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巾帼力量</p>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紧急集结,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争中,有人逆行深入抗疫一线,有人多方奔走运送防疫物资,也有人坚守各小区和村镇的劝返点……这许许多多的人用铁一般的意志,用热血和汗水,用无畏和担当,筑起了抗疫防疫的铜墙铁壁,也铸成了铮铮铁骨的中国脊梁。</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这些奔忙的人中,总少不了女性娇弱却坚毅的身影。她们用细腻和温柔,用执着和果敢,用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防疫抗疫期间柔韧又刚强的彬州巾帼力量。</span></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8px;">新闻记者马燕</b></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在彬州市文联,大家给马燕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叫“马名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马燕是《今日彬州报》记者,承担着整个民生版面的采编任务。疫情暴发后,马燕和同事第一时间深入到防疫抗疫一线,先后采写了《义门镇:疫情防控在一线,共产党员排头站》《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准新娘——记城关镇干部胡永珍》《早饭头村: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深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第五突击队》等优秀稿件。稿件在《今日彬州》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后,深受广大读者好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新闻讲求时效性。哪里有新闻,记者就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不管啥时候,不管去哪里,马燕都是随叫随到。全城隔离期间,公交停运,班车停运,出租车停运,遇见城里的采访,她就骑上自己的电动车去了。可要是线索在塬上,她就只能和同事想方设法搭去检查,或者去送防疫抗疫物资的顺车。时至今日,说起采访我市第五突击队那天的情景,马燕仍记忆犹新。她说,那天本来没想那么晚,可是私家车不准出城,她问了好几个微信群都联系不到上去的顺车,后来是跟着去接班的突击队员的私家车上去的,一路再加上各个卡点的检查登记,采访时时间已到深夜。只是让马燕没想到的是,这条新闻一发布,点击量就创下了公众平台同期新闻点击量的新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3月9日,马燕接到去市人民医院采访的任务。去之前,马燕以为就是对某个普通科室或某个医护人员的采访,去了之后才知道是对发热门诊的专访。要知道在那个时段,人们自觉在心里把医院和病毒画上了等号,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宁愿扛着也不愿意去医院。而她不但要去,还要去近距离采访,还是发热门诊!这就不是一般地让人慌乱了。站在医院用来作分检门诊的帐篷前,马燕心里有过那么一刻的犹豫,可是一看到那些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她就又为自己的犹豫脸红了。采访结束,马燕回到单位,第一时间写下了稿件《市人民医院|多措并举抗疫情,有力有序有温度》。过后我问马燕害怕不?马燕说,害怕么。特别是回来的路上,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就觉得特别后怕。我问,如果下一个线索还是医院发热门诊,你再敢去不?马燕说,要是搁以前肯定不敢,但现在绝对不怕了。人家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在那个环境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咱就呆小半天,有啥好怕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马燕老公是我市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记者,他们俩是名符其实的新闻伉俪。这两人都是工作狂,经常一跑就是一整天。别人下班了忙着回家做饭,经管娃上网课。但他俩一早起来,把娃往姥爷家里一送,到了晚上忙完了再去接回来。有同事就开玩笑说,他们的儿子是充话费送的。小学一年级的男孩,正是淘气的时候,加之还要用手机上网课,这对于退休几年的马燕爸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难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5px;"> 世间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今年三八节前夕,马燕被我市妇女联合会评为最美抗疫女性。马燕的先进事迹在市内大大小小的媒体广为传播,有知情人就替马燕她爸鸣不平,说马燕现在获得的荣誉一多半应该归功于她爸,要不是她爸给她带娃,给她马燕长上十个腿她都不能跑这么快!</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小区劝返员辛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为了杜绝人员交往引起的疫情蔓延,各个小区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小区外出住户的劝返也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小区物业积极响应各级号召,紧急集结,全员返岗,入户排查、宣传、登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辛静就是这许许多多物业人员中的一个。她是我市城东社区崧塬豪庭小区物业收费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女工。