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岳母就像冬天里的桂花树那样,不怕寒冬,不争春天,始终洋溢着热情、大方、朴实、快乐的笑容。在历经炎热的夏季过后,总是把醉人的馨香献给生活中的人们。<br></div> <b>03 热情好客,朴实厚道</b><br><br> 记得1988年夏天,我第一次去岳母家。那时候,她们住在岚皋县原乡镇企业局家属楼一层右单元。第一次见到岳母就格外亲切。岳母当时有53、4岁样子,个子不高,穿衣朴素、干净,留着一幅剪发头,圆盘大脸,一脸福相。做事不急不慢,待人热情,说话随和,见到熟人总是笑盈盈地打招呼。见我来到家里,既忙着倒茶,又问我吃没吃饭,好像之前是亲戚、熟人一样热情大方。<br><br> 那时候,二女艳丽在原县乡企公司当营业员,一边在参加中央农广校会计专业学习,一边还在复习文化课,准备参加县人劳局组织的招工考试。岳父经常到公司帮忙打理着乡企公司门市部的业务。她因学习紧张,自然很少能出家门。每逢周末我就过去看看她的复习情况,岳母始终是那样,落落大方,就像家里人一样,经常留我在家里吃完饭后才回单位。一年以后,我们来往频繁,越走越近,经过相知、相恋、相爱,终于走在了一起,结成姻缘。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岳母大人对我们婚姻的成全与帮助! 岳母的热心热情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在岚皋的时候,还是后来搬回老家大同生活。她一直都是那样,不看客人的身份贵贱、不分老幼尊婢,也不管你是穿皮鞋的还是穿草鞋的,凡是来到家里的人她都宾客相待。倒水洗脸、装烟倒茶,喝酒吃饭等,她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和蔼亲切。<br><br> 岳母做酸菜手工面是出了名的。原乡企局鲁副局长、会计王姨等老家也是安康市汉滨区人,隔三岔五来到家里解嘴馋。岳母收拾好案板后,和面、擀面、炒酸菜。一会儿功夫,就做出几碗香酸味美的家常手工面。再配上火烧青辣椒大蒜做调味,一碗酸菜面吃下肚,别说有多香、多好吃了。那种乡愁美味,至今使人回味无穷……每一次吃完饭,她把送客出门,还叮嘱说:要是不嫌弃,你们想吃了就过来哟! 岳父退休以后,经常有几个牌友来家里打长牌。有时候在客厅玩、有时候在大门前支起一张小桌子打84。他们不打钱,只打贴纸条,牌打到最后,3个人经常就像圣诞老人一样,脸上贴满了“白胡须”。遇到吃饭的时候,岳母三打五除二,一会功夫,就能炒上几个家常菜,还热上一壶苞谷酒,让他们边吃边喝,边喝边吹牛边聊天讲笑话,他们几个老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得特别开心快乐,直到天黑了,在乐呵呵…笑声中离家回去。<br><br> 回到老家大同以后,俩位老人单独生活。岳父身体一直不好,岳母还是那样的热情贤惠。左邻右舍、家族中的侄郎阁女、姨舅娘家人来了,多数是嫂子做饭做菜热情接待。要是嫂子下地干农活或者有事不在家时,岳母就像在岚皋时候一个样,做出几道拿手得家常菜,喝酒、吃饭一样都不少,从来不让客人没吃饭就离开家里。 热情好客,已经成了岳母的生活习惯。从她到哥嫂,一直传承到现在的孙子和孙子媳妇。正应了老古人那句老话:一心善念起,万千福报来。<br><br> 善良对一个家庭来说,好比是一颗种子,好比是夜晚的一盏灯,上辈人熠熠生辉的光芒,照亮下辈人前行之路。<br><br> <br><br> 待续,请继续关注:04 语言交流,入情入理<br><br> 原创编辑制作: 王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