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铺轨记——铁十师三上青藏线,战斗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五</p> <p>前面三篇文章《铁十师三上青藏线,战斗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之一、二、三分别介绍了关角隧道、峻河桥群、布哈河特大桥和沙柳河桥群,现在我们该介绍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铺轨了。</p> <p>《忆“青藏铁路铺轨记”》,是时任铁49团2营8连指导员、后任2营教导员的谭顺元生前遗作,遗憾的是谭顺元同志已于2018年底病逝于铁道兵的职业病——矽肺病的并发症。</p><p><br></p><p>在青海高原,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战士们克服种种困难,修好路基、桥涵、隧道,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就是铺轨了。</p><p><br></p><p>谭顺元同志的文章记录了青藏线一期工程中铁十师管区从哈尔盖到厚日车站铺轨情况,是十分难得的历史资料,我认为可以代表铁十师五个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盖铺轨的基本情况。由于时间久远,谭顺元同志有些关于时间等情况的记忆不太准确,为保证史实的准确性,我根据铁十师大事记的文件记录加之补充完善。</p> <p>图为轨排生产基地为新线生产大量轨排。</p> <p>忆" 青臧铁路铺轨记"</p><p><br></p><p>文/谭顺元</p><p><br></p><p>巍巍屋脊展红旗,</p><p>辽阔高原奏凱歌。</p><p>铁兵精神传万代,</p><p>铺成天路世界扬。</p><p><br></p><p>朋友,当你坐上西去的列车,越过日月山,看到蓝蓝的青海湖,漫天遍野的油菜花和青稞千重浪的美景时,你可想到四十多年前,三上三下的铁道兵十师为了修这条天路,所付出的艰辛、鲜血、汗水甚至宝贵生命吗?他们吃着咸菜、压缩菜,战风沙、斗严寒。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少有机械,全靠战士肩挑背扛,人工操作,靠双手修成了这条天路。</p><p><br></p><p>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顾那艰苦奋斗的年代。铁道兵战友的拼命精神是何等高尚可贵,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值得永远尊敬和学习。</p><p><br></p><p>好个青海头,遍地尸骨无人收。这是李白诗人对青海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青海湖沉浸在苍凉凄惨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不断派人到青海湖周边进行建设,建农场,修公路,修电站等。铁道兵的到来才加快了青海湖的繁荣昌盛。火车长呜,惊动了万物,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高原山川。使草原有了生气,藏族牧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自由,聚宝盆才焕然一新得到真正发展。</p><p><br></p><p>1975年6月,青藏线东段路基己完成5OO公里,它需要一支敢打,敢拼,不畏艰难险阻,组织严密,纪律性强的铺架队伍来担任。历史的责任选择了铁十师四十九团二营(六连,七连,八连,九连及十连)。1976年七连被撤销,各排分别并入到六连,八连,九连,十连。</p><p><br></p><p>六连,九连两个连队只担任铺轨架桥任务。</p><p><br></p><p>而八连,一排,二排兩个排担任铺架,三排担任铺岔道,四排担任倒运各种材料,还要给六个火车头加煤等多项工作。</p><p><br></p><p>十连负责发电,开铺轨机,架桥机,轨道车。</p><p><br></p><p>汽车连配多辆汽车运送各种材料。</p><p><br></p><p>铁路新管处沿各站设站务管理铁路运输,并六个蒸汽机车配合铺架。调度室,指挥室,从连到师各级领导班子,五臟六腑,样样俱全。</p><p><br></p><p>四营在哈尔盖铺轨基地,主要生产轨排,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p><p><br></p><p>桥梁要从四川养马河桥梁厂、水泥枕要从宝鸡运送到青藏线。钢轨要从重钢、包钢、鞍钢、攀钢等调拨,运输线漫长,有时两、三个月材料到不了,误了不少宝贵时间,使我们吃了很多苦头。</p> <p>铺轨到那仁车站</p><p><br></p><p>那仁车站在哈尔盖西边约二十公里,也是我们七连,八连住地,离刚察县种羊场三角城二营部约四到五公里。只有将轨铺到那仁车站,铺轨的很多准备工作才好准备,很多工作才能开展。</p><p><br></p><p>1975年7月,这是铺架队最难忘的日子。汽笛长呜,我们高歌。八连战士在老连长李秀泰带领下,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按照各班分工,各就各位。在哈尔盖车站西边,由徐锋副排长吹响紧凑、急促、很有节奏感的哨音,他手拿小旗,向左,向右指挥。轨排在战士的撬棍拨动下,第一排轨顺利接上老铁路。当时营,团,师各级领导到场观看。也有不少小学生,奔走相告,现场一片欢呼和掌声。紧接着第二排轨,第三排轨,连续落下,向西边铺去。这就是铁十师铺架队开始铺轨了。</p><p><br></p><p>天气作美,晴空万里,难得的好天气,无数只老鹰在高空盘旋,欢迎我们,并欣赏这从未见过的新鲜场面。第一天铺轨很顺利。12.5米的钢轨,共铺了九组,共计六百七十五米。测量班班长,老顽童一直跟随我们八连,作技术指导和铺轨记录。</p><p><br></p><p>我们站在刚铺上的轨排头上,向西望去,路基好像经过洪水袭击过的防洪堤。一段一段的向西而去,又像一条软绵绵的纱条,无精神,无气质,没精打彩,在草原上时隐时现。</p><p><br></p><p>我们向东望去,刚铺上的钢轨,笔直笔直的。路基有了骨架,大地有了脊梁,草原有了精神,像一条巨龙在腾飞,悠扬激昂,奔向远方。我们看着自已铺的铁路,一天的辛劳,被这幸福时刻全部冲掉。