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在山里过了五个夏季,若轮年头,算是完成了第一个农舍生活的五年计划。</p> <p class="ql-block"> 农舍里生活,不是自讨清苦和寂莫,自我感觉应该是生活中的人为反转,是顺行中的逆向,是激越中的节点和分折。</p><p class="ql-block"> 离岗的时候,应该说正是自已的最特别的人生阶段,身体健康,二老归去,孩子也有了工作并建立起小家庭。好像过去影响工作的家庭因素都不存在了,可也就在这期间,我接到组织部门的电话,通知我年龄到站,必须离岗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自己常常吹嘘一贯服从组织,只有立马毫无恋倦地把工作交待给同事,开始了退休前的退职状态。在这之前曾有许多人提示,要有离岗的心理准备,不然有失落感,轮到我不仅没有丝毫失落感,反觉得超级惬意,本来就很羡慕别人的退休生活,经常盘算着退休后可做点多年想做又没时间做的事情,壁如写点文章,画画,看书,旅游等等。所以当一接到通知,心里说,哇噻!总算等到这一天了。我的观念并不属于另类,说实话,虽说也大小算个干部,但多年从事的工作,除了服务型就是配角式,自由度和主动权从来不在自己手上,不仅没曾有过那份签字报销的自豪,就连三百元以上的开支说了算的时候也很少,更不用说主持谋划、大事拍板、人事调动等等。讲到为官从政,对我来说不曾是什么荣耀的事,我转迁过六个单位,外人都埋怨我动的太频繁,失掉了提拔重用说了算的机遇,这种批评也有道理,不过我并不觉得遗憾,先不说干多地方多经历也丰富,在哪里干都有一帮好朋友,只管干活,不问决策,可以理解为无责一身轻,无权不烦恼。习惯于恰似一块棉随便填,一块砖任人安。记不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跟什么人争过高低,抢过名誉和权力。工作经历就是一条直线,论贡献不是突出,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沒造成什么损失,临近离岗曾分管煤矿安全和信访,危险和难缠都有了,还有什么恋恋不舍呢?</p><p class="ql-block"> 说归说,可真正清闲起来坐看身处的城市,还真有浮燥感,就如同乘车,当你身置车里不觉得什么,可你站到路边就有明显的震动和噪音。现在的城市,绿化和美化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并没有换来一个自然清新的空间,大气污染,交通拥挤,加上带着传统生活习惯涌进现代小区的新贵和土豪,无时不在搅动着这个人口暴增的文明社会。我有环保经历,知道城市环境的潜在威胁,一想到城市推进的副效应就有很重的心理负担,以致于身体有了明显衰弱,于是便特别关注养生与健康,并到处寻医问诊,对来自各方面的污染信息都敏感,因而逃离城市的动意一天天在强化。</p><p class="ql-block"> </p> <p> 几经思考,终于打定主意,离开喧嚣的城市。农村老家虽有老宅,由于不想介入多年积淀的人情纠结,不适合回去住。在城乡接合的地方也有当年不经意留下的房子,环境仍然不是太如意。于是我想起了山里。三十年前,我做为中国环境报的地方记者,曾多次去过蒙山周围的林场采访,蒙山东侧的大洼林场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苍松翠竹,流泉飞瀑,民风朴实,乡愁浓厚。尽管当年山民们还在贫困线上拼争,但人文思想已显现端倪,全国各地的写生团队和知名画家云集于此,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当重回大洼,倍感亲切。特别是在到访鬼谷子村时,才知道燕守谷先生筹建的东山书院己初具规模,所以这片山林更加令人向往。</p><p> 按照现在的管理规定,景区内是不允许圈地建房的,唯一的办法是租用闲置的民房,并且要与乡亲有若即若离的次地。毕竞在城里生活过,很难全面适应村民习性,诸如旱厕或散养的畜禽,都不是一下就接受的现实。我选择的是山顶的三间石墙屋,居有登高望远的益处,也有六十六个上上下下的的台阶造成的不便。租用与卖断不同,投资改造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基本的条件必需具备,譬如说洗澡,又譬如说防蚊蝇虫害,加上水电,配房,院落,断断续续两年多,在众乡亲邻居的热情帮助下,才具备了只有夏季才能居住的基本条件。</p><p> 农村的特点就是柴门炊烟,鸡鸣犬吠。农舍生活不单单让你嗅到泥土的纯香,还应有符合城里人心境的设施。