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p><p><br></p><p> </p> <p>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呈球形,大小约80-30nm。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核壳有可溶性抗原。本病毒耐寒,-50~-70℃可活一年以上,在4℃活力可保存两个月,37℃时可保存24小时,55-60℃20分钟死亡。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p> <p>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p> <p>临床表现</p><p>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p> <p>治疗</p><p> 1、隔离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p><p> 2、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随证加减。局部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调醋外涂,每日一次。</p><p> 3、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试用利巴伟林。</p> <p>预防</p><p>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p><p> 2.被动免疫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p> <p>3.自动免疫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