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做民主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教育——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娟儿

<h3>  这一段时间通过读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在名人的教育引领下,我深知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贫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虽然每次读书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但是,无形中也是一种鞭策一种约束。</h3><h3> 捧读《陶行知文集》总能感到似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教育,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老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h3><h3><br></h3> <h3>  陶老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奔波,都在为教育思考。大到国家教育方针,小到具体的教育事件,他无不关心,真正做到了想教育所想,急教育所急。陶老先生的思想是走在时代的前面的。他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提倡“活的教育”、“活的知识”、“活的人”。他觉得“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是不是把孩子们管得太紧了呢!每次开班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其实也少了犯错误的机会,教师也不愿意这么做,教师的负担很重,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面对的压力更大,如果不颁布条条框框,没准出的事情更多。</h3> <h3></h3><h3></h3><h3>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老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我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以人为本、做民主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教育。”</h3><h3> 陶老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由此我知道了:</h3><h3> 要平等的对待学生。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的扎实。 </h3><h3> 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h3><h3> 要学会宽容。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尊重个性发展。</h3><h3><br></h3> <h3>  总之,通过拜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深切感受陶老先生有很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很精辟,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我觉得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还与陶老先生倡导的理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学习到的理论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在行中知,在知中行,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用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活。</h3>

教育

学生

生活

教师

教学

老先生

学习

陶行知

学会

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