</p><p><br></p><p>铺架工作,三班倒。这时九连战友来接班了。我们踏上回归的汽车,都在畅谈铺架工作。以前没有干过铺轨,倒也新鲜,更有吸引力。大家决心比其它连队干得更好。我们八连的干部战士历来就有一种迎着困难上,敢于拼搏的勇气、锐气和豪气。我们说到做到,在三年多的铺架中,八连一直充当主力,铺轨最多,架桥最多,并出色的完成了铺岔道,倒运材料,给火车加煤的艰巨任务,而没有伤一名战士,大家完好无损,这是八连最骄傲的一点。</p><p><br></p><p>在各连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礼拜铺架,速度不快,但稳扎稳打。快铺到那仁车站,七连的战友们在刘金坤工程师的指引下,于师傅和干部带领下,那仁车站四付对开岔道己经铺好,迎接东边铺来的铁轨。那仁车站是个小站,三条轨道,铺起来也很快。</p><p><br></p><p>车站刚铺好,就拉来了几十个闷罐车皮,它是我们的宿营车,八连分到九个车皮,一个炊事班做饭,一个连部,七个分到各排,共住兩百人左右。车箱内,我们用方木,三角铁改成上、下两层铺,每个车箱要住三十人,大家在狭窄的空间中生活,十分拥挤,车厢中间还要烧一个大油桶改成的炉子,冬天取暖和绕开水。更重要的是防煤气中毒。战友们为了铺架,平时只有半盆水,洗脸,擦身,半年洗不上一次澡,这是常事。</p><p><br></p><p>任务繁重,生活艰苦,孤独寒冷,缺氧难耐,在那拼命的年代,战友们坚持住了,战胜了一切困难,完成了任务,为今天的幸福付出了青春年华。四十多年后,迊来了暮年发全白,脊背弯曲,疾病缠身,他们无怨无悔。但也有不少战友有苦难言,交杂着,隐痛着,显得不安和无奈,怪命运不济。</p> <p>铺轨到刚察站</p><p><br></p><p>宿营车拉来,我们边铺架,边改装车厢内,两不误。</p><p><br></p><p>铺架继续向西,铁路不断向西前进。铺过种羊场三角城,来到沙柳河。沙柳河共五座大桥,分1、2、3、4、5桥。我记得铺1号桥第三孔桥时,不知什么原因,桥梁与桥墩的支座相差十公分,梁落了无数次,就不了位。最后我们用钢钎,二锤将两头桥墩支座的各四个孔凿大,移动支座,才勉強将桥梁落下就位。这孔桥真难架,共费了四个多小时。铺架中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你都得要想办法去解决,否则就不能完成任务,坐、等、看都是无济于事。八连的战友们,他们都爱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智慧来自于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他们文化不太高,但是,个个聪明能干。</p><p><br></p><p>通过各连队的努力,沙柳河五座大桥铺架完成。三班倒,连续工作,很快就铺到了刚察车站。团首长和各级领导,不少战友打锣敲鼓欢迎我们。团首长的亲切握手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大家决心把铺架工作做得更好,更快。</p><p><br></p><p>晚上团机关特为铺架队放了电影《奇袭白虎团》、《创业》。战友们看后,感概很多,更加仇恨美帝国主义,更加知道我们创业艰难和创业的重要。</p> <p>铺轨到青海湖边。</p> <p>铺轨到黄玉车站</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20日,铺轨至黄玉车站。)</p><p><br></p><p>黄玉车站离刚察车站十多公里,它离青海湖最近,平时可以看到青海湖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可是在青海湖,大部分时间是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狂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铺轨到黄玉车站,进入冬季,我们尝试了零下二、三十度在野外工作的滋味,冻得兩眼流泪,鼻子痛得摸不敢摸,揉不敢揉。普通人是无法承受的,只有铁道兵战士,他们的意志是钢铁铸就,才能承受住这寒风刺骨,漫天飞雪,坚决完成任务。</p><p><br></p><p>铺架队的战友们,吃尽人间苦,铺架青藏路,日夜不停地向西铺架。大约1976年元月,铺轨黄玉车站西去几公里,铺架告一段落。原因是各种材料运不上来,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也要开始了。铺架队只好撤回那仁车站。</p> <p>沙柳河桥群大返工</p><p><br></p><p>1976年4月初(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4月14日开始沙柳河桥群大返工),我们二营担任沙柳河桥群大返工。铁路铺好不久,桥墩下沉好几十公分。上级要求必须返工。我们将钢轨排拆除,架好的桥吊起来,拉回那仁车站,等返工完成后,再铺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八连担任主桥一号大桥的返工,又是一场艰苦仗。老连长已调一营当营长去了,代连长胡友川从训练队回来,对工程有点生疏,我刚从新兵连回来,胡连长很着急,找到我。我给胡连长建议,时间紧,任务重,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开挖,多用推土机将整个桥下的土石推开,全面开挖,炸掉原来的桥墩,直到深度够设计要求,再打新的桥墩。连长将方案报上去,师里同意了我连的方案。兩天左右,六、七台“地八零"推土机配合我们连,几位师傅也都是七一年兵,非常配合我们的安排,他们日夜不停的推沙土,开挖基础,不到三个礼拜就达到了设计标准。十连用四台较大的抽水机,不停的抽水。在全连干部、战士的共同努力下,边打桥墩,边回填,不到三个月我们抢修任务就完成了。这次返工,战士们卸水泥、扛水泥、运沙石料、搭架子、支模型板、运送混凝土、捣固等,平均负重二、三十吨。三个月下来战士们体重减轻了五到八公斤。八连干的是艰巨任务,打的是硬仗,拼的是青春老命,可他们无怨无悔。</p> <p>曾任八连连长刘振秀(右2)与二营老教导员刘明章(右3,后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在青岛中铁二十局四公司(原铁四十九团)。</p> <p>调整班子,加强领导</p><p><br></p><p>根据上级指示,部队缩编,七连撤销,各排分到六连,八连,九连,十连。七连撤了,加重了八连的工作。