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讨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辽阳市高中语文王振名师工作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看研讨纪实</p><p><br></p> <p> 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面对面教学转变成网络授课。在线与在校的混合教育方式也为未来的教育打开了一扇窗,站在时代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成为教师面对挑战的唯一方式。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4月29日,辽阳市高中语文王振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教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认真收看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分享到了专家们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受益匪浅,为日后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培训专家分享了很多线上教学的优秀教育教研经验及方法,工作室的老师们认真观看、聆听,从中汲取了名师的智慧与经验,培训后大家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认识!</p> <div><div><b><br></b></div></div> <p><b>工作室主持人:王振</b></p><p> 几个月以来,我们全世界都在经历着新冠病毒,从二月份开始,国家教育部针对疫情的发展,做出了“停课不停学”的紧急布置,全国开展了一场“线上教学”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暴露出常态教学(线下教学)中的“老问题”和遭遇了线上教学的“新困难”。</p><p> “新困难”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应工具应用的不熟悉不熟练;当切换为跨时空的教学场景,不直接面对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失控感”和不知如何吸引住学生所产生的“无助感”(不安全感),其实这些都是线下教学的老问题——教育理念问题。</p><p> “线下教学”当中,我们常常是目中无人的,我们常常要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让学生失去这种主体学习主体性的一种地位,我们也经常是以知识掌握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我们忽略了能力,特别是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我们的课程内容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学科知识为本,经常是你说我听的一种课堂讲授,这些在线上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出来。</p><p>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对教育本身、对教学的基本认知和理解),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p><p> 首先是为什么而教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去设计目标?我们应该教什么依托什么,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点拿过来给学生讲一遍。其次就是怎么教?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是用结构化的还是主题式的还是任务式的教学,考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是必然要发生变化。最后就是应该怎么去评判我们教的如何,评价的方式和手段的选择,这点至关重要。所以呢,认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者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师生角色究竟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究竟是教多还是学多等等,只有这样把这些关系理清楚了,才能构建符合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这样的教学系统。</p><p> 把线上与线下混合教育、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之中,才是未来教育的新样态!</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作室成员</b></h3> <p><b>工作室成员:闵德东老师</b></p><p> 疫情突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停课不停学”在线与在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新常态。今天,聆听了专家的云端研讨,开阔的视野、专业的讲解、实战的分析,让人耳目一新。</p><p> 体会一、线上教学有自己的优势。线上教学虽然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临场教学感,但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助于自助的学习。我们教师作为桥梁,线上可以侧“耳”倾听、“目”中有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换位思考,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塑造有灵魂的网上课堂,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成长的家园。</p><p> 体会二、要转变思维。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的是教师的理念。解决为了谁的问题,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设计出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教学内容要紧跟课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p><p> 体会三、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掌握、熟练运用数字资源。能整合资源,通过技术、资源与学生互动、共情,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优势兼容。这是我今后努力方向。</p><p> 不忘初心:勤学、勤干、练技能</p><p> 春风、春雨、育桃李</p> <p><b>工作室成员:富艳冰老师</b></p><p> 4月29日,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活动,聆听了众多教育大咖关于在线与在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报告,深感收获很大,获益匪浅。</p><p> 教育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既带领我们回顾了最初在线教学时的感受:紧张、新鲜、备受困扰,又冷静地分析了在线教学存在的诸如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教师平台和工具不熟悉、教学话语体系不熟练等问题。</p><p> 同时也指出了在线学习的许多优势比如:资源丰富、超越时空、无线共享、资源前置、多平台融合。</p><p> 尤其是申军红校长提出的课堂要有“有灵魂”、“有温度”、“有深度”的理念明确了我以后授课的方向。田俊校长关于培养、融合、创新、分享的未来课堂模式也将是我打造未来课堂模式的目标。</p><p>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想在芬芳四溢的初夏,美丽的校园中必然会有更为和谐的教与学的故事发生。我期待着孩子们的回归,真正将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孩子们上出更精彩的在校与在线融合的好课。</p> <p><b>工作室成员:柴春雨老师</b></p><p> 做一名好教师是一门学问。从古代私塾,到现代教育,</p><p> 时代在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备理论研究的能力,在学术上过硬,才能脚踏实地透析教材。教师要舍得用时间去探索,探索教育的本质及方法,并实现信息与教育的融合。教师要不断参加培训,个人认为教师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一条捷径。</p><p> 信息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作为教师,要认清发展形势,快速成长。</p> <b>工作室成员:闵铮老师</b><br> 今天我在线上认真学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受益匪浅。<br> 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从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从容应对,这期间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br> 在学习中使我感触较深的几点是,一积极调教学策略,精准高效的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并适时讲疫情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区积极性!