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家长来信说,孩子经常发脾气,又不愿意和家长说为什么。家里人一问他,或者关心他说,为什么暴躁,他就说你别管我,我自己发了脾气就好了,总是一种冷漠的态度。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今天就此话题,我们邀请武汉海淀外国语学校的杨婷婷老师与家长朋友进行交流。</p> <p> 愤怒是“衍生情绪”,不同于恐惧等本能反应。简单来说,愤怒是由感到不公平、现实中没有实现自己的期望、无法接受挫折而引起的,是可控的、可调整的。孩子和大人一样会产生愤怒的情绪。现实生活中,家长面对孩子的愤怒情绪常常有一些错误的做法: </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强势碾压,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span>孩子发脾气、表达愤怒的时候认为自己是长辈,简单地认为这些都是孩子的主观错误。不分青红皂白,不追根溯源,给孩子讲道理、提建议,甚至粗暴地威胁,这样做短时间内孩子可能迫于压力暂时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但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更有挫败感。</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冷暴力,期待孩子自己消化负面情绪。</span>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本来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时对孩子不管不顾只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要么孩子的愤怒升级,要么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严重的还有可能抑郁。 </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贿赂,给孩子好处让他不在自己面前表现愤怒。</span>当家长意识到很难一下子平息孩子的愤怒时,为了省事,可能会提出交换条件。比如:承诺如果孩子停止发怒,就给他买玩具。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逃避,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或在其他人面前,孩子只会变本加厉以达到某种目的。</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贴标签,针对孩子的愤怒给以负面评价。</span>比如说他“不听话”,是个“坏孩子”等。这不是教育,是家长没办法解决却又想甩锅的表现。</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点击播放键即可观看视频</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讲者: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杨婷婷</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点击播放键即可收听音频</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朗读者: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第三小学 易薇</b></p> <p>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愤怒呢?</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是及时触发应急机制。</b>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受的。作为成年人的家长,首先要有同理心,对孩子的愤怒尽可能感同身受。其次,对于年幼的孩子,如果他愿意说,就让他把愤怒的原因说出来;如果是年长的孩子,如果他不愿意说,就通过同伴或老师或者是他信得过的人,侧面了解孩子愤怒背后的真相。如果担心孩子在公众场合发脾气有损形象或造成更大损害,建议家长在家有空的时候提前跟孩子玩一个控制情绪的小游戏,比如“木头人游戏”或“呼吸放松训练法”。假如真的出现孩子不顾场合、不分时间乱发脾气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提示他先自控情绪,然后再来表达。</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是准确地表达孩子的感受。</b>了解了愤怒产生的原因,家长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然后表达出他的感受,并客观地描述导致孩子情绪爆发的事情。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妹妹把你的作业本撕坏了,你辛苦写好的作业就这么废了,而且你一定很担心明天老师会批评你。”这样更容易亲近孩子的内心,让他认为你懂他,至少你不是他的对立面,他此刻可以相信你。这样,家长的教育引导才有可能发挥应有作用。</p><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是跟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b>这时候可能孩子已经比之前平静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针对导致孩子愤怒的问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孩子为主体,一起想办法解决。想到的所有方法都用笔和纸记录下来,这一点家长可以代劳。期间,不要对孩子的方法加以评论,孩子即使提到的方法很离谱也只管全部记录下来。比如,“真想把妹妹暴打一顿!”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可以适当引导或者提出自己想到的办法,不过家长提的一定要积极有效。尽可能多地记下方法之后,再一起讨论哪些方法更好,选择更优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p> <p> 以上只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家长朋友们,孩子的任何表现都是我们努力种下的“因”,按一定规律结出的“果”。孩子的愤怒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主动承担应属于我们的责任,帮孩子一起控制这种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衍生情绪”,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善于调整情绪,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然,如果想让孩子成为“情绪控制的高手”,我们家长朋友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一些对症训练。如多体谅换位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多途径解决困难,等等。此外,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比如通过家庭日记、心愿墙、情绪漂流瓶、糗事葬礼等方式,和孩子一起正当合理的释放不良情绪,从而引导孩子在和气的家庭氛围中,逐渐形成“生气不如争气”“愤怒不如奋斗”的人生价值观。</span></p> <p>策划:</p><p> 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p><p> 江夏区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联盟”</p><p> 江夏区中小学“青年班主任工作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