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p> 一二十年前曾为稻粱谋做过培训班的营生,后来发现并不是手上功夫好就成得了事业,于是抽身安心做宣纸深加工行当,涂鸦换粥。没想到几乎不用的QQ不时有曾经的小朋友冒出来求问丢了多年的字能否捡起来,曹译文是其中一个,不同的是別的小朋友接上头后会偶尔送来"情报”--发几张字求批,曹译文是加了微信后便无音信,仿佛就是来微信里卧底的。</p><p> 隔了一年小朋友冒头了,今年春节前大四的曹译文在妈妈的陪同下找上门来,用她后话说隔了十三年再次找上门老刘很有面子了,然老刘基本歇了收学生的心,不是矫情,一两个学生,学费与时间成本不对等啊。老刘老矣,只想收一二弟子悉心相授满足心中隐约的愿望,曹译文显然不合适,她毕业后工作大半不在本地,然她说不管在何地会带上笔,她妈妈--一位我尊敬的女教师也请我收下她,老刘在真诚中柔弱,于是小朋友成了弟子。</p><p> 十三年前曹译文随我学《勤礼碑》,在区里市里乃至全国摘金夺银,为老刘挣到优秀老师的虚名,然十多年不拿笔基础只剩下个会拿笔了,老刘为她选了《西狭颂》重新入门。《西狭颂》其实并不适合入门,字不妍美,不契合初学者接受心理,刻工的不精造成笔法含糊不好学,但曹译文想学画,她说想学我那些看了就想住进去的画,我的随意涂鸦非有高质量的线条支撑不起,所以上一个弟子自己择帖,而她老刘作主了,想让她借《西狭颂》锤炼线条。</p><p> 老刘先让她纵向横向比较给她审美洗脑,神奇的是几天便洗脑成功,喜欢上了《西狭颂》,老刘知道这绝对不是老刘的“越朴实越真实,书画如文学越悲壮越震撼~"忽悠来的,或是她命里与《西狭颂》有缘。考虑到寒假结束她便会远行求学,老刘把行笔规律、结构特点乃至一些创作理念硬灌,以期她远离师门时对练习有所帮助,没想到后来老刘往往说了前句,她便领会到后意,教她有愉悦感。不独如此,曹译文练习的生猛老刘有些自叹不如了,进门执笔直至下课三个小时站着不作一歇。小朋友,老刘的纸墨成本大大的增加了。</p><p> 心血来潮时曹译文说要搞创作,这个真还没到老刘计划,拿笔三个月,中间疫情逼得脱开笔一个月,创作?玩吧?那就玩吧!内容她自己定,八个字的对联帖上有四个,另外四个得自己来,小朋友说这个字参考帖上何字,那个字怎么来点动态,老刘听得也没毛病,随她摆布,老刘只做书童,铺开宣纸她请老刘别看,说师父看着写紧张。谁料写完时轮到老刘兴奋的紧张了,本想看她装个逼,没想到是真牛逼啊。对联写的轻松大气,笔法的多变,气息的连贯哪像出自新手?最让老刘满意的是那“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线条。满意到老刘拿出私藏的最好印泥亲自为其盖上章,拍照留念。</p><p> 路漫漫,不需要把书画当成路,那样路太窄,但希望曹译文永远把书画当成路上最美风景,不离不弃一同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