在山上的需求并不全是厚朴与简单,为了便利,还应垒砌地锅,开发菜地,种花植树。更重要的必须放下身段,换上便装,呈现出一个能贴近山民的形象,才不至于与乡亲们有等次之分,才能让你真正溶入老少兄弟爷们的生活里边,不然你无法调动大家的亲和力,在大伙眼里,撑天你是个来游一游就走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很快,近几年夏季大部分时间留在山上,许多朋友问过我有什么感悟,我没多去想这类带有哲学意义的问题,觉得变化最大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追求乡土式和简单化的生活习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简单,只有树和石头,再就是相处的人单纯,大多是在想着劳动致富,这一点是与城里人无法比拟。城里的十八层(我没说地狱)筒子楼里,人形色色,每个人在想什么似乎都不愿表白,老死不相往来已成常态,于是各种误会和曲解都存在,大到上下电梯,小到乱丢垃圾,颇有自残和群殴的心理倾向,山里居民(我不是说所有农村)从不躲躲闪闪,各自没有秘密,稍有恩怨也挂在嘴边,水过地皮湿,不太计较什么,特别是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着实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山里农舍的生活并不乏味,而且每天都很充实,按邻居的评价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干不动力气活,收拾归整,修高填平还是能干的。因为是从农村走向城里的,身上总带着农民味,对农村的事并不陌生,与大家相处也没有距离,邻居们对我不外,身置村里也算有门户之人,只是体力处于劣势,给乡亲帮工有些力不心,这一点很是觉得对不起大家,众人也非常理解,平日水果蔬菜都是大伙提供的。山里物产丰富,山果和野菜充足,并且品质优良,什么大树栗了,香花椒,山野桃,野芹等等足够享用。村里水资源充足,平日都用山泉水浇花洗刷,这是在城里无法理解的。松枝烧燃地锅,烟都合着一股淡淡香味,从菜地里现摘的青椒和豆角,炒出的味道带着纯自然的香甜。有时还做些酱之类的小菜,原料大都就地取,晨起闻鸡鸣,夜静听犬吠,好不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在农舍里生活,收获的不仅仅是清雅,也锻炼了身体。愿意追求乡土和本真,是人生自然属牲,是一切向往纯美生活的人们共同的志向。当然也有不尽自己意愿的诸多方面,例如越来越觉得不愿同城里的显贵们交往,越来越觉得离不开纯洁的自然,用当下时髦的说法就是"城市免疫力"越来越差,有时进超市购物都不敢多逗留,无意间造成了山里居住的负效应。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向往去乡间,无论清苦和寂寞都会因那片无污染的山林而抵消。每到端午节前后,我必须做些上山的准备,那时农舍里玫瑰花开了,樱桃熟了,杏要黄了,屋橼下的鸟又做窝了。寄养在邻居家的小狗豆子一定等着它曾经的主人。还记得挂在墙上,由康万生老先生演唱的那段《敬德装疯》京剧歌词:</p><p class="ql-block"> (二黄导板)</p><p class="ql-block"> 自丢官,</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置田庄上,</p><p class="ql-block"> 每日里我务农忙,</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勉度时光,</p><p class="ql-block"> 休道某在山庄,</p><p class="ql-block"> 身闲意旷,</p><p class="ql-block"> 这丹心无一日忘却朝堂,</p><p class="ql-block"> 盼只盼万民安,</p><p class="ql-block"> 江山无恙,</p><p class="ql-block"> 众家功臣具各安康。</p><p class="ql-block"> 恨只恨那狗奸王欺君误国</p><p class="ql-block"> 陷害忠良,</p><p class="ql-block"> 我看他是怎样下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己亥冬末于北戴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