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述<br><br>1.简要介绍<br><br>宣统钱币,主要有宣统通宝、宣统元宝两种。宣统通宝是方孔钱币,也有机制币;宣统元宝是同属铜板、银元序列,本文不多讲。本次主要讲一下宣统通宝。<br><br>宣统通宝,目前来看只有宝泉局,大样直径在2.4厘米,小样钱直径1.8厘米,面文书法为楷书,背文为满文宝泉,具有微型字体刻画艺术的特点,小而精。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大部分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钱径达清朝铸币最小。再因溥仪登基时只有3岁,民间把此钱戏称为"小宣统"。此外,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延续光绪通宝机制币,宣统时期宝广、宝福两局铸过机制币。<br><br><br>2.历史背景<br><br>宣统通宝是在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铸币。在光绪后期市面基本上都使用铜元,在铸铜钱已无利可图。实际上铜钱已为象征性铸钱,或许铜元找零还会用到,但必须是在认可一枚铜元当十枚铜钱的时期。从宣统通宝宝泉铜钱、宝广和宝福机制铸钱,也可以看出明显减重。正反映出当时大清国力不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br><br>"宣统通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最后一种外圆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堪称我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优秀灿烂、神韵动魄的中华古钱币文化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r><br><未完待续><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