从正月初二开始,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这样的连轴转她们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崧塬豪庭小区的物业办公室和门房还有一些距离,辛静每天除了保证居家抗疫住户的水电购买、有关的紧急报修信息汇总和维修人员分派,其余时间就守在小区门口的外出人员劝返点上,和同事们一起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通知,挨家挨户扫描二维码登记住户详细信息,发放出入证。对于外出采买人员逐人量体温,登记、询问,对于没有正当事由的外出人员一律进行劝返。小区住户成员结构复杂,劝返工作难度很大。刚开始劝返那阵子,有少部分业主思想上对于疫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对物业的劝返不理解不配合,辛静就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直到他们搞清、弄懂防疫抗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己自觉返回为止。到后来,不知是辛静的说教起了作用,还是住户的防疫抗疫意识提高了,不理解不配合的住户就几乎没有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辛静是物业收费员,也是一个母亲。因为疫情影响,学校开不了学,孩子只好在家里留守,每天根据学校安排按时上网课。辛静每天早上七点半出门去小区值守,十二点下班后,从东街走路回到西街的家里,给自己和娃做饭吃。一天四趟,一趟三十分钟,她一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用去了两个小时。而特殊时期,遇见特殊情况的几率就大。有事回不去,她就在办公室用泡面应付,而没人给娃做饭,娃又出不去,就也在家里吃泡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辛静原来特别爱臭美。可是最近这些天最怕照相。辛静说,晒黑的脸用功能再强大的美颜都美不回来。好在辛静的辛苦大部分住户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住户看辛静天天起早贪黑的特辛苦,就给她送来了苹果、香蕉、酸奶等物品。若是遇见吃饭时间忙回不去,就有热心的住户给她端来饭菜,或者在微信上喊她上家里去吃。有时即使不忙,谁家里做了好吃的,也要在微信里吼她一嗓子……这些点点滴滴的好是最让辛静欣慰的地方。辛静说,她到楼上好几家住户家里吃过饭。辛静还说,等疫情结束了,等忙过这阵子,一定要找一个笔下利茬的人,给这些好心的住户写个感谢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我问辛静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辛静说,美美地睡上一觉,睡醒了再陪娃好好地吃上一顿饭。想了想又说,还是赶紧让疫情散了吧。疫情不散,说啥都白说!</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111, 187);">环卫工人王葆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111, 187);"> 认得王葆花的人都说王葆花是个急性子的勤快人,说这话的人是有充分理由的。王葆花干活,脚下就像安了个风火轮,“呼”地一下过去,“呼”地一下又过来。她嘴上和你说着话,手里的活一分钟都不耽搁。一桶水她能一口气从一楼提到三楼,你叫她打扫楼道,她会顺带着把房间给你打扫了。她性子急,见不得一点儿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111, 187);"> 王葆花是我市北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环卫工,负责开元广场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工作。我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后,从正月初一清早开始,王葆花就和同事一起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样一坚守就是两个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111, 187);"> 防疫期间,人们都在居家抗疫。外出的人少了,想必环卫工的负担也就轻了许多。但一问才知道,除了保证做好以前的常规作业,又新增了好几项特殊作业。比如:每天要定时对负责区域内的卫生间、垃圾桶、垃圾车等公共设施进行喷洒消毒。为了防止垃圾堆积引起的二次污染,清扫出来的垃圾要随时清理干净。遇到不戴口罩、在广场逗留或者扎堆的市民,积极予以劝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111, 187);"> 甭看落到笔下只有这短短的百十来个字,但无论把哪一句分解成实际任务,都能叫王葆花和她同事忙活上老半天。我问王葆花累不?王葆花说,这份工作她已经干了九年,早干习惯了。王葆花的小儿子正上初二,我问她一上班,娃上网课谁监管?王葆花说,她老公在家待业,就把娃管了。我不知道是长期待业还是临时待业,电话上也不好细究。我问她,那所有养家的重担就落到你一个人身上了?王葆花腼腆一笑说,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最难熬的时候。不过,这一切肯定会过去的。当时疫情那么严重,现在不是都过去了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小学教师李晓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因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课能停,学不能停。一款名叫钉钉的线上办公软件就被带到了大众视野,而千千万万的基层教师都摇身一变,成了活跃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前的十八线主播。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李晓菊就是其中之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李晓菊是我市实验小学一名三年级语文老师。网上授课的通知一发布,就在晓菊在内的同事群里炸开了锅:钉钉怎么用?怎么备课?是不是要做PPT?怎么直播?怎么批阅作业?……好多问题都是以前根本不用考虑的,但现在都得一一去解决。那个时段,大家对于网课这个新生事物又期待又担忧。期待是因为新生事物总是能激发人们探究的兴趣,担忧是怕做不了、做不好。但不管期待还是担忧,这网课终究是要上的。晓菊就和她的同事建了一个微信群,专门在群里探讨关于网课的各种问题。授课方式一变,各个教学环节都要跟着变。原来课堂上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即时解决,但上网课时,你不能说遇到问题时再去查阅资料找寻答案。