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尾(WXP)的美篇

小马尾(WXP)

<p>【甘南行】色达印象(二)~ 天葬台</p> <p>色达除了喇荣五明佛学院还有一个重要的打卡处——色达天葬台。中午我们从佛学院回县城吃饭,之后赶往天葬台打卡。</p><p>刚刚去过甘南藏族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郎木寺天葬台。但非常遗憾当天没有人天葬,所以没能观看到天葬仪式,只是参观了一下现场,留下遗憾。因此对其色达天葬台的行程非常期待……</p> <p>色达天葬台停车场</p> <p>色达天葬台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可以供游客观看天葬仪式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仅是天葬台,更是向人们介绍天葬文化,引导观看天葬,了解尸陀林历史,揭示无常及生命轮回真相的重要场所。</p> <p>天葬台又称尸陀林(葬尸场) ,位于五明佛学院背面的半山腰上,海拔直逼4000米,是 色达 举行天葬的地方。</p> <p>天葬是藏族一种传统的丧葬方式。所谓天葬,就是人去逝后停尸数日,择日请喇嘛念经将死者的尸体放到指定的地点,由天葬师随即按一定程序处置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将死者的尸体喂食鹰鹫。秃鹫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p> <p>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对于死亡的处理——殡葬形式便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们死亡观的折射。</p> <p>天葬,在藏族人眼中是高贵、圣洁;而汉人对其的印象则是神秘、恐怖。</p> <p>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也有关于古印度弃尸葬法的记录:“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但其与藏地的天葬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仅是单纯的弃尸荒野,并无深层函义。后者天葬则属于动机明确的布施行为。</p> <p>布施是佛教的主要修法之一,它的最高境界便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天葬借助舍身饲鹰,将死亡的肉体奉献给尸陀林中有形鹰鹫,和无形的神灵。不仅实现了肉体的自然回归,达到了灵魂的升华,而且无言诠释了佛教无常和空性的教义.。警醒人们放弃对实有的执着,寻求永恒的解脱。</p> <p>以佛教的观点来看,天葬已经全然超脱了风俗习惯的范畴。蕴函了更高层次的精神理念和特殊意义。它不仅兼具供施双重意义,还因与三种基本我所(身体、受用、善根)中的自己身体有关,而极具功德。所以玛吉拉准空行母说“以财以织物资上百次,不如以身积资一次胜。”</p> <p>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神识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因此死后将尸体喂食鹰鹫:一则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人生最后一次布施,积累善法资粮;,二则可以减少鹰鹫对其它动物的掠食伤害,换取其他生命的生存机会;三则因为鹰鹫群中有空行母的化身,若能请她们享用尸供,则堪称无上最胜供者。</p> <p>虽然有土葬、水葬、火葬及衍生出来的多元化殡葬方式风靡全世界,但天葬却始终独现于雪域藏地,并未在当今世界其他地城广泛流行。天葬文化在藏地源远流长。</p> <p>色达 天葬台始于1986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积累,各地送来的亡者连续不断,越来越多,导致尸陀林内的环境逐渐恶化。昔日那个矮小栅栏围起的仅有五十平米,恶臭冲天,到处布满骨屑人油污浊的场所,已无法承担起更大规模天葬的尸陀林。经2011年开始动工重新修建,如今已建成堪称藏区最大、最豪华的崭新壮观的尸陀林。</p> <p>宽阔的平台上,深灰色的石林庄严肃穆。白色的亭台、佛塔分布其间,天葬台正面的墙上浮雕描绘着六道轮回、八大尸陀林等图像。</p> <p>这里还有不少看破生死的告白。</p> <p>石林白塔平台的左侧是通往天葬台的入口——天堂的阶梯,拾阶而上就是举行天葬仪式处理亡者尸体的地方。但这里禁止普通游客入内。</p> <p>天葬简介与功德摘要</p> <p>喇荣大尸砣林简介</p> <p>这是天葬台的标志性建筑阎罗山,代表着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回。</p> <p>阎罗山左边的石雕为“五根花”,是以五根的形象而造,等同于寂静八供当中的鲜花供养。</p> <p>五根花石雕</p> <p>游客可以从这里拾级而上,近距离参观:阎罗山、骷髅宫殿、发塔……然后前往游客观看区,去亲眼目睹天葬:逝者人生最后一次善行——最尊贵的布施。</p> <p>不知道台阶修成这样半圆形代表什么?