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小故事

汽开实小 经典教育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吟诵《三字经》,明晓天下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熟读《三字经》,通知圣人礼。</b></p><p><br></p><p><br></p> <p>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启蒙读物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为人所熟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高子恒带来的手舞</b></p> <p> 《三字经》里面除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仁义、孝道、勤奋、刻苦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陈宏旭带来的——黄香温席</b></p> <p>  从前,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他*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p><p>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 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p><p>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黄香温席漫画版</p><p>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p><p>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p><p>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 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 香。   </p><p> 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在黄香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   </p><p>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出自这个故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王政博带来的——李密挂角的故事</b></p> <p> 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杨彩逸带来的——孟母三迁</b></p> <p>孟母三迁的故事,从前有个孟轲又名孟子,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只能和母亲住在铁匠铺旁边,一天,孟轲和自己小伙伴玩耍时,小伙伴问“:孟轲,我们玩点什么啊?”孟轲想了想说“:不如我们就学铁匠打铁吧。”孟轲的小伙伴同意了说“:那好吧,那我们得轮流着来。” 孟轲同意了说“:那还用说,必须的。”一不留神,孟轲打到了小伙伴的手, 小伙伴的手被疼打疼了,小伙伴也返过来打了孟轲一下,孟轲刚要打小伙伴,这时孟母来了,孟母见状非常生气,心想:这里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一片荒凉的地方,旁边就是墓地,那里经常能听到哭哭涕涕,敲敲打打的声音,孟轲学着给人烧纸,孟母非常生气,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他们搬到了集市旁边,那里总能听到人们在卖肉等的叫卖声,孟轲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学那卖肉,什么迎接客人啊,什么讨价还价啊的等等,孟母见了更加生气了,决定再次搬家,这回孟母没有说地点, 车夫说:“您啊,还没有说到哪儿呢?”孟母说“:哎,走着看吧,最好是离学堂近点的地方。”这时,孟母听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几句话,孟母高兴的对孟轲说“:终于找到地方了,找到了。”孟母对车夫说“:就这吧。”车夫说“:就到这么?”孟母说“:好,就是这,我马上在这附近找房子。”孟母带着孟轲走进学堂,孟轲听见他们读书,也听得渐渐入迷了,老师见了说“:看来这孩子也挺爱学习嘛,明天就送他来上学吧。”孟母听了,非常感动,马上就答应了,说“:好,我明天就把他送过来。”孟轲年龄小,还是贪玩,这天,他趁老师不注意逃学了, 回到家中,孟母见了他非常生气,拿起剪刀就把刚织好的布给剪断了, 孟轲见母亲真的生气了,赶忙说:“母亲,您这是干什么?”孟母说“:我就是让你看看,这布中间剪断了,就不能制成好看衣服了,娘指望你能好好读书,将来能有所作为,你学习就像娘织布一样啊,这布中途剪断了,衣服也制不成了,你不好好读书,将来能干些什么?”孟轲对母亲发誓道“:母亲,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之后啊,孟轲成为了古代的一位名人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高鑫爱带来的——祖荧偷学</b></p> <p>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从小喜爱读书,八岁就能背诵《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人称他为“圣小儿”! 话说这个祖莹有多迷恋读书呢,就是夸张到他的父母都担心他这样没日没夜的读书会把身体给累坏了,并且严令禁止他再继续这样读书,年幼的祖莹就只能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用衣服遮盖窗户,点燃蜡烛来偷偷的读书! 也就是因为这样熬夜读书,让他在一次要上《尚书》课的时候匆忙地拿错了书卷,可是老师严厉 又不敢回去再取!恰巧老师让他第一个起来读书,他不但没有慌乱,反而镇定自若的把《尚书》的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了出来! 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吃惊,从此祖莹“神童”的名号更是不胫而走! 甚至当时的皇帝齐高祖也召见了他,让他背诵五经里的句子,并且叙述之中的意思,高祖听后十分赞叹祖莹的才能,非常欣赏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李宸歌带来的——温舒抄书</b></p><p><br></p> <p>  西汉时路温书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路温书和公孙弘这两位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主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赵梓源同学带来的——孔融让梨</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宋艺琳同学带来的——庄子巧辩</b></p> <p><br></p><p> 庄子名周和惠施游於濠梁之上,观看护城河里的鱼,鱼儿在水中忽然来、忽然去的游着。庄子道:“你看,鱼儿们游来游去,多么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它们是快乐的呢?”庄子道:“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诚然是不知道你了;可是你确实不是鱼儿,你不知道鱼儿的乐趣,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道:“我们还是从问题的开头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儿的乐趣)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乐趣而问我,我正是从濠水上知道的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听韩佳道同学带来的——大禹治水</b></p> <p>  尧做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房屋被冲垮了,庄稼被淹没了,人们四处逃难。舜接替尧当了部落首领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并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了父亲九年治水失败的教训,把堵水的方法改为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将疏与堵结合起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终于把水引到了大海里,成功地治理了水患。有一天,禹的妻子正在家中生孩子,禹和同伴从家门口经过时,大家都劝他回家看看。禹也很想看看妻儿,但他想到治水还未成功,最终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去,没有踏进家门。禹全心全意治水,功勋卓著,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颂,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因为禹治水有功,舜就把首领的位子禅让给了禹。</p>

孟轲

孟母

黄香

李密

读书

小伙伴

父亲

鱼儿

三字经

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