八连一、二排铺架;三排铺岔道;四排倒运材料、给火车头加煤等任务。1976年6月,八连领导班子重新调整。</p><p><br></p><p>连长刘振秀、指导员谭顺元、副连长李光军、王金起、副指导员费开学;一排长叶友元,副排长郑景明;二排长朱友富,副排长徐锋;三排长聂永林,副排长王玉帮;四排长王志荣、楊明富,副排长龚兴明,剑阁老乡。</p><p><br></p><p>连长和我都是刚上任的新同志,各排长对我们的工作大力支持,我俩也有信心把连队工作做好尽量少犯主观错误。在尊重老同志的基础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主见,狠抓连队组织纪律和思想建设。工作中,我们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带头干;我和连长尽量多碰头,互相支持,不偏听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应该说八连99%的干部战士对我和连长的工作是满意的。个别人有点意见,只能靠时间来证明谁对谁非。</p> <p>创铺轨纪录</p><p><br></p><p>沙柳河桥群大返工结束,我们又要西征铺架工作。宿营车拉到黄玉车站,向西边吉尔孟车站铺去。在这段线路上,高原的7、8月,是最好季节,铺架工作也比较顺利。特别是铺架到青海湖气象站那一段,离青海湖最近,居高临下,对岸是鸟岛,整个青海湖尽收眼底。铁路在这一段一个大S型向西伸去。快到吉尔孟车站,我们八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地、人和,齐心协力,八小时铺了18组轨排(25米),共计2700米,这是铺轨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直到铺轨结束也沒有哪个连队打破,各连队都愿意铺25米的钢轨。</p><p><br></p><p>几天后我们铺到吉尔孟车站,也是小站,对开四付道岔已铺好。不知啥原因,进站的道岔离铺轨排相差了八、九米,不能接钢轨,也不能锯钢轨,靠人工拨太费时间了。我与两个排里领导商量后用火车拉,两根大钢绳,一头套在铺轨机接扣上,一头栓在岔尖中心处。徐锋副排长指挥着火车,慢慢起动,猛的一拉,岔道慢慢靠近了要连接的轨排,我使劲按住气刹,火车停下来了,还差一小点,不能再拉了。在徐锋的指挥下,全体战士齐心用力一拨,正好对上要连接的轨排。前后就是十多分钟将岔道接好。我们进入车站内线路铺架。八连战士敢想,敢做,智慧来自大家,靠的就是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吉尔孟车站铺好后,宿营车全部拉到了吉尔孟车站。我们继续向西江河车站,峻河桥群进发。</p> <p>铺架到布哈河大桥</p><p><br></p><p>江河车站(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975年12月28日,铺轨到达江河车站,1976年1月14日开始从江河车站向西铺轨。)离布哈河大桥约十五至二十公里。中间有个峻河桥群,共四座大桥,这段路,是铺架中时间最长的,近三个月。铺铺停停,主要原因是钢轨,水泥枕,桥梁供应不上,无法生产轨排,无法铺架。我们每天学习,出操,休息的时候也到草原上玩耍,但必须三人以上。有时等家里一封信,大约四,五个月之久。天暖的时候却空度过去了,马上进入冬季。</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7月13日,四十九团铺轨队开始在沙柳河桥群架梁铺轨,至8月5日完工,哈尔盖——江河段恢复通车,正线铺轨工程继续向西推进。)</p><p><br></p><p>1976年12月我们铺架到了布哈河大桥。(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的时间是1976年9月5日,铺轨到布哈河大桥。)</p><p><br></p><p>每架一座桥,桥头都要铺一付岔道,铁路分成兩条铁路,一条停放桥梁,正道铺架桥梁。铺完后再拆除岔道,运送到前面铺桥的地方,再铺岔道。</p><p><br></p><p>所以,八连三排的战友非常辛苦,干着复杂、细致的工作。为了省力,他们采用传统的滾进办法,用几根大一点的短钢管,摆在车站适当的位子,将十多吨的岔心,尖轨,护轮轨,渡线轨等重物滚进到需要用的地方。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战士们就是用这种原始的办法,给自已减轻点重量,方便工作。</p><p><br></p><p>布哈河大桥共23孔。桥头铺了岔道,比任何架桥岔线都长,停放桥梁。六连在布哈河大桥上架了第一、二孔桥,八连从第三孔架起,那天共拉了8片粱四孔桥的。架第三、四孔桥都较顺利,架第五孔桥时,当把桥梁就好位,卸下支座,取出支座中的稍子,准备擦黄油,就在这时突然刮大风,将稍子吹滚,落到桥墩下的冰窟窿里。没有稍子是无法架桥的,零下二、三十度,怎么办?当时我也在桥墩上,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党员,是退缩,等待,还是跳进冰窟窿里把稍子摸起来完成任务?多想没用,行动才是最好的表率。我从桥墩顶上,下到桥墩底下,用撬棍砸开冰层,试了一下,约1.2~1.5米。这时我毫不畏惧脱光衣服,穿着内裤,跳进了冰水里。这一瞬间,感觉心脏要裂了,脑袋要炸了,十分难受,我坚持着,几次努力终于将稍子摸上来了。可我无法说话和站立,战友们把我从沉井冰里救上来,盖了七、八件皮大衣,烧火取暖,喂开水。没有误架桥,还提前了约一个小时完成四孔桥的任务。这一跳是党员先锋模范的一跳,是带动全连完成任务的一跳。</p><p><br></p><p>铺架布哈河大桥,也是经常停工,桥梁运不上来。这座桥架了快一个月之久。布哈河大桥完成后,不远就是天棚车站,进入四十七团管区。四十七团的领导和各级首长,天峻县的领导也都来欢迎我们。我们将天棚车站铺完后,铺架队撤回那仁车站,休整,等各种材料,又要老兵退伍了。</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24日铺轨到达鹿芒车站,因轨料缺乏暂停,全年正线铺轨30.05公里,站线铺轨2.99公里,架梁33孔。)</p> <p>(铁49团2营6连铺轨官兵现场缅怀毛主席,前排右2副排长闵艾顺供图。)</p><p><br></p><p> 悼念毛泽东同志</p><p><br></p><p>大约1976年9月初,我们铺轨到江河车站。由于钢轨,桥梁等材料供应不上,我们在江河车站等了很长时间。</p><p><br></p><p>9月9日凌晨营党委会,工程会开得很长,结束出车厢就看到一颗慧星,从北向南滑过。