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灵 阅读促成长—阅读《正面管教》分享与思考

🍬麻麻UU

<p><br></p><p> “书籍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每个人丰富知识的营养品,如果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生活没有阳光一样,充满了灰暗书也是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读书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领域里更是重要 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在特殊时期,更是用知识来填充自己</p><p>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用这样诗意的语言诉说阅读的重要性。</p> <p>  利用疫情放假期间我坚持阅读《正面管教》。</p><p>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自信、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从而获得美好的人生❤️</p> <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一、本书介绍</b></p><p> 本书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p><p> 作者简介: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p><p>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p> <p>书中对15大方面进行了解释与说明,让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表现👍</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本书亮点-书中工具卡</b></p><p> 书中一大亮点是为我们推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卡,通过表情反映人性的另一面,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p><p>1、如果你说话时能够站起来或者走近孩子,而不是坐在椅子上对另一个房间的孩子吼叫,注意一下你会取得多么立竿见影的效果!</p> <p>2、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此方法尤其适用。这也是我在面临孩子挑战时用得最多且效果非常好的工具之一。</p> <p>3、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之前,先确保我们给孩子传递的是爱的信息,信任的信息而不是批评,指责和说教。也可以是一个拥抱。</p><p>你会发现,孩子接下来会很合作。</p> <p>4、在学正面管教之前,遇到身边人或孩子出现负面感受,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会努力想让他们开心。学习正面管教后明白了感受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p><p>接纳孩子的感受,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能处理好。</p> <p>5、面对顶嘴的孩子,一定一定不要还嘴。否则,赢了孩子,输的是亲子关系。</p><p>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赢得孩子赢得亲子关系。</p> <p>6、把“不要……”改成可以怎么做的正面语言,孩子会变得更合作了。很简单有效的工具,记得常用。</p> <p>7、用启发式提问而不是命令,也或许孩子不能给出家长想要的答案,但是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p> <p>  书中共有50多张工具卡供使用,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p> <p>  </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印象深刻的章节与思考</b></p><p>(一)第二章</p><p>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p><p>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p><p>🌟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p><p>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p><p>2、要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容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p><p>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p><p>4、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p><p>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四个步骤的根本。</p><p>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p><p>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事,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p><p>社会责任感,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p><p>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分担任务会增加孩子的归属感、教给孩子们人生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p><p> 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需要达成的是,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会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p><p>🌟纠正错误的三个R</p><p>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p><p>和好——“我向你道歉。”</p><p>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p><p>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做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p> <p>(二)第四章</p><p>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p><p>启发式提问能引起孩子的合作。</p><p> 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p><p>🌟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的目的:</p><p>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没有再得到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p><p>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p><p>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p><p>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p> <p>(三)第五章</p><p> 寻找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能力感,并且学到有益的社会和人生技能的长期有效的管教方法。</p><p>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我敢肯定~~~~很难受。”在恰当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能处理好。”</p><p> 尽管自然后果通常是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宜采用自然后果:</p><p>1、当孩子处于危险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你可以花时间训练孩子,直到孩子的大脑成熟到能理解因果关系。</p><p>2、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p><p>3、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他要求每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p><p>🌟逻辑后果的四个R</p><p>相关</p><p>尊重</p><p>合理</p><p>预先告知</p><p>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和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而且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接替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如果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p><p>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他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p><p>管教的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延伸读物与思考</b></p><p>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更好的使用“正面管教呢?之后我又阅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p><p>(一)关注孩子,而不是关住孩子</p><p>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及任何关注,甚至被大人用权力控制着,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而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如果将学生的错误行为看成是一个密码,老师充当密码破译者的身份去思考他的行为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当我们处理他的隐含想法时,孩子就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所归属、受到关注,能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所改变,因为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我们关注学生、理解学生,老师所做的工作也才会更有效。</p> <p>(二)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p><p>&nbsp;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是让孩子成为失败者,而赢得孩子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书中hai分享了赢得孩子的方法:</p><p>&nbsp;</p><p>1、关爱:在你能触及头脑前,先触及心灵。</p><p>&nbsp;</p><p>2、倾听:确保把关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们。</p><p>&nbsp;</p><p>3、欣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己。</p><p>&nbsp;</p><p>4、改善而不是完美:当老师鼓励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p> <p>(三)要多鼓励,而不是多赞扬</p><p> 鼓励是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是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的更好的一个拥抱,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不加评判的珍惜。课堂上的赞扬、笑脸贴、奖励卡,这些是好玩且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p> <p>(四)教会孩子把犯错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p><p> 就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习时,他们就能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是一个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机会。</p> <p>  读了这两本书后,我更懂得如何爱孩子,并与之建立心之联结;以其犯错为进步之台阶,宽容之 ,尊重之;师生同建自尊之体系,和善而坚定,温柔有边界!</p>

孩子

行为

后果

管教

我们

感受

归属感

大人

自己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