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求真知

如一

<p>原创</p><p>图片/网络</p> <p>汲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从前人的经典著作中;从今人的优秀作品中;从实践中;从自身的学历、阅历、经历中。通过积累和认知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如此,写作或创作方能传神。</p> <p>对知识要存敬畏之心,虔诚之心,不要装面,不要装聪,虚心学习,潜心专研,深度学习,领悟精髓。知识、学识不是用来卖弄和显摆的,而是用来拓展眼界,丰富内涵,精进思想,充实自己的。</p><p>知识不可“生吞”,读书好比吃饭,要“细嚼慢咽”。囫囵吞咽,不能好好消化吸收;不能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不能下学上达,融会贯通;不能让固有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活思想,并且活学活用。</p> <p>写作时要恪守底线,尊重原创和原创者的思想结晶。抄袭和剽窃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转发可以,引用也无可厚非。只是你得注明或说明出处,至少要加个引号。否则就是一种丧失基本道德底线的行径,是对知识本身的亵渎,对读者的愚弄,对作者的不敬,更是贬低了自己的人格基调。惯于抄袭和剽窃的人很难进步,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p> <p>文字、文章是精神世界的外化产物,彰显个人的思想内容、思想觉悟和思想品德。当然,不是每个人的文品和人品都是高度统一的,有些人的作品非常出彩,非常耀眼,甚至被当世及后世广为推崇和流传。但反观他的人品却让人反感和不屑。</p> <p>比如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个被争议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却是倍受推崇和传扬。培根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思想深邃,文思泉涌,文采斐然。然而,他的道德品质是虚弱的,是不堪一评的。他为了权位不惜出卖、诬陷朋友,把朋友送上了断头台。而后却因贪污受贿被人告发,丢掉了官位,还坐了大牢。所以,培根是一个典型的文品和人品有反差性的人。</p><p>我在二十几岁时看过他的《培根论人生》,读此书的感受就像是行走在黑暗的洞穴里的人,突然来到了洞口见到了光明,豁然开朗,甚至于觉得光照太耀眼,一下适应不过来。引申意思就是我当时的理解能力跟不上作者的思想,以及文章里深刻的内涵;又像是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酣畅淋漓。这是我读此书的深切感受。期间有个小插曲,我正读的津津有味,办公室同事走过来问我:“看什么书呢,这么专注?”我顺手一翻将书面给她看,并补充一句:“好书!”大有向她推荐此书的意思。谁知她不屑一顾地说:“哦,培根呀!这个人很卑鄙的……”她带着鄙夷的神情和语气批判了一通培根的败坏品行。言下之意就是让我不要看他的书。我笑着答她:“我不向他的人品学习,我学习他的作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她“哦”了一声转身就走开了。我继续津津有味地看我的书。同事的话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我看此书的热情,因为热情已被点燃,就像燎原之火,一下怎么可能熄灭。因为,这确实是一本凝聚着培根思想精华的好书。就如今来看,这仍然是一本值得推荐,值得阅读的好书,我推荐!</p> <p>虽然,培根的人品和文品是瑕不掩瑜。毕竟,白璧无瑕是上品,是精品,堪登大雅之堂;毕竟,文品和人品的高度契合,具有高尚情操与品格的人的作品,更令人诚服和欣赏。</p><p>求知,求真知。在求知的过程中修身、修行、修德。贵在自知,贵在虚心,贵在坚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