二是做好思想工作,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孩子们的思想动态也很重要,每天面对电子产品,面对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确实诱惑很大!每周开一次线上班会就很必要了,班会主要内容为确定学生成长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及时跟踪成果,结合我带领的班级,把线下的小组带到线上来,定期给小组组长开会,共同制定奖惩方案,并在线上结束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充分利用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及舆论压力,调动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积极性。<br> 我相信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能扛起改革创新这面大旗,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步探索出适合孩子们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共克时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作室学员</b></h3> <div><br></div> <b>工作室学员:曹星娇老师</b><br> 通过4月29日全天的网络聆听,让我触动颇深的理念是,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机械组合,而是基于当下时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催生出的不断完善的重要的教学与教研的新手段。基于科学的预测这种模式在未来将会是长期存在并不断融合、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怎么在混合模式下把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不断去完善服务于教育甚至更多的领域。<br>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急需我们去做的就是怎么样有效提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科学融科。或许线下教学很多同仁都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新的混合式教学,我们也并不陌生。但就在现阶段正在进行的线上教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课为数不多,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是叫苦不迭,今天的几位老师既有理念又有具体活动指导的为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可实践活动的指引。如果这种教学模式在未来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教师和学生在与多媒体的配合中也许还会有很多问题,如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怎么保证;不同学龄的学生应该在一个什么水平上去应用;怎样保证学生身体(运动、用眼)等衍生出的问题。<br> 迎接未来混合式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应用,我们满怀期待、客观面对,做好一切准备。 <br><div><b><br></b></div> <b>工作室学员:王彤老师</b><div><br> 2020年初,新冠状病毒疫情成为新年最大的危机。在党和国家的努力下,智慧、强大、自觉、自律的中国成功化危为安。自古以来,中国人看待事物一定是辩证的,危,是危险,机,是机会,天将降大任于中国也!</div><div> 作为一名高三教师,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便响应国家的号召,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保证了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全国中小学也近2亿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而且进行的有条不紊,这是多么另人震惊的业绩。这给我们留下了宝贵时间,让我们停下脚步,沉淀一-下,思考一下,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作为此次疫情网课的参与者,我们从这次网络课堂看到了什么?</div><div> 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亟待提升,原先不想接触这些事物的理由,现在都不存在了,我国的教育硬件设施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我们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升级,教师的心态要改变。所以,今后的混合式教学,必须是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无论哪个学科,必须是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自己的课堂。未来的信息化社会对老师、学生、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思考:“教育的寒冬终将过去,我们是被动的等待下一次寒冬,还是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div> <b>工作室学员:贾娜老师</b><br> 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它转变了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是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由于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具备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br> 混合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针对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也发现,单纯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差,而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喜人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面授学习之间的关系,折中的办法就是将两者以一定的比例按照某种模式进行整合,也即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这种统一创造了条件。<br>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和特征分析为基础,以特定的学习环境为前提,必备的要素包括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试题库、网络交流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其中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平台,网络教学资源是载体,教师是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上述各要素融合起来,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余胜泉等认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黄荣怀等认为混合式学习是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四个关键环节构成。 <b>工作室学员:王瑜老师</b><br> “停课不停学”是中国教育系统在抗疫期间的壮举,更是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虽有“未来教育已经来临,我们回不到从前的感慨,但作为教书人,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混合式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常态的进程中,快速改变并提升自己。<br>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确了方向。备课注重学习设计,选择专题设定目标,用好技术答疑辅导,注重作业的整体性及个别与群体性的反馈指导……在备好课时同时定要引导好学生,使他们能够主动投入,学习解决问题并能学以致用的能力,用爱与责任为学生保驾护航。 <div><br></div> <b>工作室学员:纪冰杰老师</b><br> 顺应“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以信息化为手段,探索建立了“线上”超星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br>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是彻底解放教师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线上学习结束后,王振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结合专家的讲座和自身的实际,提高了对线上教学的理解以及对于教学创新性的认识。教师们深深折服于专家们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深刻认识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