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向东厂概况】</p><p>上海向东器材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有当时上海无线电二十五厂,原(天和电容器厂)包建的上海后方小三线单位。</p><p>小三线代号厂8371厂。</p><p>民国35年二月,一位李怡安的商人解决了电解电容生产中的腐蚀和工作点电解质后,办起天和电化工业社。一直延续到50年代。</p><p>直到1964年5月开发钽铌电容器新品种。曾在1957---1998年共实现利税2.02亿元 辉煌业绩。</p><p>六十年代后期,世界不安宁,为了国家建设三线建设,老人家睡不好觉,为了让老人家睡好觉,在后方一场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天和电容器厂接受仪表局下达的:去皖南山区参加小三线的建设的号召。当时厂址选在离开屯溪7公里的下草市。因为开阔面积比较小,当时设计人员,因地制宜把厂房建在长达近2公里的呈带子形的地域。</p><p>好人好马好刀枪,电容器专业的精英、技术能手组成一个新的团队,东风总是要压倒西风 永远向东。就用向东定为厂名。前期主要以钽电容器为主,提供军工配套产品,后期军民结合。还少量生产CD26、CD27型铝电容器。在军工生产主要是为了701工程配套,从而为卫星上天做出贡献,产品配套于【507】高炮三大件:雷达测距机、计算机等。特别是为新安电工厂24位电子计算机配套CD27型铝电容器,为远程火箭溅落太平洋试验,做出贡献。向东厂重视产品质量,CA型钽电容曾获全国质量评比四等奖。无不浸透向东厂科技术人员的心血。</p><p>1986年开始向东厂和其他三线厂一样,因国家压缩国防开支,从安徽撤回上海。上千人在这里走过青春,曾因配套火箭成功而扬名全行业。</p><p>虽然人去楼空,曾经繁华暄器,仍给山城屯溪留下太多的记忆和遗存…………</p><p>在2018年9月28日【向东厂漫话谷】项目启动,它是以民宿为核心,结合乡创、研学、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创新型文化艺术远园。</p><p>2019年1月20日,几十名向东厂老职工相聚向东厂,看到荒废的厂房,部分破败的建筑感慨万分,又看到即将新生的【向东厂漫画谷】心中又荡起新的希望,和美丽的幢景。</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81年向东厂运动会上的自行车比赛,是比谁骑得慢,是赛自行车技术的特殊比赛。</p> <p>有梦想就会腾飞。</p> <p>王雅兰保存的向东厂茶杯。</p> <p>向东厂质检科科长:祝松林参加 ,还有:贾永增、徐加德、张堃、</p> <p>向东厂二车间团支部荣获80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p><p>第一排左二是何平洲。</p> <p>何平洲:向东厂征用土地进厂的工人,仅有小学文化,历经20年的艰苦创业,起步只有几名职工,发展到畅销全国和欧美市场,年产值进入上规模的工业企业行列。现任振洲电容集团;董事长。他的成功也是我向东厂的骄傲。</p> <p>往日的向东小天使们,都已长大成人了。</p> <p>有向东厂付厂长:王泉水、质检科科长:祝松林、技术科负责人陈忠芳等参加在西岳华山宾馆的全国CA30质量总结大会。</p><p>时间:1982年9月。</p><p><br></p> <p>80年向东厂为了让大家看到电视,电工班在班长陈国良的带领下,不辞辛劳在山上建立电视叉转台。</p> <p>安徽美丽的新安江是向东厂的母亲河,每到暑假就有一批批向东厂小孩来游泳,图中是:戴芬香、王德萍、俞海生的女儿。</p> <p>弹指一挥间,35年前巧珍如花似玉,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p> <p>80年代向东厂,第二次福利分房,从老房炮楼搬到新安江边的新楼房,那时新房装修都是自己动手,图中是刘妙龄来参观新房,和夏振忠的小女儿小静静合影留念,彩色照片是由厂工会来拍,享受工会福利,因为市面上彩照还刚起步。</p> <p>80年代,顾頤灏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后排左二。</p> <p>在编辑过程中:受到【向东好友群】方方面面山友们的帮助,特别是祝松林老师、何平洲老师、顾頤灏老师、徐顺坤老师、吴湘彪老师、钱进国老师、徐芳老师、顾巧珍老师、王雅兰老师、王树良老师的鼎力相助。追回一段被遗忘而珍贵的历史照片,向东人无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40后、50后、60后。为共和国之辉献出宝贵的青春。</p><p>谢谢大家!青春由磨砺出彩,人生因奋斗升华。</p><p>总编:顾頤灏</p><p>执编:夏振忠</p><p>2020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