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专家听评课 学语知文促成长

刘薇

<p>——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美篇征集”</p> <p>  听一堂好课,如沐浴春风,沁人心脾;悟一节评课,如饮甘露,浸润心田。4月28日下午,通过云端有幸聆听了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于松建老师的一堂语文课和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研培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郑丹主任的评课,让我受益匪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课中的思与感🌻</p> <p>  于老师本次网络授课的课例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本课是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基于教材的变革和文本的功能转变,于老师带着敏感的语文课堂意识,回归文本,深入研读,注重学本,为线下教师呈现了一堂有梯度、有高度、有维度的线上教学示范课。</p> <p>  于老师带领学生从基础学习到深度学习,从学生已知已学出发,由发现问题,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他带领学生一步步去体验,一步步去解决,由浅入深地去学习,让学生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可谓是有梯度的课堂。</p> <p>  于老师的教学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他在授课前有对文本的充分解读,抓住了文本本身具有的科学探究性的特征,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文本探究、课后链接、生活常识、借助资料等方式带领学生完成了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谓是有高度的课堂。</p> <p>  于老师的课堂不拘泥于以文讲文,更注重于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范畴和学习方法的拓展,根据偏旁解字、联想记忆识词、串旧引新学习、以点带面拓展、由偏到全巩固都成为于老师课堂的生成点,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正所谓是有维度的课堂。</p> <p>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于老师更像是一位“坐观垂钓者”,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问题清单,借助文本阅读,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从囿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问题困惑,经关键词串学和文本阅读的助学导法,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课中的知与获🌻</p> <p>  有反思和分享的课堂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于老师从课堂意识出发,围绕“教师要有文本意识、教师要有单元意识、教师要有教材意识”三方面进行反思分享,带给我颇多的收获。</p> <p>  课堂教学的转变是基于教师课堂意识的转变和创新的基础上展开的,有时候不变的是课文,变化的是教学目标,那教师就要基于文本功能的转变作出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学之基在于文本教材,其实于老师的整堂课都是围绕教材展开,还注重了教材的前后链接,教学模式新颖,学生占主体地位,扶放结合点找得准,准确、恰当、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评课中的悟与得🌻</p> <p>  精彩的课后点评会重构和优化听课者对课堂的认知,如春风化雨般地润物无声于听课者的心灵,带来思想上的启迪。郑主任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主题,围绕“夯实基础,妙趣横生;学有指导,教有深度;思维进阶,实现基础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三方面展开点评分享,准确到位,精彩的课堂配有精彩的点评,让课堂的价值光芒更加闪现。</p> <p>  郑主任用学、思、疑三个关键词解读于老师的课堂独到精辟,把教师的课堂讲解与文本解读相融合,落地于点评,又让人耳目一新。 她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评语道破了课堂的真谛,用高度的思考和高捷的思维传递了学本的关键,让听课者在她的评课中达到共情、共课、共进,真正实现了听评课的学有所思,学有所长。</p> <p>  正是这入情入境地引导,津津有味地讲解,独到精妙地反思,精彩绝伦地点评,引听课者入胜,使从教者反思。于老师的课堂及课后反思,郑主任的课后点评,让我如醍醐灌顶,对课堂教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感悟。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磨课、研课,基于语文,始于文本,在语文教学中不断锐变,不断成长,破茧成蝶,遇见更好的自己。</p>

课堂

文本

老师

评课

学习

学生

教师

教学

课后

听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