这就要求备课时要把所有课堂上能遇见的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同时给出解决方案。晓菊说,因为要查阅各种资料,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原来的好几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准备工作做完了,上课才是重点。为了上好第一堂网课,晓菊和同事们提前在微信群里试讲了好几次。本以为准备得足够充分,课堂上就会万无一失,没想到一正式上还是状况百出。晓菊说,她第一次上课,讲了半天才发现麦都没连上。晓菊说,以前上课,你想叫谁回答问题是特别简单的事。但上网课时,虽然钉钉软件可以连麦,可是老师点名学生回答后,有些学生迟迟不见发声,老师就干着急没办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批阅作业。因为作业要拍照上传,有些学生上传的图片有些方向不正,有些相素不达标。方向不正的,老师在批阅之前就要先把图片一张张旋转到正常。而相素不达标的,大部分又是手机的问题,那就只得凑合着看了。批阅作业肯定要下批注,下批注时又不能像在纸上一样,大笔一挥就写完了,得一个字一个字输入进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晓菊说,有些学生条件达不到上网课的条件,导致每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学生缺课。我问她,那要是开学了,这部分孩子落下的功课是不是还得补?晓菊说,肯定了么。不赶紧给娃补上,以后咋弄哩嘛?</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急诊科医生吕春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英雄们在除夕夜奔赴武汉,我突然泪流满面……全中国都在加油,盼望早日战胜新冠肺炎,人民安康,万家团圆……”这是吕春芳大年初一凌晨4时12分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内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吕春芳是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她的除夕夜是在医院的急诊科里度过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随着第一例确诊病例的发现,我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下子打响了。医院成了最重要的地方,也成了最危险的地方。而不只我市,对于所有的医院来说,新型冠状病毒都是一个陌生的劲敌,我们除了知道它的名称,以及网络上发布出来的比较笼统的临床症状外,对于其它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大家就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经验。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从业水准,医院开展了每天不少于三次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发热病人的处理流程、防护服的穿脱、各种医疗垃圾的处理以及全面消杀工作等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疫情暴发突然,医院的防护物资储备缺口相对较大,春芳和同事就把口罩、防护服通过紫外线消毒后重复使用。而为了避免不正确的穿脱造成的防护服损坏和浪费,一有空闲,大家就在休息室用以前使用过的防护服反复练习正确的穿和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医院的发热门诊开始只有一个,疫情发生后,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方便尽快确诊,发热门诊就一分为二:新冠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从医院大门口到急诊科门口,三顶帐篷分别作为预检分诊处。急诊科一部分同事被抽调轮流去发热门诊值班,未被抽调的同志依然留守在急诊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特殊时期,人们的防范意识都增强了。要是自觉有发热症状,大部分就自动来医院就诊。有个别病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来,医院的120救护车就会紧急出动,而当班的急诊科医生就是当仁不让的接诊医生。春芳说,跟着救护车出外接诊那是司空见惯的。我问她有没有接诊过发热病人。春芳说有啊。她就在大佛寺往西的一个值勤点上接过一位发热病人。我问她接诊时有没有怀疑是新冠发热?春芳说,也有一点怀疑,但医生讲求诊断,光靠怀疑不行。我问她,如果真是新冠发热,担不担心被传染?春芳说,说一点儿不担心那是假的,不过每天三四次的业务学习也不是白学的,她和同事每天上班前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都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的。春芳像自言自语,又像在反问我说:如果一个急诊科医生连最其码的防护措施都做不好,怎么能让病患放心?又怎么去治病救人?</span></p>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马燕、辛静、王葆花、李晓菊、吕春芳……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姓名和事例,这些普普通通的女性,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女性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也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有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女性的缩影。她们用一己之力书写着人间大爱,用柔弱之躯谱写着生命的精彩华章。</span></h5><p><br></p><h5><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撰稿:刘秀梅</b></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本文为彬州市总工会“立足岗位抗疫情 巾帼女工在行动”征文获奖作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