参加会议的人都看到这个不祥之兆,大家心里想了很多,也作很多猜测。</p><p><br></p><p>下午中央新闻才播出来: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这个晴天劈雷打在了每个干部、战士心中。这时的中国,神州悲伤,人民悲痛,山河啼哭,我们流泪不止。</p><p><br></p><p>铺架队在江河车站路基下的空地上搭的灵堂,哀乐声,汽笛声长呜好几分钟,所有行进车辆,船舶,行人自觉停进,全国统一时间悼念。干部、战士十分伤心,万分悲痛。整个灵堂,哭声一片,抽泣不断。我们伤心是真心的,我们落泪是真诚的。</p><p>连队留守人员,他们在后方搭灵堂,有些连队施工,停工,就地设灵堂进行悼念。铺架队和全国人民一样处于悲痛之中。悼念大会结束后,我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把铺架工作干好,这是对毛主席最好的悼念和怀念。</p><p><br></p> <p>(原六连朱副排长(右1)与战友在铺轨机车上)</p><p><br></p><p>(九),给火车头加煤</p><p><br></p><p>加煤这个工作,非常吃力。要使出全身力量,一锹一锹地摔过车厢边,准确落到火车头车厢装煤处,供烧蒸汽。热天还好一些,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煤跟车厢冻在一起,铁锹凿不动,铁镐挖不动。装煤的班长刘德书哭着向我说:不想干了。我说:班长,沒事,我们一起想办法。以前我们放炮炸过凍土,能不能放炮?他说没有试过。我说那我们就试一下。</p><p><br></p><p>我找到材料员马上领雷管、炸药、导火索。第二天我与装煤班的全体同志,拿着钢钎、二锤,在冻煤车厢里打眼、放炸药。又通知王排长找了两位会放炮的战士,配合装煤班。通过试验,反复放炮,得出经验:半管药,斜炮眼,1.2米至1.5米,效果最好。两位炮工专门将冻煤炸松,十一班给机车加煤,解决了冻煤的问题,加起煤来快多了。</p><p><br></p><p>在车厢里打眼放炮,八连算是个创举。</p><p><br></p><p> (十),矛盾</p><p><br></p><p>大约1976年12月25日,我打电话找到仁蔼战友,30日无论如何要帮我们八连拉一车生活用煤来。我又打电话找到军需股慈祥老战友说:那仁车站八连弹尽粮绝,无米之炊出现了,希望帮忙解决,能在30日把米、面、肉类等送到。在这关键时刻,兩位战友及团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30日煤、面、米、肉等全部送到。我万分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p><p><br></p><p>我们是12月29曰回到那仁车站。</p><p><br></p><p><br></p> <p>创架桥纪录</p><p><br></p><p>1977年新兵入营后,大约兩个礼拜,我们铺架队就拉到了天棚车站,继续向西铺去。</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977年6月18日,师铺架队开始自鹿芒车站向西铺架,打响了铺架工程的第3个大会战。)</p><p><br></p><p>(天棚车站向西)十多公里处,有个内蒙河大桥,共8孔,上级要求我们8小时内铺完。这是一次考验,通过动员,又找到火车司机协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否快速铺架。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八连兩个排,架桥司机加上徐锋副排长的高超、灵活指挥,下午四点前八孔大桥铺架完成,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天龚(宫)副师长也来到现场,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当场宣布一排、二排集体三等功。可事后又是一个泡泡,虽然是一个泡泡,但我们仍是非常高兴,八孔大桥在我们手中创造。</p><p><br></p><p><br></p><p>铺关角隧道</p><p><br></p><p>铁路在天棚车站西陆续上坡,直到关角隧道出口以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往下。</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7月1日,铺轨到达天峻车站。)</p><p><br></p><p>天峻车站在一个半坡上,车站上可看到天峻县城,去县城约四公里,再往西十多公里,就进入关角隧道。关角隧道四千多米,轨平面海拔三千八百多米,在铺轨时,各铺架连队吃了不少苦头。蒸气机头,烧煤,因缺氧,有时还要加柴油助燃。大量浓烟在隧道里出不来,上下翻滚,铺轨的所有人员咳嗽不止,为了这条天路,大家只好坚持。洞内又缺氧,战士个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还有一些战士晕倒,只好停止铺架,拉出洞外休息半小时后,再进洞继续铺架。</p><p><br></p><p>关角山呀,关角山,你是柴达木盆地的守护神。为了打通这座隧道,你要了铁道兵不少战友的生命。今天我们铺架,你又给我们出难题,生障碍。我们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美帝我们都不怕,上甘嶺我们都守住了,还怕你这个关角山吗?</p><p>同志们进洞,快速铺架。在各连队的努力下,终于铺通了关角隧道,进入关角车站。</p><p><br></p><p>关角沟的铁路坡度大,弯曲多,半径小,是青藏线最难铺架的一段。它以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在关角沟转了无数个8字型,到察汗诺车站。落差近七、八百米。</p> <p>铺架六号大桥</p><p><br></p><p>六号大桥是在千分之十六的坡度中,又是大风口,又是曲线,半径又小,十分难架。桥高四十多米,铺架中,我们十分小心。桥梁拉来,气剎专人负责,火车慢行,一点一点靠近桥台,架桥机慢慢伸向前方桥墩,我们已在桥墩上耐心等着,当桥梁到了桥墩上方,我们用倒链左右拉住桥梁,卸下支座,取出稍子,打上黄油,下支座抬到桥墩四孔中固定。桥梁在徐排副的指挥下,慢慢下降,还好没有吹大风,第一片梁落下就位,架好了。</p><p><br></p><p>紧接着拉来第二片梁,这时天也给我们作对,刮起大风,架桥机吊着几百吨的桥梁左右摇摆,我们只好指挥火车退后几百米,把桥梁放很低,减少摆动。