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虾哥红姐武汉之行

刘庆华

<p>  2017年,虾哥红姐一家人,烟花三月上武汉。贵客来访,不胜欢喜。短短几天,我们带他们在武汉三镇转转看看,浮光掠影,来去匆匆。现在翻出当时的照片,做一个美篇以留存记忆。</p> 早点之都来过早 <p>  2017年3月13日,早上开车到胜利街合作路的三镇民生甜食馆,请他们品尝武汉早点。</p><p> 没有粤式早茶点心的精致,也没有干净安静的用餐环境,这里有的是武汉这个码头城市热腾腾的烟火气。</p><p> 外地人都只晓得去户部巷,本地人却最喜欢来这个地方。别看它店面老破旧的不好看,生意却出奇的好。一日三餐,炉火不灭,全天供应,早中晚各有各的特点。食客络绎不绝,堂吃的、带走的 都有。游子去他乡前来吃一顿,带着故乡的滋味壮行,回家乡后,很多人也是第一站就来此解馋,劳胃安心。</p><p> </p> <p>  进店先买好牌子,然后到各个摊位去自选品种。</p> <p>  重油烧卖。糯米香菇肉丁相配,胡椒小葱点缀,香浓</p> <p>  糊米酒。软软糯糯的糯米团,星星点点的香桂花,和着香甜的米酒,搭配豆皮,热干面,烧卖,就是一顿绝美的早餐。</p> <p>  焦脆黄亮的外皮,内里有料,糯米香菇瘦肉,还有笋丁加持,实实在在,喷香诱人。</p><p> 毛泽东来武汉视察,曾到“老通城”吃过豆皮,一盘不解馋,还又要一盘。就这样,豆皮因伟人而名声远扬。</p> <p>  武汉早点品种多样,可以一个月间不重样。</p> 吉庆街里转一转 <p>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吉庆街的大排档远近闻名。一到夜晚,这里热闹非凡。美食应有尽有,武汉本地口味。唱曲随点随唱,汉楚地方曲段有之,美声通俗唱法亦有之,百花齐放。</p><p> 因为修过江隧道,原来的吉庆街改迁到这里了。如今这里是民俗与美食的交汇之处,家里来了客人,都会带到这里来转一转。</p> <p>  百年老店蔡林记门口,卖热干面的雕塑。</p> <p>  虾哥好精神,军人的步伐,大步流星的。</p><p> 红姐好腼腆地跟在后面。</p> <p>  吉庆街街头的艺人雕塑。表演小曲的小姑娘,敲锣伴奏的小伙子。</p> 江汉关看老武汉 <p>  离吉庆街不远,就是武汉有名的步行街江汉路,过去这里是英国租界。</p> <p>  参观江汉关博物馆。这里以前是武汉海关,后因发展需要,海关搬迁出去,此处改建博物馆,2015年开馆。</p> <p>  父女俩在博物馆门口,江汉路的入口合影。</p> <p>  1862年1月1日江汉关海关成立,象征国家主权的海关,第一个行政长官“江汉关税务司”却是英国人,由他负责管理海关和估价定税。从1862年到1945年,44任税务司,没有一个是华人。</p> <p>  博物馆内复原的海关报税大厅,桌椅布局,电灯电话,报关流程的安排都尽量还原当年的情景。</p> <p>  虾哥来一单。</p> <p>  马路对面可以看到江汉关大楼全景。女儿亲自给爸妈照相,爸妈都很放松,笑得好开心。</p> <p>  1924年1月2日,江汉关大楼落成,以她独特的风采,美丽的身姿耸立长江边,成为武汉三镇最高建筑,亮眼的地标。</p><p> 汉口江汉关和上海的江海关,广州的粤海关,天津的津海关合称为“中国四大海关”。</p><p> 江汉关已经96岁了。它是武汉开埠的见证,是百年沧桑历史的纪念碑。</p> <p>  1938年,武汉沦陷,日寇铁蹄践踏在江汉关。他们按照东京时间,把铜钟向前拨快了一小时。</p> <p>  江汉关的老铜钟,设置的曲目是《威斯敏斯特》。钟声浑厚清亮,余韵悠长,在三镇上空回荡。</p><p> 文革期间改为电子钟报时,曲目换成了《东方红》。</p><p> 1987年重新使用《威斯敏斯特》乐曲。2015年老钟修好后再次上岗。</p><p> 为此还有些争议。有人说不应该使用半殖民时期的音乐,有人又觉得不必那么敏感,开放的城市要海纳百川。</p> <p>  请路人甲帮我们拍了个大合影,可惜没把江汉关大楼的顶照出来。