈依天主教,改称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386—1434)。1410 年7 月,波立联军大败条顿骑士团。从此,骑士团势力一蹶不振,不久汉萨同盟瓦解。)</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统治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nbsp;拜占庭皇帝的弟弟带着女儿逃亡罗马。</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罗马天主教教皇面对土耳其军队的大肆扩张,想说服莫斯科大公国伊凡三世在北线向土耳其发动战争,以牵制土耳其。拜占庭陷落,以莫斯科为首的罗斯诸城邦成了东正教的最后支柱。罗马天主教教廷一直试图将已经分裂达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二为一,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统一的基督教会。</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妻子玛丽娅恰巧突然病逝。1469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这位名正言顺的拜占庭公主,被罗马天主教教皇选中,遣使前往莫斯科联姻。<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迎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着莫斯科大公国成为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莫斯科大公国至少在名义上从此成为罗斯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将由大公而变成各个城邦集合起来的国君,而罗斯诸城邦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入莫斯科版图。</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凡大帝】</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凡三世 · 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年10月17日),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43年,史称“伊凡大帝”。伊凡三世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彼尔姆、特维尔公国;并在1502年灭掉了金帐汗国(结束了蒙古贵族对罗斯人约两个世纪的统治)最终统一了俄罗斯。</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诺夫哥罗德城中的汉萨同盟商人们被驱逐出境,从此俄罗斯与西欧世界隔绝了两个世纪。)</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沙皇~伊凡四世】</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凡·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IV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恐怖的伊凡”、“伊凡大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伊凡四世在位时,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版图囊括了全部伏尔加河流域</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称号来自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又被尊称为伊凡大帝)。早期俄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位于东欧平原上的俄罗斯人尊称拜占庭帝国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的大公们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蒙古的骇人统治,使俄罗斯人转而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当时他16岁。于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受到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改为沙皇专制政体。</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伊凡四世在1553-1554年为纪念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据说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得到了八位圣人的帮助才得以战胜,所以便有8个洋葱头塔顶作为纪念这8位圣人,中间最高的塔楼意为至高无上,但是教堂美丽的外表却隐藏着一个残忍的故事——在这座漂亮的教堂建成后,伊凡四世为了保证塔楼是独一无二的,便对所有的设计师下毒手,刺盲了他们的双眼。伊凡四世也因此得名“暴君”,“最恐怖的沙皇”。</span></h3> <h3>从伊凡四世开始,俄罗斯走上了向东方的扩张之路。</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555年,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来的喀山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迫于伊凡四世的压力,紛紛向沙皇俄国臣服,伊凡四世自称为“全西伯利亚的皇帝”。随后,伊凡四世授予俄国最大富商斯特罗加诺夫在伏尔加河上游地区开拓殖民、发展盐铁、经商以及雇佣哥萨克(意为冒险者的军人集团)保护领地的权利。</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伯利亚汗国灭亡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再也没有形成规模的民族和政权可以抵挡沙俄东扩的步伐。1632年,彼得一世时期,沙俄建立雅库次克城,成为开拓远东的前沿据点。1639年,沙俄军队达到鄂霍次克海,并开始南下进入中国黑龙江地区。</h3> <h3>1650年,沙皇阿列克谢派遣哥萨克商人哈巴罗夫征服远东地区,1689年俄罗斯人占领了阿穆尔河(黑龙江)北岸,与<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清朝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条约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外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659年哥萨克探险家<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伊凡·伊凡诺维奇·堪察加到达</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勘察加半岛;</span>1667年阿列克谢沙皇帮助乌克兰的哥萨克对抗波兰,趁机控制了基辅和斯摩棱斯克。</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彼得大帝与西方化】</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彼得一世(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出生于莫斯科,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h3> <h3>彼得一世被称为大帝,大概是因为他2.24米的惊人身高。