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理论学习、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交流教育智慧、分享教学经验的有效平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我园幼儿线上教育一直在有序的开展,同时,老师们的线上教研活动也在不断的进行着。</p> <p>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春风化雨,万物回春 ,从2020年3月5日至今,语言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这一个多月中,围绕本学期专题语言领域谈话活动相关内容展开研讨。我们依据《指南》,结合教师需求进行课例研究,聚焦问题分析,采用微信、语言会议等多种线上教研方式,结合个人自主学习、小组研讨问题、集体分享,激荡智慧,对教研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接下来一起走进“语言教研组”的教研回顾。</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思有“聚”——聚焦内容,精准定位</b></h3> <p> 2020年3月5日,教研团队集结,核心组成立,教研计划初步拟定,把握核心要点,精准定位。</p> <p> 1.核心人员:</p><p> 语言教研组导师肖晓敏园长:省内外知名专家,直接引领幼儿园研训工作,小组内成员由1名长沙市语言教研组兼职教研员、3名班主任、8名青年教师、6名帮扶园教师组成:</p><p> 导师:肖晓敏园长</p><p> 组长:高欢 副组长:周双仪</p><p> 教研成员:本园教师——刘欣、任璇、黄思煜、张悦、易明星、汤文英、杨紫妍、李莎、胡志远;帮扶园教师——钱顺红、唐萍、胡麟玉、何琼、周思梦、谢利群。</p><p> 变化带来挑战,带来思维的变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初步探索线上教研的方式。教研前,12名成员前后4次召开微信会议,会议通过困惑收集、研讨教研计划、细化实施方案、制定单次教研方案、细化具体分工等,为教研明确了方向。</p> <p> 2.阶段核心内容与方向:</p><p> 学习型教研:</p><p> (1)关于谈话活动的理论梳理(概念、作用、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之间的异同、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之间的异同等)</p> <p> (2)关于日常谈话活的理论梳理(概念、价值、形式、日常谈话活动与集体谈话活动的异同等)</p> <p> 教学型教研:促进幼儿“谈话核心经验”获得的策略,结合课例进行分析、研讨。</p> <p> 经验交流型教研:</p><p> (1)主题:聚焦日常谈话,共研幼儿发展</p> <p> (2)主题:“沟通从心开始”——聚焦日常谈话活动的实施</p> <p> 3.核心教研方式:</p><p> 我们以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观摩课例、案例——探讨、交流——反思、总结。这样系列研讨方式,通过小组交流、同伴互助的方式相互的答疑解惑,提升相应的理论支撑、设计与组织谈话活动的兴趣与能力。</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思有“据”——厘清概念,寻求依据</b></h3> <p> 理论是教师成长的养分,是开花结果的力量,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每次教研前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理论知识储备,做“有准备的教研”。</p> <p> 1.从书籍中寻求理论依据:在本学期的推荐书籍、资源链接中理清核心概念,与书相伴,教师明晰相关概念、具体策略,为进一步开展教研提供了支撑。</p> <p> 2.建立资源库共享学习资源:语言教研组建立了公共邮箱,并且我们每次教研前都会在群内建立“学习资源库”的文档,老师们可以将与研讨主题相关的资源(文章、公众号)整合进入文档及上传至公共邮箱,并附上推荐理由,建立起了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打造了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好氛围。据统计,几次教研以来,老师们共推荐文章26篇(其中关于“谈话活动核心经验”的7篇;关于“指导策略”的10篇,关于幼儿“日常谈话”10篇,关于“阅读”的8篇),公众号1个。</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言组公共邮箱,建立了资源库文件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思有“变”——三研模式,钻研深入</b></h3> <p> 围绕教研目标及方案,开展“个人——小组——集体”三研模式,在“学习——思考——碰——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认知,从而内化与吸收。</p> <p> 1.自主学习思“辨”:书籍是与教研相辅相成的,也是教研前期必备功课之一。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己,在前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提前进行思考。</p> <p> 2.小组碰“辨”: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组内成员分成两组进行研讨,每个人都充分表达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小组成员共同碰撞想法,达成初步共识。</p> <p> 3.集体论“辨”: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以集体的形式再在一起对已有聚焦问题进行碰撞,并生成新问题。我们常说“义理钻研到粹精”,就是需要针对一个问题反复、深入进行斟酌,做到“通透”、“深入”。</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思有“策”——丰富形式,激发碰撞</b></h3> <p> 1.以流程促实施:</p><p> 云教研需要相应的教研制度与流程,才能保障教研的有效开展。为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的教研效果,根据在每次活动开展前对活动计划进行探讨、开展后对教研效果提出意见以进行改进。</p> <p> 2.用形式激发碰撞:</p><p> 轮流组织教研,让更多老师有机会组织教研,体验角色变化,在过程中获得成长。教研方案由组长和教研承担者共同商量、讨论,并利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充分的发挥小组智慧,激发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p> <p> 教研过程中运用微信结合腾讯会议的形式展开,一是有的内容使用语音的形式更便于表达,比如聚焦实际工作来谈思考时,老师们用语音更加方便,同时在过程中也能更好的产生思维的碰撞;二是缓解老师们的眼睛疲劳。</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思有“悟”——感悟过程,收获启示</b></h3> <p> 1.自主学习是最好的开启方式:教研前通过自主学习基于理论学习,保证研讨深入,使教研活动更加有效。因为理论的积淀,教师才能“,言之有物”。那么言之有物的前提便是要做到心中有物,只有“究”“深究”,才能更好的理解,并做到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p> <p> 2.教研主题应选择真内容、落实际:教研的本质是真教研,研究的一定要是真问题一线教师以研究为手段去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集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促进日后的工作与自身发展。</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谈话核心经验”,共收到困惑10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日常谈话活动”共收到困惑10条</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日常谈话二次思考”共收到困惑8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教研后对日常谈话的打算”共收到7条</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阅读节”共收到困惑11条</h3> <p> 3.及时反思让思维看得见:让教师的进步看得见、教师的思维的发展也看得见。</p> <p> 4.专业引领助力成长:</p><p> 本组专家导师肖晓敏园长全程平行参与教研,及时对参研老师进行指导,提示自主学习内容注重点和面,教研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不断地给认可和鼓励,激励着小组内成员不断前行。</p> <p> 5.通过教研组每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整理出领悟教研成果,提升自我的专业成长。</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谈话活动自主学习交流”成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谈话活动课例观摩研讨(一)”成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谈话活动课例观摩研讨(二)”成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常谈话活动谈什么?怎么谈”教研成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焦日常谈话,共研幼儿发展”教研成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沟通从心开始——聚焦日常谈话活动的实施”教研成果</h3> 奋斗是幼教人最靓丽的底色,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坚持与不懈让此刻更有意义,难忘屏聚思“研”,不负韶华、不负宅时光。 <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文:高欢 配图:周双仪</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辑:周双仪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