有什么特殊含义?</p> <p>为什么喇嘛在这里走之字形?这个也没整明白😳🙄</p> <p>只能先拍照片留存,有待求解。到藏区旅行,有机会一定去天葬台看看,因为这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也是喇嘛教徒最崇尚的天堂。</p> <p>天葬仪式每天都有。今天共有七位逝者来此天葬。有白绫裹身被抬来的的,有简单装在布袋子扛来的,还有个装在雕花棺木里的孩子。</p><p><br></p> <p>在阎罗山前的广场上,有一座逝者裸露身躯躺在 石台 上的雕塑,周围布满了各种石相。代表着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六道轮回即: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以现世告诫世人必须以修行和行善来换取来生的幸福。</p> <p>阎罗山前广场周围的石相</p> <p>阎罗山洞中,挂着几百具亡人的骷髅头骨,以此向人们展示死亡和无常的意义。</p> <p>用于存放亡者骨灰的骷髅宫殿</p> <p>阎罗山右边有一个发塔。发塔是挂满逝者头发的转经轮,上面悬挂了许多的瑜伽士、空行母和修行人的长发。据当地人介绍说,可以把自己的头发放进发塔祈福消灾。</p> <p>假山旁红墙围着的场地就是实施天葬的地方。</p> <p>在烈日炎炎下等待观看天葬仪式的游客们。</p> <p>我们也在靜静等待……</p> <p>山坡上的游客观看区与坡下的天葬台用绿色铁丝网隔开。</p> <p>藏区的天葬时间并无统一规定,有早晨也有下午。郞木寺天葬台是每天天亮之前举行天葬,而色达则是固定在每天下午两点之后……</p> <p>利用等待的时间,可以到山坡上去看土拨鼠。</p> <p>它吃面包时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p> <p>标准证件照哈!</p> <p>此时,山坡上已经有秃鹫在此聚集等待……</p> <p>坡上的秃鹫集结排起了长队,或在空中盘旋。</p> <p>渐渐的,秃鹫似乎以族群为单位,在地面聚集成一个个“方阵”,且非常有秩序以族群为单位统一行动共进退。</p> <p>抬头可以看到天上盘旋着的秃鹫。</p> <p>天葬石,安放在黑忿怒母坛城石的地穴中。送过来的亡者尸体大都会先放在这块天葬石上加持之后再绕塔数圈,才会被放到现在天葬的地方。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不断地将尸体在这块天葬石上进行天葬,它也被磨砺得越来越小了。</p> <p>将尸体先放在天葬石上加持……</p> <p>送葬人抬着尸体顺时针环绕白塔数圈为亡者祈福……</p> <p>家属和喇嘛用箱子把尸体抬进天葬台。</p> <p>天葬仪式从喇嘛为亡者诵经开始,家属和喇嘛陆陆续续将逝者尸体用箱子抬进天葬台,今日共有七名亡者尸体进行天葬。随后喇嘛拉上一条写满经文的白色帘幕,此后我们在观看台上就几乎什么都看不到了,只是耳边继续回荡着喇嘛们的诵经声。之后天葬师开始处置尸体,此刻空气中顿时散发出浓烈的腐臭味😓🤮🤭在天葬师处置尸体之时,坡上的秃鹫早已迫不及待燥动起来,多次成群结队俯冲到帘幕前,送葬的家人们不停的趋赶阻止……当揭开帘幕的刹那间,山坡上的秃鹫蜂拥而至瞬间占满了整个天葬场地,场面十分震撼壮观。很快尸体就被分食完毕。吃饱后的秃鹫陆续腾空而起,飞到了天空中不断地盘旋,似乎代表生命开始了新的轮回。</p> <p>在我们普通人眼中,天葬的形式有些过于残忍和血腥,但这却是死者慈悲之心的体现。即使此生已经走到最后一程也要布施肉身,将肉体布施给秃鹫,同时这也是对肉身的一种放下。</p> <p>这里每天都在上演以身饲鹰的现实版舍身布施。</p> <p>一批批秃鹫飞来……飞离……,一具具灵魂飘散在蓝天开始了新的轮回。</p> <p>天葬仪式结束,游客们陆续的离开,只剩下无数的秃鹫在蓝天下盘旋。</p> <p>藏人相信轮回,这一生是为了下一生的幸福积攒福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结,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经过轮回他们会重新降生拥有幸福的一生。布施的最高境界是肉身布施,用自己的肉体去养育其他生物是最高的恩赐,也是给下辈子积攒福祉的。</p> <p>看淡生死,笃信轮回,用赎罪的方式清修今生,用超渡的方式希望来世。天葬——不过是灵魂摆渡的那座桥。现场没有痛苦,没有悲伤,只是淡然地朝着神鸟的方向,以磕头和诵经方式,为逝者送别。</p> <p>人生无常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本来一生就何其短暂, 只要你认真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也是没有辜负一场人生的旅行。</p> <p>参观尸陀林,观看过一场天葬,你会对藏族民俗及天葬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你会对生死有更深的领悟!藏人对待生死的淡定,舍身布施的超脱值得令人敬畏!心持正念活在当下,无悔今生!</p> <p>色达是一个神秘且神圣的地方!</p><p>色达是你在藏区了解藏族民生民俗及天葬文化的大课堂!</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