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致敬父辈的农耕年华之扎笤帚

傲雪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创作者:傲雪</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摄影设计:傲雪</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素材来源:幼年生活</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摄影素材:美丽宝鸡</b></p><p><br></p> <p><b>题记:父母的农耕年华,是千年万年的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继承文明遗产,是今天的责任和职责,为此我整理幼年的记忆,生活中的片段——扎笤帚,来致敬父母生活!致敬农耕时代的劳动场景!奉献给五一劳动节!奉献给我敬爱的你……</b></p> <p>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平原的复地,是八百里秦川的富庶天堂,一年四季分明,春耕夏作,秋实冬藏,是二十四节气的定盘星。父母的人生年华分分秒秒都抛洒在这块热情的土地上,随着父母的双双离世,对他们的思念和回忆大多都是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敬佩,让人心疼,致敬他们的农耕年华!致敬他们的汗水!致敬他们的永不停歇的脚步!是我们对劳动的一种礼仪!是我们对劳动节的礼赞!是我们对劳动的尊重!也是的父辈们的崇高敬意!</p> <p>我的父母用一双粗壮的大手,在艰苦卓绝的的年代,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美满辛勤劳动。爹爹的勤快与娘的美丽是我们家的两大法宝,娘的美丽与智慧并驾,爹的勤快与能干齐驱,他们坚守各自的努力,创造和建设着共同的梦想,他们的结合经受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成为偌大一个家族的传奇!成为我们今天记忆的能量和源泉!清晰明了的记忆着扎笤帚的一点一滴。</p> <p>在幼小的记忆中,在自给自足的那个年代里,一个自然生产队就是一个小社会,每年的耕种安排除过国家要求的主粮以外,耕种两季分为夏作物和秋作物,有水平的生产队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土地种植相应的经济作物,比如豌豆、扁豆、芝麻、油菜、糜子、白萝卜、红萝卜、蔬菜等等,来改善村民的日常生活。</p> <p>记得村里每年都种植相应的散芒高粱,这种秋作物产量低,个头高跷,抗灾害能力差,但他的副产品是脱落高粱米以后的芒干,一般会在高粱成熟以后先挖秸秆,再削忙干,白嫩光滑,笔直修长的都会被精选作为扎笤帚的原材料,每年秋收结束以后,村里都会将一些能工巧匠集结起来,开辟专门的场院,开始轰轰烈烈的每年一季扎笤帚的浩大工程。</p><p><br></p> <p>扎笤帚是一个流程复杂,工序多的项目,村里统一发放原材料高粱脱穗秸秆,粗麻线等,每一个工作人员还需专用的设备,专门的凳子,一般有畔带,有脚蹬与畔带相连的钢丝绳,再配一个较为柔软的坐垫;专门的割线手刀,一般带在最有力的食指上,每扎一道绳都要打一个结,这个结是扎笤帚的核心技术,结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笤帚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能干的媳妇就能结出结实整体美观得体的绳结,这些有水平的笤帚一般都作为商品,被放到计划的市场上去卖,水平差一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一般都留着分配给各家各户自用。 </p> <p>扎笤帚的工序是相当规范和复杂的,差不多需要10个步骤,扎笤帚程序一般为:</p><p> 1、挑杆:把均匀修长没有疤痕优质的穗干一一挑选出来;</p><p> 2、碾皮:把潮过的穗干一字整体摆放在较大的广场,掀过来一个硕大的碌碡,再加一个活动架子,横穿一根棍有两个人站在秸秆的两端拉动碌碡从这头到那头来回碾压。</p><p> 3、潮杆:由于北方冬季干燥,秸秆一般都能烧柴,一定要先放在一潮湿的角落,再洒适量的水,必须适量水,否则可能皮质发黄,成为废品,然后放置一个晚上左右;</p><p> </p> <p> 4、剥皮:把潮好的芒杆按照碾压的痕迹,顺着一个比较直的纹路用手剥开;</p><p> 5、缕皮:按照剥好的芒杆反过来,找一个比较磁实的地方,放在脚下,踩实,用手使劲抽,一遍不平整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平整可用;</p><p> 6、再潮:把碾好的芒杆和缕好的皮,在用之前再次用较多一点水进行再次潮湿,以防扎时断裂;</p> <p>  7、拧绳:用麻线勾在波跳上,用力拨动,把麻线拧成麻绳;</p><p> 8、轧结:首先坐在扎蹬上,系好畔带,蹬好脚蹬,再拿一撮长杆包一个皮子,用手捏紧,在钢丝绳上绕一圈,用脚一蹬,顺势将麻绳用牙咬住,将绳子的末端,留一个头,脚蹬紧在钢丝绳勒出的深深的痕迹上滚几下,一般最少绕线两圈,扎一道绳子,然后用麻利的食指绕一个环形的结,套在绳子的末端上,这便是扎笤帚的核心技术,结要小,绳要紧,留头要短,皮子的圆弧要饱满圆润。一般扎这样的小结七到九撮,并分为前脸、主身和后背三部分。</p> <p>  </p><p> 9、完型:按照固定的模式,把三部分小结按照前脸、主身和后背的次序排成中间高两头低,顶端平整的基本要求,用力结扎合成后的第一道绳子,这是一绳定乾坤的关键一结,关乎笤帚功能的实现。然后一道接一道的按照间距10厘米左右的距离结到最长的皮子和最长的秸秆处,一般这个把越长笤帚的价值越高,越不用弯腰就能扫地,越受市场欢迎。</p><p> 10、削把: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一般要求臂力要强,削的刀茬要齐,切削面要规整,三削面或四削面都有严格要求。</p> <p>这么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工作,怎么能少了娘的参与呢!娘是当然的主力,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爹为娘打造的扎笤帚的一套工具当然是一流的,我们姊妹们便是娘的助手,抢芒杆、挑芒杆、碾芒杆、缕皮子、潮干、拧绳子等等零杂活都是我们在放学后、吃饭时抽空完成。每当娘开始扎笤帚,我们全家就连轴转,不分昼夜,不管上学与放学,有空就参与劳动,由于我们人多,特别是娘的腿长具有扎笤帚天然的优势,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她扎出来的笤帚很多都进入特级,只有部分由于原材料的缺陷或者瑕疵不得已而降级,因此每到扎笤帚的工作决算,就是我们家最欢欣的一天,这一天娘总会精心做出改样的饭菜来犒劳她的孩子们,以资奖励,这也是我们一直积极参与劳动的最高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