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井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太行山东麓的晋冀结合部,被称为“太行八陉第五陉,天下九塞第六塞”。历史上韩信背水一战攻克赵国;抗击日寇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井陉微水一带。</p><p> 陶瓷水镇位于井陉县秀林镇南横口村,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古代村落,是古镇千年陶瓷文化的见证,笼盔垒墙,窑洞为家,清幽古道散发着千年古窑的气息。</p><p> 此地依山傍水,庭院楼阁清静淡雅,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和废瓷片铺的村路曲径通幽,四通八达,沿着小路你可以走访民居大院,也可以顺路上坡登高远望,或沿岸漫步赏花观景,或者泛舟湖上感受一番北国的水上风光。</p><p> 旅游攻略: 陶瓷水镇游览全程不收门票(停车费也没收)从太原自驾3小时既可到达,导航定位“陶瓷水镇游客服务中心”</p><p> 附近还有“太行天路、于家庄石头村、天长古镇(旧井陉城)苍岩山、乏驴岭”等景点。</p><p> 住宿:陶瓷水镇民宿不錯,需要提前预订(价格稍贵)也可以去县城或者井陉矿区,距离都不远,那里的条件较好。</p> <p> 穿行在古村小巷,错落有致的石砌小路“盔笼”叠落的图案,一路上随处可见盛满故事的石磨、石碾、窑洞,古村边流淌千年的甘陶河水在缓缓的向前;百年的正太(石太)铁路上一列火车由西向东跨河而去……</p> <p> 湖面上停泊的 画舫、乌蓬船好似是在江南水乡</p> <p> 沿河观光步道</p> <p> 运行 百年的石太(正太)铁路沿着村边穿越甘陶河大桥一路向东而去。</p> <p> 村头的石太铁路涵洞</p> <p> 村口阁楼</p> <p> “馒头窑”井陉窑遗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瓷窑遗址,是全国唯一的国宝级文物。</p> <p> 南横口村,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陶瓷之乡,从隋朝开始,烧制陶瓷的历史有1200多年,有14处瓷窑遗址被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瓷窑厂遍布河道两岸共有80余座,村里现有明清建筑150多座,千年古驿铺林立,这些遗迹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2016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名录。</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南横口村的民居建筑极有特色,布满了陶瓷元素的房屋和院墙,大多数是用一种圆形的古铜或米黄色的罐状材料垒成,有的墙体还根据“罐子”的大小和形状堆砌成不同的图案。这些“罐子”叫“匣钵”俗话称“笼盔”是之前制陶时用来装瓷坯的模具,等这些陶器烧制出来“笼盔”也就没用了,村民们发现这些中空结构的笼盔还可以垒院墙盖房子,并且冬暖夏凉,于是就将这些笼盔收集起来废物利用,由此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由于用这些笼盔垒成的院墙特别结实,村民们就把这些院墙称之为“黄金甲”,行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触摸着一片片笼盔,似乎还能感受到那千年窑火的温度。</span></p> <p> 原汁原味</p> <p> 用罈和瓮底拼图的照壁</p> <p> 碎片粘贴成壁画</p> <p> 坛子盖铺的地面</p> <p> 街心小广场</p> <p> 有幸结识许力杨先生(中)</p><p> 许力杨,井陉天长镇人,在美术、考古、金石、文史、国学多有建树。编著有《井陉碑石文选》《井陉古今名人》,参与《井陉县志》《石家庄历史文化词典》《井陉窑》等书籍编纂工作,是井陉难得的“活字典”。</p><p> 井陉,虽我祖籍,然我生长于晋,对故乡知之甚少,此行能有缘聆听先生指教,乃三生有幸,受益匪浅。</p> <p> 你有兴趣可以在这个院里亲手制作陶器</p> <p> 小镇食宿交通都很方便</p> <p> 游古镇、品美食、制陶器</p> <p> 到此一游</p> <p> 红色文化纪念馆</p> <p> 天长古城,位于井陉县城西南15公里。据史书记载此地于汉代设天长镇,唐代设天长军,后晋为天威军,一路走来历史久远,自宋熙宁八年(1075年)的近九百年间一直为井陉县城所在地。1958年县城向东迁至微水镇,古城也因此较好地保存下来,基本未遭到建设性破坏,城门城墙、古街古巷、老宅大院基本完整。城中始建于明末的王家大院颇有气派,当年孙中山与阎锡山曾在此院会晤,留下一段民国佳话。</p><p> 古城南门,会源门。</p> <p> 小南门观音阁</p><p> 天长古城是宋、元、明、清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古人曾对这是的地形地貌做过精辟阐述“绵河潆于前,陉山踞于后,固关之险控带西南,抱犊之雄延亘东北,上焉藩屏神京,下之保障民社,盖古岩邑也”。唐代大诗人王维经过井陉时以“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拯浦落苍山”之句赞美这里的山水风光。</p> <p> 千年古桥</p> <p> 城隍庙戏楼</p> <p> 天长镇历经千载,走进镇区只见城垣门垛,官署学宫,寺庙石桥以及府第民居等古建筑星罗棋布触目皆是,令人犹如置身历史的幻境。</p> <p> 古城原有格局保存完好,明清时期建筑居多,镇区中心为明清县衙,东有皆山书院,西有城隍庙和文庙,私家宅第鳞次栉比。</p><p> 我此行重点想去皆山书院,那里是我妈妈的母校。</p> <p> 东城门,皆山书院座落在路北。</p> <p> 皆山书院,清乾隆42年(1777年)井陉知县周尚亲在井陉县城东门路北节孝祠旧址扩建,营修前后三进院房屋数十间,书院古朴灵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井陉县的教育摇篮和文化发详地,孕育了众多的栋梁英才。</p> <p> “皆山书院”意取井陉乃岩邑,四顾环山之意。</p><p> 书院经费主要来自学田,到同治13年(1874年)皆山书院共有学田四倾十六亩三分多,当时是50亩地的地租供一个生员读书。</p><p> 井陉书院几经兴废,历经沧桑,惟皆山书院保存完整,辛亥革命后书院更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井陉师范学校,井陉二中皆于此院而益兴光大。</p> <p> 书院大门紧闭,从西面相邻的学校进入,疫情期间没有学生,得以进去,庆幸。</p> <p> 民国初年校长傅汝凤先生</p><p> 老先生的塑像,是由皆山书院北京校友会的同学们集资捐赠的。</p> <p> 保存完整的大院,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大院正中靠北矗立石碑一通,是1997年纪念皆山书院成立220周年校庆而立,石碑的背面刻有碑文。母亲1946年考入皆山书院,1948年毕业于皆山书院师范班,后在井陉威州、岩峰等地的学校任教,她老人家有幸参加了这次校庆及同学校友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老 教室前的这两棵柏树,守望相伴两百年,旋转向上,同向南方倾斜,70多年前,它们伴随着我青少年时期的母亲度过了愉快的学生时代,如今,两棵柏树正值青少年时,而母亲已经驾鹤西去,感叹世事沧桑,时光似白驹过隙,仿佛一切都在弹指一挥间。</p> <p> 天长古镇距离太原170公里,距离石家庄35公里,交通极为方便,从太原自驾车3个小时既可到达,待疫情过后,石太铁路恢复了太原到石家庄绿皮火车,可以在井南火车站下车,车票大概不到20元,乘座绿皮车,走百年铁路,访千年古城,你定会不虚此行。</p><p> 古镇游览全程不收门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