17世纪的俄国是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与其他西欧国家差距很大,彼得一世决心进行现代化改革,他在25岁的时候,到西欧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考察,沿途了解各国的情况,曾旁听英国的议会,在考察途中隐性埋名到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工作了四个月,并获得了修船工证书。</h3><h3>他是第一个到达西欧的莫斯科统治者,他雇用了上千名的外国专家帮助俄罗斯进行现代化改革。</h3> <h3>1695年彼得派遣俄罗斯第一只海军前往顿河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国克里米亚鞑靼人手中,夺得了黑海的亚速港;他与普鲁士丹麦结盟,同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尼什塔特条约》宣告了俄国的崛起和瑞典帝国的瓦解,俄罗斯占据了芬兰湾和波罗的海东岸。他还结束了教会的权势,当教会阻挠改革时,他径直停止了新牧首的,任命将主教置于政府部门管辖之下,从而实际上成为了教会的最高首领。</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之前一直叫圣彼得堡。</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维图斯·白令,一位生于丹麦、服役俄罗斯海军的探险家,曾被彼德指派去考察堪察加半岛,在其第二次远征的1741年到达远东太平洋海岸,并从这里向美洲进发,一场风暴将他指挥的两条船分开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在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路上,他还发现了属于阿留申群岛的一些岛屿,但这时他已重病在身,无法指挥船队,他们漂泊到科曼多尔群岛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在那里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28名水手病死。今天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他船上剩下的77名水手中的46人后来回到了他们出发的港口。</h3> <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1700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农历庚辰年,龙年。当时</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世界人口为6.336亿,清朝人口1.2亿,占世界的18.94%;</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GDP占全世界GDP总量的22.3%(1820年时占32.9%,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的GDP所占世界GDP的最大份额。)</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时值康熙三十九年。</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月,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束(1695、1696年彼得一世曾两次远征亚速。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其它盟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1700)。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取得了进入亚速海的立足点。)</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月,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胤禔跟随康熙帝巡视永定河河堤,总管治河事务,稍后又奉命拜祭华山。(八王夺嫡争夺战)</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六月,沙皇彼得一世发出派遣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手谕(从1715~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传教士团驻北京)。</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八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俄国正式对瑞典宣战,彼得大帝亲率3.5万俄军进逼瑞典的纳尔瓦要塞。</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莱布尼茨将其《田野调查报告》写成了一份备忘录。</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十一月,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卡洛斯二世逝世,因无子嗣,将王位传给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即腓力五世(西班牙)),成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或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译为凯萨琳二世、凯萨琳大帝,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在位长达三十四年,是统治俄罗斯的女皇帝。叶卡捷琳娜出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德丁,出生名为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德语: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过政变废黜并刺杀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叶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时均时常依靠其宠幸贵族的协助,如奥尔洛夫和波将金。在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和乌沙科夫等将领支持之下,叶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及外交迅速扩张。在南方,俄罗斯通过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击溃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及亚速海的广阔区域进行了殖民(即新俄罗斯)</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俄土战争】</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等地进行的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同时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包括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叶卡捷琳娜总计为俄罗斯增加了二十万平方英里(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早在公元10世纪末期,波兰王国就已经建立,在16世纪又与立陶宛合并成立波兰第一共和国,定都华沙,国土面积一度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欧洲一大强国,现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都曾是波兰共和国的一部分。