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片光明

多c多美丽。

<p>  “愿意去一线援鄂的人员请报名,在请愿书上签字。”“我报名”,“我报名”,“我报名”,“……”。</p><p> 一场猝然而至的新冠肺炎打破了人们对新年的热情。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日子却搞得全国人心惶惶。而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虽春节需要轮班,但没想到每年这个时候病人最少的医院却瞬间变成了抗疫的战场,变成了整个城市中最危险的地方。</p><p>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病毒患者数量开始爆发,疫情突然严重起来,国家领导及卫生相关部门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抗疫的责任重担迅速压向了每一个医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根据上级安排,需要从我们医院抽一批医务人员共同组成云南省医疗队去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医院对点帮扶抗疫。此消息一出,几乎全院医务人员都上交了自己的请愿书,愿意像战士一样去到前线作战,只为保护那些被病毒折磨或还未被感染的人们。而我们眼科的护士姐妹也无一例外,最终,援鄂人员名单上是12位与新冠肺炎相关科室的老师。即使我们不能去一线,大家也纷纷自主申请去发热门诊或预检分诊台支援,像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挠眼科护士姐妹抗疫的决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科医务人员请愿书</p> <p>  随着事态发展,继烈士李文亮同志牺牲后又一位与他同科室的眼科同仁因新冠肺炎去世。据浙大医学研究团队表示,在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样本中,一名结膜炎患者的眼泪和结膜分泌物在核酸检测中出现病毒阳性。也就是说新冠肺炎病毒除了飞沫、接触传播外,还可能存在一种潜在传播—眼结膜传播。此消息一出,我们眼科顿时引起了重视,面屏、护目镜、隔离衣、手套各种防护用品一样不少,即便穿着“装备”让我们不太灵活,但大家丝毫不敢松懈,一如既往地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科术前准备--泪道冲洗</p> <p>  疫情期间住院部来了一位外伤性白内障的精准扶贫患者,是由她的老伴搀扶入院的,虽说50多岁,她自己却说生活不能自理。通过视力检查,发现她是双眼手动的视力,视力虽差但还不至于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在病史询问过程中,患者除了告知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外,生活中她的几个子女都因意外相继离世,她将自己定义为悲剧的主角,有一个悲惨的人生。也就是说,她从主观上就认定自己眼睛已失明,且并不抱有好转的希望。在大家都还沉浸在对她同情的气氛中时,她的责任护士张文超叹了一口气,由衷地对她说:“你别这么消极,其实你并没有失明,而是你自己认为看不见,你看你好手好脚的,比起那些手脚残疾的人好多了。如果你自己加加油,在家里能搞定自己的生活问题,你的老伴是不是就可以出去打份工,有了其他收入你们的生活质量是不是就提高了?”</p><p> 患者听完张文超护士的话,轻轻地点了点头,没说话。而默默站在一旁的老伴突然热泪盈眶,激动地对张文超说“医生啊,我们从县份到省上跑了那么多次,从来没有人从我们的角度,如此设身处地的对她说过这番话,我真是太感谢你了!”从他质朴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听出这些年他有多少难处,有多少委屈,有多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情况却又无能为力。张文超护士的这番话或许暂时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但却有可能成为点亮他们对拥有更美好生活的一点希望。</p> <p>  其实,眼科护士姐妹中从来不乏值得赞扬的身影,她们有的是即将临盆的产妇,有的是哺乳期的宝妈,有的是家中生病老人的女儿,她们不同的是在各自家中扮演的角色,相同的是她们有着坚持不懈,义无返顾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的决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科38周孕妈</p> <p>  疫情来时,我们无法逃避,战役没有后方,每个地方都是前线,每个人都是战士。在战役的各个战场,在共同抗疫的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场战争中。这一次,我们为自己平凡而伟大的精神而感动,为我们逆行者的风采而骄傲。</p><p> 疫情之下,我们愿做黑暗中的那道光,带给这个世界一片光明与温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科穿脱隔离衣日常培训演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科志愿者体温监测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写:陈岑</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