</p><p> </p> <p>  江汉关的夜景,灯火闪亮,通体金黄。</p> 园博园里赏灯展 <p>  入夜,从园博园东门进,观赏灯会,道路两边火树银花,彩灯璀璨。一路走到北门回家。</p> <p>  “傲梅迎春”,灯光走廊。</p> <p>  园博园北门,造型独特,蘑菇状的门柱高低参差,灯带如流苏垂下,溢彩流光。</p> 山高水长古琴台 <p>  </p> <p>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历经风雨,毁毁建建,清代又重修。是“天下知音第一台”。</p> <p>  琴台知音雕塑。</p><p> 伯牙善鼓琴,子期能辨音。同是楚地人,何必曾相识。来年再相约,造物捉弄人。子期不幸亡,伯牙悲绝琴。高山流水长,世难遇知音。</p><p> 从这里往汉水上游走,有一处地名叫琴断口,相传因伯牙断弦而起。</p> <p>  石碑上有“琴台” 二字,意指此处是当年鼓琴之所。</p> <p>  相携几十载,也是好知音。</p> <p>  愿琴瑟长和鸣,此生永知音。</p> 风雨武大赏樱花 <p>  “看樱花,到武大。”</p><p> 武大樱花,名闻遐迩,不是因为此处开尽别无花,而是这里的樱花有来历,有故事。</p><p> 最早的樱花树是日本人占领珞珈山时所种,28棵,国耻的象征,叫人感情上有点疙疙瘩瘩。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向中国赠送樱花树1000棵,周总理转送给武大50棵。以后中日友好来往,时有相送,武大的樱花树就这样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全,加上精心培育,现在武大有一千多棵樱花树了。</p><p> 百年学府,建筑古朴,琉璃瓦,白灰墙,别有古趣;高大繁密,纤纤袅袅,粉樱树,樱花雨;加上这里浓厚的文化意境,三者相互映衬,所以使得在这里赏花别有韵味。</p> <p>  2017年3月13日,风雨大作,气温骤降。南方来的他们被武汉这低温给冻坏了,虽然也还是有所准备的。</p><p> 正是樱花时节,去武大看樱花是必须的。</p><p> 我们打算从东湖边的校门进入,可是车不能进校门,只好下车步行。湖边狂风怒号,开阔的湖面,毫无遮挡,助长着风势向我们狂扑过来。密雨斜侵,伞被风雨欺凌得顺风就架弯难支,逆风就伞翻骨折。好不容易进了校门,才算安稳些。</p><p> </p> <p>  雾雨朦朦,樱花树树。高高低低,团团簇簇。粉白相拥,碧瓦相映。帅哥靓妹,立此存照。</p> <p>  登上武大学生宿舍楼顶,见琉璃碧瓦,白灰石墙,檐角飞起,古色古香。俯瞰楼下花海,如雪似云,别有滋味。</p> <p>  虾哥这是要飞升上天了吗?</p> <p>  出武大,到汉街。</p> <p>  行走在汉街上。</p> <p>  在汉街的稻香村吃午茶。</p> <p>  晚上在“三五醇酒店”聚餐,虾哥好兴致,唱歌跳舞很快乐。</p><p> 时间太短,走马观花,好多地方还没来得及去,望虾哥红姐以后再来,我们再重游!</p> <p>  最后,发几张今年武大樱花的照片。</p> <p>  2020年初,新冠来袭。武汉壮士断腕,按下了暂停键。封一座城,护一国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空寂无人。</p><p> 疫情阻断了人们的出行,却阻断不了春天的脚步。三月的武大樱花,没有迎来属于她的如潮人海。没有人来打扰,没有脚来踩踏,樱花汪洋恣肆地把最美的样子展示了出来。</p><p> 不能出门,就云赏花。武大联系各媒体,在网上直播樱花绽放的盛况,白雪粉霞的樱花点亮了武汉的至暗时刻,给困守孤城的武汉人以极大的欣喜和安慰。</p> <p>  枝飞花舞,落英满地。</p> <p> 粉红的梦幻,凄美的凋零。</p> <p>  远处樱花烂漫如云霞,眼前小路蜿蜒如粉带。</p> <p>  樱花的美反衬出武汉的悲,愿此景成绝唱,河清海晏,天下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