大风过后,再把桥梁吊起,慢慢前行,到了位后,两头的战友用倒链固定桥梁,慢慢下降,慢慢放松倒链。还算不错,我们抓紧时间桥梁快速落下,就好位架好了。</p><p><br></p><p>这时又刮起了大风。十连的战友快速到两片梁中间,抓紧焊接。我们也在梁上抓紧铺轨。准备架第二孔桥。大约二十分钟,轨排铺好,我将铁轨拨到左边,先架内侧,后架右侧,曲钱外侧。火车推着架桥机吊着桥梁,缓慢前行,火车司机也特别小心,全神贯注,看着信号,一点一点前行。到了第二孔桥的位置,徐锋刹往汽刹。又用铁轨卡子卡住火车轮子。桥墩上的战友在高空峡窄的空间上,互相照顾,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当桥梁慢慢下降到一定位置,卸下支座,支座足有三、四百斤,靠三、四个战士抬起,才能放到桥墩位置上,打油,对线,固定好后,给出信号,架桥机司机才慢慢放下桥梁就位。架第二孔桥还算好,没有刮风。真是庆幸,只是速度比以往架桥慢了许多。</p><p><br></p><p>第三孔桥不知是九连,还是六连架的,我记不清了。十连一个电焊工在焊接第三孔桥梁时,不幸从桥梁中摔下牺牲。为了铁路建设,总是有战友付出生命代价。一帆风顺的事,是非常少的。战友你为青藏铁路建设付出了生命,战友记得你,祖国和人民记得你,向你默哀致敬。</p><p><br></p><p>可怕的六号大桥。</p><p><br></p><p> 桥梁调头之难</p><p><br></p><p>六号大桥铺架完成后,沿着多个8字型铁路向西铺架。我们铺来铺去,好像又回到了原处。只是比以前铁路要低很多。关角沟无数个8字型段,也铺了无数个车站,当铺过乐贝车站出口,穿过一个小隧道,有一孔十六米长的异型桥需要架。不知是调度失误,还是技术人员的失误,把桥梁东头放到了西头,把西头放到了东头,这可让我们铺架吃苦了。</p><p><br></p><p>起初我们没有发现,桥梁怎么架,都放不下去。我们用皮尺量桥梁,才发现问题。人必须将桥梁调头,东头归东头,西头归西头,才能架上。二营主管工程师陈付和将情况报上去,叫我们就地调头。因调回哈尔盖,调头往返需要十天左右,这真的苦了我们,两百吨的桥梁要转180度,对于人来说,谈何容易。我们把桥梁拉到一个小地名叫都兰寺的地方,地型平坦,路基与地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架桥机吊起桥梁,用绳子栓住桥梁两头,各朝一个方向慢慢拉,三个连队轮翻上阵,都无法将桥梁转180度。又怕把架桥机、桥梁拉翻,那麻烦更大了。</p><p><br></p><p>我们找到工程师,借助机械,找两台推土机,先筑一个平台,放上枕木钢轨。推土机一台在东边左侧,一台在下西边右侧,用钢绳栓住桥梁两头,慢慢弧形拉。拉拉停停,灵活指挥,几个小时的努力,总算把桥梁调转了180度。</p><p><br></p><p>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吊车,我们工作起来,多艰难呀!最后我们将桥梁拉到架桥处,架上了,终于完成了任务。所以发展科技,非常重要。</p><p><br></p><p>平板车像野马奔腾</p><p><br></p><p>铁路在关角沟转了无数个8字型,中间车站都建了五个,才到了察旱诺车站。察旱诺车站还没有铺,要将所有铺道岔的材料,岔心、尖轨、护轮轨等材料运到察旱诺车站。这些材料都装在火车平板车上,没有吊车,全靠战士齐心协力一件件搬运到汽车上,运送到察旱诺车站。火车平板停在二郎洞车站,这个站也是建在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中,全靠八连四排的战友把材料装上汽车,倒运到察旱诺,八连三排才能铺岔道。</p><p><br></p><p>有一天,意外发生了。拉材料和钢轨的平板车不知啥原因,上面还有八、九个战士倒运材料,平板车像脱疆的野马向铁路前方冲去。十班老战士刘忠诚,蹬在车上边大喊,快闪开,快闪开。他们无法控制火车平板,十公里,二十公里,三十公里,穿过乐贝车站和隧道,转了一个大弯,冲向平交道。正好平交道上坏了一辆汽车,司机正好修车,刘忠诚大声吼,快闪开,快闪开……司机听到喊声,跑开了,平板车冲向汽车,在关键时刻,刘忠诚喊:跳!几位战士同时跳下平板车。汽车被撞成了两截,钢轨插进土里三到四米深。终于停下来了,损坏了一辆汽车,跳下的战友有兩位脚踝关节扭伤,其他有惊无险。</p><p><br></p><p>战友们,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太可怕了。我和连长都没有批评刘忠诚他们,他们的行为是英勇的,没有过错,按今天的话说,值得点赞。</p> <p>平板车像野马奔腾</p><p><br></p><p>铁路在关角沟转了无数个8字型,中间车站都建了五个,才到了察旱诺车站。察旱诺车站还没有铺,要将所有铺道岔的材料,岔心、尖轨、护轮轨等材料运到察旱诺车站。这些材料都装在火车平板车上,没有吊车,全靠战士齐心协力一件件搬运到汽车上,运送到察旱诺车站。火车平板停在二郎洞车站,这个站也是建在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中,全靠八连四排的战友把材料装上汽车,倒运到察旱诺,八连三排才能铺岔道。</p><p><br></p><p>有一天,意外发生了。拉材料和钢轨的平板车不知啥原因,上面还有八、九个战士倒运材料,平板车像脱疆的野马向铁路前方冲去。十班老战士刘忠诚,蹬在车上边大喊,快闪开,快闪开。他们无法控制火车平板,十公里,二十公里,三十公里,穿过乐贝车站和隧道,转了一个大弯,冲向平交道。正好平交道上坏了一辆汽车,司机正好修车,刘忠诚大声吼,快闪开,快闪开……司机听到喊声,跑开了,平板车冲向汽车,在关键时刻,刘忠诚喊:跳!几位战士同时跳下平板车。汽车被撞成了两截,钢轨插进土里三到四米深。终于停下来了,损坏了一辆汽车,跳下的战友有兩位脚踝关节扭伤,其他有惊无险。</p><p><br></p><p>战友们,千分之十二至千分之十六的坡度太可怕了。我和连长都没有批评刘忠诚他们,他们的行为是英勇的,没有过错,按今天的话说,值得点赞。</p> <p>慢慢看,二郎站的上行展线,火车是怎样慢慢爬上来的。</p> <p>想象一下,铺轨队当年所遇到的惊险。</p> <p>(据铁十师大事记纪录:8月1日,铺轨通过关角车站,正线145.35公里,哈关段开始用火车为施工部队运输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p><p><br></p><p>同日,布哈河上游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冲毁哈希段管区的铁路路基和公路桥梁,铺轨暂停。