到了17世纪后期,波兰农奴制出现危机,又分别与土耳其、沙俄、瑞典发生战争,内忧外患叠加,逐渐走向衰败,直到18世纪末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完全瓜分,彻底亡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波兰的贵族民主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波兰在17世纪后期开始走向衰败,因素之一源于其16世纪中叶开始实施的国家政治制度:一是”自由选王制“,国王是由贵族选举产生,而且外国人也有被选举资格,1572年到1795年 波兰的11位国王中有7名是外国人;二是”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提案就不能通过,因此有争议的议题往往议而不决,从17世纪中叶起100余年间召开的55次议会中,有48次未作出任何决议,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政局的混乱使国力日渐衰弱,逐渐沦为了强邻争夺的对象。</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分波兰】1772-1795。</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俄、普、奥瓜分波兰共分三次:第一次是在1772年8月,三国在彼得堡签订瓜分波兰的条约,此次瓜分波兰失去了约21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占全国三分之一的400万人口;</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二次是在1793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波反抗者受其影响希望收复失地。1792年俄罗斯10万大军长驱直入占领华沙,波兰战败。普鲁士借口防止法国大革命蔓延,也进军波兰。次年,两国在彼得堡签约再次瓜分波兰,此次瓜分波兰再次失去约31万平方千米土地及410万人口,此次瓜分奥地利没有参与,俄、普两国仅在瓜分后通知奥地利;</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794年3月波兰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率众起义,占领华沙建立革命政权。11月俄军在普、奥配合下将起义镇压,三国作出了一个决定:”将波兰彻底抹去“。</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795年10月24日三国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余的波兰国土全部瓜分,波兰国土从此被分成三个部分。</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次瓜分俄罗斯共占领了46万平方公里,约占波兰领土的62%;普鲁士占领14万平方公里,占约20%;奥地利占领12万平方公里,占约18%。自此,波兰开启了长达123年之久亡国时期,直至一战结束的1918年复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780年,叶卡捷琳娜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归属沙俄版图,从此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帝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彼得三世在位时颁布,由叶卡捷琳娜确认延续的《贵族自由宣言》将贵族由强制兵役和国家公务中解放出来。叶卡捷琳娜推动诸多古典主义贵族建筑的建设,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她热心支持启蒙时代理念,由此获得开明专制君主一称。叶卡捷琳娜亦支持艺术事业,推动了俄罗斯启蒙时期的发展。</h3> <h3>19世纪,俄罗斯继续其领土扩张政策,开始侵略环绕其国土四周的临国:在欧洲,1809年吞并芬兰,在南部高加索,继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后,征服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但遭遇了高加索地区的山地民族印古什人、车臣人的激烈抵抗,冲突不絶直至今日。在中亚地区1816年以后,俄罗斯将哈萨克纳入版图;在远东地区,在逼迫中国退出了黑龙江以东之后,1860年在太平洋海岸建立了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h3> <h3>自基辅罗斯公国草创以来,不到千年时间,平坦无垠的欧陆大地任由俄罗斯跑马圈地,肆意扩张。其国土边境在19世纪末止步于自然屏障:白令海峡、高加索山脉、帕米尔高原、黑龙江。唯一没有腹地,且距离首都一万多公里的阿拉斯加(170万平方公里)在1867年,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12序曲】《战争与和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于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十二月党人】</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普希金的名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95年,俄罗斯帝国与英帝国达成暂时协定,划定了俄罗斯与阿富汗的边界。<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现今中国与阿富汗的著名边界——瓦罕走廊,就是在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妥协中诞生,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该领土及帕米尔高原本属清朝,面对英俄划界事件,清朝政府向英、俄进行了抗议和交涉,但默认既定事实。</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897年,俄罗斯、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共同达成维持巴尔干半岛现状的协定,巴尔干半岛局势暂时缓和。</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英俄条约》</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英俄条约由英国与俄罗斯在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签订。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大博弈的一部分。它界定两国在波斯、阿富汗与中国西藏地区的势力范围。沙俄得到波斯湾北部,而英国则获得南部近波斯湾的地区。条约之目的主要是防止德国扩张至该地。 条约并不被伊朗,阿富汗,中国(清)所接受。</h3> <h3>西伯利亚铁路与日俄战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日俄战争于1904年2月8日打响,经过辽阳之战沙河之战旅顺口之战对马海战,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俄国的失败而告终。