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黄山茶林场西面的石门水电站建于大跃进时代的1958年,大兴水利的产物。2台300千瓦的发电机今天仍在运行。周边很美,正在开发成风景区。记得那时从六连或聂家山回五七连队经石门顶上,就会攀寻小路边的大石崖欣赏水库全景。秋天山林染上五色,夕阳下极其灿烂,旁边的野柿子和阳桃(弥猴桃)也熟透了,等我来摘。春夏之交的雨季山洪水漫坝顶狂泄而下,整个峡谷一片白色水雾和轰鸣。最壮观的莫过1969年7月4日上去看到的水瀑,憾动心胸而不敢多留。第二天早上山洪突至,捲走了茶林场十几条年轻生命。</p><p><br></p> <p><br></p><p>我们白手建起的茶林场五七连队,现在还剩这排平房,那时的倉库和伙房。前面的打谷场上,我们曾试过水稻小苗育秧新技术,也摆过中秋宴赏月。对面的茅草房早拆了,现在是东黄山国际小镇指挥中心,再过两年就是整个小镇的最中心。工程正全面推进,图7为新交通枢纽的顶盖,两条新高速在这儿交会,今后上黄山风景区就从这儿搭缆车登顶。</p><p>我们“老五七”都希望旧平房和墙上的壁画能保存下来,作为知青历史的见证。作画的朱政惠已去世多年,他后来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图5的石碑在附近的谭家桥小学门内,记着我们一群“老五七”的助学之举;上面好几位已谢世,名字会一直留着。五七连队即将永远消逝,后人会知道这儿曾有过的热血激情和青春理想吗?</p> <p><br></p><p>茶林场五七连队建于1968年,第二年春节后我们六队一个班调去时,第一排茅草房宿舍已建好,图1左方。两年后我们用土坯砖在小山坡上造起新的一排瓦房。工军宣队进驻每个连队,临走时在打谷场上合影。我哥哥1970年在河北坝上殉职后,母亲来黄山住了两个月,就挤在茅草房的女生宿舍里。有一天她走小路到谭家桥镇买了半斤榨菜,吃饭时分给男生,大伙那个高兴啊!图5也许是五七连队的最后一瞥,未来将揭开新的美好画页,但与我们不会再有关联。</p><p><br></p> <p><br></p><p>茶林场九队的老员工守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晚年会目睹难以想象的巨变。东黄山国际小镇规划中,这片土地居高临下,位势俱佳,大有可为。</p><p><br></p> <p><br></p><p>今天的茶林场茶厂与原先的茶厂大不一样,进厂先换衣换鞋戴帽洗手,食品安全要求高。产品走高端,绿茶红茶都做,香气浓郁。想起那年开制春茶第一晚,茶香飘进一公里外我们的小家,半夜多闻闻就是难得的享受。</p><p><br></p> <p><br></p><p>黄山茶林场知青老友丁海也回去寻春了,他看到了温馨的场景,我们那几天早出晚归没遇上。</p><p>转丁海:茶林场为社区80周岁(含)以上高龄、孤老人群提供每日一顿免费午餐的服务,环境整洁,菜肴丰富可口。👍 👍 👍</p><p><br></p> <p><br></p><p>对同行的年轻人来说,眼前是过去和今天的交织。他们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我们不一样吧。</p><p><br></p> <p><br></p><p>原打算在茶林场拍摄4天,提前一天收工。老天帮忙,从晴到阴到小雨都有了,镜头所收一定很美。视频正加紧剪辑后制,等几天吧!</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