哈西段39个工点因施工物资缺乏停工,这次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万余元;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同新管科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尽量减少水害损失,四十六团官兵抢建300米公路路基,建起一座7.5米长公路木便桥,使公路恢复通车;四十六团副政委李汝来率领官兵抢修河堤30多米,保住了30户群众300多亩小麦和五万斤粮食,团党委研究决定给抗洪抢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令嘉奖。</p> <p>察汗诺车站</p><p><br></p><p>察汗诺是比较大的一个车站,茶卡盐湖铁路与青藏铁路在此交会,海南、海北公路也在此处交会,它是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们抓紧铺架察汗诺车站的意义重大。</p><p><br></p><p>当时察汗诺共铺了五道轨,有一个是备用溜车道,八连三排必须抓紧铺岔道,只有岔道铺好了,我们才能铺轨。刘金坤工程师,于师傅,大学毕业回来的唐自江战友没有休息,就投入铺岔道。我们将勤杂人员也抽上去,帮助摆垫板,连队干部都参加,突击岔道工作。几天的大干,苦干,察汗诺十副对开岔道铺好。三个铺架连队,日夜不停的赶铺察汗诺车站,两天后察汗诺车站铺好,我们的宿营车也拉进了察汗诺车站,师首长,乌兰县的领导都来看望慰问我们。他们看到我们战士,黑黑的脸,脖子被沥青汚黑了的皮衣,个个都像黑熊一样。后来听说师首长,乌兰县的领导都掉泪了。五零团的领导和各级首长也到现场问寒问暖,体现了老大哥单位对我们铺架队的关心。</p><p><br></p><p>我们团徐政委带队,也来到察汗诺看望我们。当徐政委来到八连,我们早己集合连队,向政委敬礼,感谢老政委对八连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后来老政委转业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徐政委。</p><p><br></p><p>关角隧道,关角沟是我们铺架队伤心、流泪的地方。而察汗诺是军民团结,各老大哥单位共同关爱,互敬互重,也是我们眉开眼笑,心花怒放的祥和之地。我们铺架人员,都会记住这充满阳光,温暖人心的地方。</p><p><br></p><p>慰问团,送来的马肉,驴肉、骆驼肉等,我是第一次吃马肉、驴肉、骆驼肉。我们连用各种肉包包子,大家吃得特别香,睡得也香。</p><p><br></p><p>顶起火车头</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0月24日铺轨到达察汗诺车站)</p><p><br></p><p>察汗诺车站进口处,刚铺上的铁路,道碴少,稳定性差,有个火车头,不知是速度快了,还是什么原因,跑出了轨道,侧翻在路基下,幸好路基不高。没有大型吊车,六连,九连他们各用了一个工班,也没有将火车头顶起来扶正。二营陈工打电话叫我们八连上,我们架完桥回来,休息还不到两个小时,我心里非常不高兴。龚副师长也打来电话,叫我们今天必须把火车头顶起来,这是命令。我叫通讯员把四个副排长叫来,一块到火车头出事点,让战士多休息一会。我们来到东头火车侧翻的地方仔细看了,大家统一认识后,分工一排将路基挖一条斜坡道铺上枕木、钢轨。二排用十多个大千斤顶顶起火车头,扶正。三排、四排在察汗诺车站,寻找枕木、短钢轨、垫板。凡是有用的全部找来,供一、二排备用。我们把进站铁路的一个夹板拆了,把靠进站的铁路轨拨到斜坡道上,对接好。大约三个多小时,侧翻的火车头顶起扶正了。用另外的火车头沿着斜坡道与侧翻的火车头扣上,火车慢行,我们用很多的垫板夹板,垫在火车轮子下,将火车头慢慢引到斜坡道上。虽然有几次大的晃动,总算把火车头拉进了车站,火车完好,只是水厢凹进了一个大坑。我们拆除斜坡道,恢复到正线上。这就是八连全体同志用智慧加实干的精神。</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1月15日,铺轨到达都兰寺车站)</p><p><br></p><p>铺轨乌兰车站</p><p><br></p><p>察汗诺西去十多公里就是比较小的朶巴车站,三排打头阵铺岔道。我们铺架队日夜不停的工作,你追我赶,抓紧铺架,很快就到了朶巴车站。向西去不到十公里就是乌兰车站。</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2月3日,铺轨到达乌兰车站,师机关及师在乌兰施工的部队派代表到车站,慰问铺轨队和新管处前方编组连全体官兵。)</p><p><br></p><p>当时乌兰车站到处是沙丘,站在车站上可以看到乌兰县城。铺乌兰车站时,来了上万人员观看铺架,热闹非凡。十月后的天气,高原很冷了,风卷着黄沙,时不时的打着我们的脸庞,扎进眼晴,钻进脖子刺激着我们前胸后背。战友们都顾不着这些,在哨声和旗帜指挥下,一会向左,一会向右,搬拨着钢轨对位连接。他们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体力劳动,他们手上拿的撬棍就是三,四十斤重,还要搬拨几十吨重的钢轨排。有人曾讲过:劳改犯也没有这么辛苦。</p><p><br></p><p>我们的战士任劳任怨,吃尽人间苦,世界屋脊铺彩虹。</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2月17日,铺架队在新管处前方编组连的密切配合下,当日完成铺轨4.051公里,创铺轨以来最高记录。</p><p><br></p><p>12月19日,铺架队提前12天铺轨到达希里沟车站。)</p> <p>1977年12月31日,青藏铁路哈连段铺轨至厚日车站,图为祝捷大会后,先进单位合影。</p><p><br></p><p><br></p> <p>铺轨厚日车站</p><p><br></p><p>乌兰西去十多公里,就是希里沟车站。中间有个小车站,赛什克车站。车站虽小,可是十师,七师的仓库重地。两条仓库专用钱等着我们铺架。</p><p><br></p><p>希里沟车站很大,我记得铺道岔就有三十付左右,我们八连既要突击铺岔道,又要铺架。三排一个排铺岔道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只好将一、二排利用休息加班,在刘工的指挥下,把岔道摆枕木,上尖轨,岔心,护轮轨,上垫板等多项工作交一、二排干,三排在于师傅,王玉帮的带领下,打道钉,测轨距。