</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05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战后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沙俄兵败后签下的《朴茨茅斯条约》,不仅吐出了旅大、朝鲜和南满支线,库页岛北纬50°以南地区也割给日本。日本在割让地设立桦太民政署,之后升为桦太厅;沙俄则在北库页建立萨哈林州。</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08年,奥匈帝国向南扩张,正式吞并巴尔干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一直把与其接壤的波斯尼亚当成自己的地盘,梦想着把波斯尼亚纳入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的大塞尔维亚王国之中。奥匈帝国的公然吞并,使塞尔维亚民族反奥情绪高涨。</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人刺杀。不久,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意大利作为同盟国的重要成员,义无反顾地站在奥匈帝国一边;而俄罗斯一贯以东正教保护人自居,小弟塞尔维亚被人欺负了,大哥自然要出头,便站到了塞尔维亚所处的协约国一边(协约国还包括英法,及后期加入的美国和中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开战不久,沙皇俄国的主要力量就在东普鲁士的Tannenberg被德国击败。沙皇俄国损失惨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败虽伤及沙皇俄国的筋骨,但依然没严重到威胁其性命的程度。但此时,德国人将一名流亡在西欧的俄国人,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秘密送回了圣彼得堡,期望他能有所行动,从而达到破坏俄国政府战争努力的目的。无疑,这一策略成功了!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笔名:列宁。</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17年1月,面包革命爆发。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大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工人们攻占了军火库,彼得格勒火车站,彼得格勒军港,几万军队临阵倒戈,警察更是全部加入罢工,冬宫和军事指挥部的众多大臣和将领被逮捕,此时沙皇已无回天之力。3月15日,沙皇退位,并传位给其弟米哈伊尔,次日,米哈伊尔退位。</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新成立的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向德国割地赔款。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除失去了芬兰、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还放弃了一战前属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原波兰领土)。</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相继独立,波兰复国。</h3> <h3>【苏联时代】</h3><h3>1918年1月成立红军,內战爆发,直至1922年结束。</h3><h3>1918年7月在叶卡捷琳堡处决了末代沙皇全家。</h3><h3>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h3><h3>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成立,最早的成员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分解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后来有五个中亚共和国加入,到1940年,联盟成员达15个。</h3><h3>1924年1月列宁去世,斯大林在1927年将权争对手托洛茨基驱逐,独掌大权。</h3><h3>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强制农业集体化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数百万人死亡。</h3><h3>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古拉格集中营。</h3><h3><br></h3> <h3>【苏联卫国战争】</h3><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苏联卫国战争以最终战胜纳粹德国而告结束,不过这一辉煌也曾遮盖了战争初期的阴影。<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战时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苏联出于正面宣传和维护领导威信的需要,公布的数字常有虚假。1941年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讲话,宣布苏军开战4个月来共损 失175多万人(死35万人,伤103万人,失踪37万人),杀伤了450万德军。这对己方和敌方损失都有了几倍的缩小和夸大。1946年1月,全苏人口统计时,因户籍混乱,只概略算出死亡1500万人,包括军人750万。同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选举时宣布本国共死亡700万人。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 赫鲁晓夫致瑞典首相埃尔塔的信首次承认战时死亡2000万人,却避而不谈具体损失。苏联解体前提倡“公开化”,查证档案后于1991年6月宣布了战时军人 因战事死亡688万(作战伤亡共2335万),加上被俘后遇害共死亡866万人,再加上平民牺牲,全国共死亡2700万人。</span></h3></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雅尔塔会议是指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雅尔塔体系】</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h3> <h3>【冷战、停滞,改革与解体】</h3><h3>1953年斯大林去世。</h3><h3>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h3><h3>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中苏交恶。</h3><h3>1964-1984,停滞的二十年(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h3><h3>1985年,戈尔巴乔夫时代,公开性。</h3><h3>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灾难。</h3><h3>1988年新议会,叶利钦崛起。</h3><h3>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h3><h3>1990年,波罗的海三国独立。</h3><h3>1991年8月,失败的政变,俄罗斯共产党被取缔</h3><h3>1991年12月8日,俄等三国成立独联体,12月19日俄罗斯政府将苏联政府赶出克里姆林宫,12月21日又有八国加入独联体。</h3><h3>1991年12月25日,戈尔的巴乔夫正式辞职。</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