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4fbb">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逆行者坚守岗位,冲锋在前。疫情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面对面教学转变成网络授课。在线与在校的混合教育方式也为未来的教育打开了一扇窗,站在时代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成为教师面对挑战的唯一方式。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4月 29日,鲅鱼圈区实验小学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同步收看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活动。</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研讨会围绕“在线学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混合式教学研究前沿”等四个单元展开。</font></h1> <h3><font color="#b04fbb"> 上午8点30分,“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活动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的主持下正式开始。申军红在开场致词中围绕“有灵魂的课堂”、“有温度的课堂”、“有深度的课堂”阐述了未来课堂的办学理念。</font></h3><h3><font color="#b04fbb">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助理崔琰在《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互动了先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他表示,未来课堂独特的混合式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课堂积极性,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学生提升成绩的同时,更树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随着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必然要求老师们要使用先进的技术环境和先进的工具,走向更高的教育生态层级”。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陈亚利研讨时说。她谈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需要从学科、教学法以及技术应用有效性三个方面来看问题。</font></h3> <h1><font color="#b04fbb"> 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线上研讨时,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田俊说,培养、融合、创新、分享,未来课堂在经历三年的成长期之后,用成绩说话,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认可。<br></font><font color="#b04fbb">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在《践行智慧教育,推动智慧学习—东城区混合式教学研修实践与思考》研讨时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课程模式简约高效、重难点明晰突出,并且充分利用微课、思维导图、大数据诊断等技术手段,有效实现复习课唤醒、重整和迁移的目标。</font></h1><h3><br></h3> <h3><font color="#b04fbb"> 黄玉慧老师详细讲述了她的《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陈亚利老师对如何构建心中有“人”的课堂”做了详细的阐述,林秀艳副校长《整合.契合.融合—线上教学的设计、设计师与评价》、于明辉主任的》《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学科教学反思》……这些教育专家们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纷纷表示,依据“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研讨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北京市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探索出的线上教学和教研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研方式,力求学以致用,务求实效,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和需求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工作方法。</span></font></h3> <h1><font color="#b04fbb"> 线上学习收获颇丰,实验小学的老师们结合专家的讲座进行了“做研究,促教学”的云端专项讨论,大家一致达成共识:<br>1.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未来教育的创新,在线与在校学习并存,会走向深度融合。<br>2.无论在线还是在校,目标都是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发生,构建未来学科教学和教研的新常态。<br>3.要构建教师云端的研修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研方式。校本研修要扎实落地,聚焦关键问题,指向教研的深度。</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教师教育的是未来的人,注定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终身学习。<br></font><font color="#b04fbb">教师们深深叹服于专家们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深刻认识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实验小学的教师将适应形势发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武装自己,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智能化时代的课堂站得更稳。</font></h1>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李晓霞 </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制作:孙尚博</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