</p><p><br></p><p>一天我们全连共铺了六付岔道,也是创纪录的。当时希里沟车站只有几栋房子,主线铺好后,我们继续向西去。</p><p><br></p><p>铺过盐湖车站,向西十五公里,就是厚曰车站。</p><p><br></p><p>十二月底,六连、九连他们全部撤回那仁车站,留下八连一个连队铺架。希里沟站还有很多站务线要铺,我们全连干部战士齐心协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1978年元月终于将最后一排轨铺到了厚日车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记得是凌晨四点左右,天黑黑的,十分寒冷。</p><p><br></p><p>这时战友们的心情无比兴奋,狂呼海叫,胜利了,胜利了。</p><p><br></p><p>火车司机也来助兴,呜了很长很长的汽笛。胜利的声音,汽笛声,震荡着德令哈,穿透柴达木盆地的上空,传向格尔木。</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978年1月4日,为表彰四十九团铺架队铺轨基地官兵1977年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鹿芒——厚日车站正线铺轨架梁任务,设党委研究决定给四十九团六连记集体三等功,陈演武等3人嘉奖。)</p><p><br></p><p> 铺碴场专用线</p><p><br></p><p>我记得,78年春节,第一天我们正在铺赛什克车站、十师仓库专用线和七师仓库专用线。专用线铺完后,我们撤回到察汗诺车站,铺碴场专用线。</p><p><br></p><p>不知是设计失误,还是工程师失误,乐贝车站,是左向右曲线,而碴场专用线是右向左曲线,而半径还小。要将乐贝车站兩边的轨排拆除,来铺碴场专线。拆下来的轨排在铺的过程中,右边的铁轨差2O公分,怎么都接不上。我们想了想,碴场专线不是正规铁路。二班抽了6人,两人一组,锯钢轨,15、20、25公分的小短节钢轨,用短节钢轨接上右侧钢轨,夹板夹住。我们用这土办法解决了技术失误的缺陷,完成了任务。春节初三,初四,专用线铺完,我们往回撤,边走边捡丢在路基下的钢轨。看到钢轨,就叫火车停下来,用纯子把钢轨拉到路基上,大家齐心协力把钢轨举上火车平板,共捡了四、五十根钢轨,实在难捡的,只好放弃。战友们太累了,我们顺着自已铺的铁路,返到了那仁车站,己经是正月初八了,我们才休息过节。</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2月26日,四十九团铺轨队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施工,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条件下,发扬人抬肩扛的精神,完成了希里沟区段站12条股道及希里沟铺轨基地轨道铺设任务,为厚日——格尔木段的400余公里铺轨工程奠定了基础。)</p><p><br></p><p>春节过后不久,老兵退伍工作开始了。几位出色的副排长和7O多名战友打起背包复员退伍了。当时,我们没有能力给他们找份工作。他们走得心酸,走得心痛,走得无奈。</p><p><br></p><p>(据铁十师大事记记录:1978年3月25日铁七师铺架队接替十师铺轨基地和铺轨机械设备,从厚日车站开始向西铺架。)</p><p><br></p><p>三年多的铺架,战友们吃尽人间苦,终于完成了任务,八连平平安安,虽有几次大的事故苗头,但有惊无险,逢凶化吉,这是最大的胜利。</p><p><br></p><p>八连没有评上三等功,报的立功材料,都被上级否定了。我们认为师、团领导在这一点上是不公平的,龚(宫)副师长的话也是泡影。八连的全体战友,我和刘振秀连长对不起你们,借此机会,向你们鞠躬敬礼,表示歉意。</p><p><br></p><p>祝战友们家庭美满,人人健康,晚年幸福。</p><p><br></p><p>全文完,谭顺元写于成都</p><p><br></p><p> 2O16年8月</p> <p>铺轨工程还在继续,1978年4月27日铺轨通过柴凯车站进入47团管区。</p><p><br></p><p>6月24日,铺轨到达德令哈,进入四十八团管区,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吕正操致电慰问青藏线全体指战员、职工和科研人员。</p><p><br></p><p>6月27日,铺轨至巴音河大桥,经过三天突击,架设[]型无碴无枕混凝土梁11孔(跨度24米)。</p><p><br></p><p>7月1日,铁一指在德令哈召开大会,庆祝青藏线哈格尔段胜利铺轨至德令哈,青海省党、政、军及各级政府代表、海西州各族人民及施工部队代表参加大会。</p><p><br></p><p>7月5日,在铁道兵建军30周年大会上,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p><p><br></p><p>9月14日铺轨到达连湖车站,十师承建的哈连段全线铺通。</p><p><br></p> <p>1978年,铁十师在青藏线一期开展机械化整道。</p> <p>铁十师领导检查青藏线一期机械化整道施工。</p> <p>姜广生致谭顺元:</p><p><br></p><p>爱铁老兵(谭顺元)老首长您好,您的青藏线铺架回忆写的真实感人,我每每读起,那人那事那情那景,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我们铺架队六连和你们八连一样,也有同样的任务,同样的经历。当时铺架队就我们两个连队,两班倒,你们上去,我们下来;你们下来,我们上去。而且谁完不成任务,谁就不能下来,这任务是铁定的。</p><p><br></p><p> 当时我在六连当班长,具体任务是口吹哨子,手拿旗子,负责轨排和桥梁的吊装、联结指挥。在高原上顶风冒雪,斗严寒战风沙的进行铺架,其艰难险阻,其饥寒病苦,尽管从老首长的回忆文里己略见一斑,但没有亲历之人,是很难想象得到的。就拿我来说,尽管任务不重,没有积劳成疾,却也积寒成病。因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高原荒野,饿十几小时,吃冰渣饭,机械故障停工冻数小时,都是常事。因此多数人患有胃病,我也不例外。不仅如此,我还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因为部队不发围脖,皮帽皮袄又护不着脖子,自己还不知道防护,我的工作又没有重体力活,因此患上了寒湿型的颈椎病,四十多年了,头疼头晕是常态,严重时就象得了心脏病,真是苦不堪言。</p><p><br></p><p>二oo七年我去成都参会,会后坐飞机去西藏考察,回来时我专门从拉萨坐火车到郑州,就是要专门去看一看也凝结有自己辛劳的青藏线。在列车上我看着路旁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浮想联翩:</p><p><br></p><p>辅架千里山河畅,</p><p>疾魔缠身谁复伤。</p><p>但得万众出行好,</p><p>不悔羸病度残阳</p><p><br></p><p> 姜广生(原2营6连,曾任梁山教育局长等职)</p> <p>姜广生近照</p><p><br></p><p>谭顺元回复姜广生:</p><p><br></p><p>森森(姜广生)老战友,你好,对你的病痛我很同情。男子汉的方法你可试试,也许有效。你可以找骨科医生看看,能否打支降钙素,可能有效果。</p><p><br></p><p>我身体也很不好,六.七十岁了是疾病高发期。</p><p><br></p><p>我们铺架是三个连队,还有九连的战友们。我们都是施工连队,担任的工作更苦些。我写这篇好八连,实际是宣扬整个铺架队。三年多的铺架太苦了,我是自始至终参加铺完的。我水平有限,写不好,但我还是要把这段工作,生活艰苦写出来,才对得起所有铺架的战友们。祝他们个个健康长寿。</p><p> 谭顺元</p> <p>图为张凡锦当年在辅轨前方</p><p><br></p><p>读《十师铺架好八连》有感</p><p><br></p><p> 文/张凡锦(原2营6连给养员) </p><p><br></p><p>近日郑州地区秋雨绵绵,秋风瑟瑟。这天气易让人忆起往事。恰逢谭顺元首长大作《十师铺架好八连》连续上线,拜读后感觉真实感人,情真意切。接踵而来的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归感、自豪感、悲怆感油然而生。</p><p><br></p><p>青藏线铺架时我在铁49团2营6连任给养员,属连队留守人员。但要经常往前线(当时就这説法)送给养,在前线火车上住过几个晚上。我体会到战友们所承受的艰难困苦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可以说青藏线是战友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铺架出来的。古人“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沚里本无春”,1975年《铁道兵》报有作者用“那里有如狼似虎的风沙”来形容青海的荒凉和气候恶劣,是绝不夸张的。我曾问过6连一位班长:上夜班冷的很吗?他的回答我终生不会忘记:冷的要死,冻的想哭,但我们还挺得住。这是何等的朴实?何等的豪迈?</p><p><br></p><p>76年冬季,我往前线送给养,因天色已晚,留宿在前线,连首长叮嘱我住炊事班暖和。陈位湘班长给我铺2条毛毡2条褥子,盖2条被子加上我皮大衣,并告诉我要戴着皮帽睡觉。我看看烧的红红的大火炉不以为然,能有多冷?结果后半夜冻的两个肩膀疼。起床后发现我头上方的火车皮上有一大冰疙瘩(是夜里我呼出的热气所致),陈班长告诉我深夜零下30多度。想想上夜班的战友们是何等感受?我们铁道兵走小路修大路,送给当地百姓的是通向幸福的天路,而留下的是铁道兵战士的一座座墓碑,和平年代铁道兵每个团都在驻地建有烈士陵园。成昆、襄渝、青藏……条条如此。2007年9月份我们一行几人,去西藏出差。(只有我一人当过铁道兵)返程时带队领导为满足我的要求,退掉机票改乘火车至兰州。车上人不多,弥漫性供氧,条件很好。列车一路东进,一过唐古拉山,我是怎么也坐不住了,一个人跑到另一个无人的车厢,久久站着,望着窗外沉思、感慨、流泪。列车员小姑娘见我神态异常,关切地问我:</p><p><br></p><p>“先生,您怎么老是站着,需要帮助吗?”</p><p><br></p><p>我与她的一番对话现在仍记忆犹新:</p><p><br></p><p>“谢谢,不需要。",</p><p><br></p><p>“风景多好啊,您在想什么呢?”</p><p><br></p><p>“车轮下的这条铁路是我们修建铺架的。”</p><p><br></p><p>“你是铁道兵?”</p><p><br></p><p>“是的,我是铁十师铺架队的。”</p><p><br></p><p>“英雄啊,青海人民感谢你们,西藏人民感谢你们。”</p><p><br></p><p>“有什么感受?”</p><p><br></p><p>“自豪与悲怆"</p><p><br></p><p>“怎么悲怆?”</p><p><br></p><p>”想起了艰苦卓绝岁月,想起了为修建青藏铁路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你怎么还知道铁道兵?”</p><p><br></p><p>“我们上岗前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铁道兵真伟大”。</p><p><br></p><p>是啊,铁道兵是伟大的,人民是伟大的。铁路沿线人民没有忘记铁道兵和为修建铁路献出青春年华的铁道兵战士。战友们,欣慰吧、自豪吧。</p> <p>看完谭顺元、姜广生、张凡锦等战友们的回忆,其实心情挺沉重的。没有到过青海高原,没有亲自参加过当年青藏线建设,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复杂的心情。</p><p><br></p><p>看谭顺元同志的回忆,铺轨队铺轨的过程是步步惊心,处处危险!青海高原的那种极寒极冷,真的让人想哭!</p><p><br></p><p>尤其当谭顺元忍受着极端寒冷下到冰水里的时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支撑他的动力是什么?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觉得共产党员应该带这个头!</p><p><br></p><p>今天的年轻人还相信有这样不要命的共产党员吗?什么是忠勇之士,我们的铁道兵指战员,就是忠勇之士!</p><p><br></p><p>可是,当老兵退伍的时候,按照哪来哪去的原则,他们回到了农村,带着伤痛走了,没有安排工作,他们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p><p><br></p><p>谁是最可爱的人?</p><p><br></p><p>这是我最想流泪的原因!</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