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前

一缕阳光

娘子关前<br>商光耀<br><br>久闻娘子关盛名,却一直无缘拜访。记得还是在读大学时,班里组织同学去娘子关,我因事未能成行,自此错失机会,谁知这一错竟错过了二十年。在庚子年四月的一个春日,时阳光明媚,春和景明,柔风骀荡,应邀和朋友一行四人驱车到访仰慕已久的娘子关。<br>娘子关位于井陉县西口,山西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坐落在太行八陉之一“井陉”自晋入冀的咽喉要路上。汽车沿青银高速西向疾驰,不久便进入太行山的怀抱,连绵起伏的群山在眼前像波浪般汹涌而来,一峰又一峰,而我们的车好似黛色河流中一条船,在漂泊般飞翔,毕竟青山遮不住。下高速转到315省道,又接着穿越数条隧道,车子飞驰,心中的娘子关越来越近了。谁知一路说笑,竟错过了路口,折返近二十分钟,因了二十年的错失,难道冥冥之中雄关又在给我二十分钟的考验期吗?<br>终竟调转了头,眼前公路像一条飘带,沿桃河飒飒舞动,转过一个山湾,抬头望远,关城就真的在眼前了。雄关伫立在绵山的斜面悬崖上,城下就是粼粼的桃河,关前仅有一条成四十五度角的石坡古道上攀可以通达,关楼在四围群山的衬托下更显得挺拔崔嵬。沿石坡而上,踟蹰行走,似在穿过岁月沧桑的历史风烟,拨开时光尘雾,似乎望得见千百年来,有多少商贾贩夫走卒由此路穿梭,带来两地的文明和发展,又有多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往事在历史的天空轮回上演。 据史料记载,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关城一带泉水丰富,大小泉眼由地下涌出,形成溪流瀑布汇入河谷,沿河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带,两岸芦苇茂密,故得此名。唐代时,唐高祖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重修关城,因此改名娘子关。现存的关城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一东门一南门,南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隘口拱卫京畿,护卫华北安危,可以想见关隘的重要,门楼上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东门为下石上砖,建有阅兵平台,额题“直隶娘子关”。关城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形成城外有关,关外有崖,崖外有河的独特关城地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一侧临河,一侧沿山势修建了六百多米的城墙,垛口、敌楼森然,卡死了敌军所有可能进攻的通道,成为捍卫华北平原区最为强悍的一座关城。<br>娘子关扼守的这条路,作为太行八陉之一,地理位置和作用相当重要,因为井陉道是太行山千百年来东进的八条道路中唯一可走车马的路,秦皇古道碾出的深深车辙,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井陉道自西向东沿绵河谷地横穿太行山脉,一头挑起三晋大地,一头挑起华北平原,娘子关作为山西的东大门,护卫三晋,河北段有土门关扼守太行。出娘子关向东,沿井陉古道前行约百余华里,便是土门关,这是进入华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向东便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br>因战略位置的重要,娘子关的历史就是一部铁马冰河的战争史。汉初,著名的韩信背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明末,李自成军曾由此东进,叩开华北大门;近代,八国联军侵华,清忠毅军与上万德、法军队依关凭险作战,并歼灭其一部;抗战时期,日军沿正太铁路西犯,国共数万兵力在娘子关设防阻敌西进,战况空前惨烈,最终不敌后撤,太原陷落;还有著名的百团大战都在此留下了寒霜冷月、浓墨重彩的一笔。环视四围的巍峨群山,群山低首无语,它们目睹了太多的血雨腥风、长河落日。 娘子关的南门城楼为双层瓦脊翘檐式建筑,上为宿将楼,楼两侧有对联“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又有一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并名”。楼内现有平阳公主塑像,一身戎装,目视河山。城内现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一条窄窄的古街道穿城而过,两侧民居建筑古新相掺,但一律是小小院窄门口,门洞宽度仅容两人并排走过,这应该和地势窄狭有很大关系。询问当地居民,得知多为明清时期“军户”的后裔,为守关人的后代,现有40多户,100余人居住。古巷鹅卵石、条石铺地,清雅幽静,缓步街上,沧桑与文明交汇,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时光的刻刀一点点剥蚀了那早已远去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滤出的是岁月静好。在街心植有一棵古槐,铁干虬枝,直参苍穹,虽已是仲春时节,却并未吐绿,但枝条正泛青意,铭牌标识已有1200余年树龄,这是不是当年平阳公主在此戍守时手植的呢,想来也未可知。古槐旁有一个小的健身园,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同行的朋友玩起了跷跷板的游戏,上下起翘笑语喧喧,一下子竟好似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br>娘子关主要景点沿桃河依次铺陈开来,有娘子关瀑布、平阳湖、水上人家等。在路牌指引下,顺台阶下至河谷,缘着桃河南曲折的木质游廊前行,一边是流水湝湝,一边是崖岸高耸,顾盼左右,别有一番景致。行不多远便听见飞瀑溅玉之声,遂急前行,但见一泓白练自高崖沿峭壁而下,薄而通透,缥缈似纱,喷珠溅玉,直泻谷底,那微茫的雨花如朵朵的白梅飘洒,又似纷扬的雪霰自天国坠落。崖岸黢黑,青苔累累,练后隐约可见石上深邃的孔窍,似有风从中啸出,才会让瀑布如此的缥缈吧。1965年郭沫若游娘子关,撰诗一首《过娘子关》,今有碑刻立于瀑旁,“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茫茫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坡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 桃河的一段建了蓄水坝,形成宽阔的河道和大片的水面。我们弃岸登舟,坐游船沿桃河顺流而下,因视角的不同,船上的桃河又别是一番风致了。船舷旁流水潺湲,默无声迹,两岸危崖兀立,缓缓后退,崖畔上植被茂密,崖岩崚嶒,颇有穿越峡谷的意蕴。有鸟驻于高枝,婉转鸣叫,更平添了几分野趣和清幽。上有铁桥横穿河道,不一刻便有黑色铁兽般的火车隆隆的驶过,扭动着身躯,钻入山洞不见了踪迹。船驶入一片阔大的水域,这就是以平阳公主之名而命名的平阳湖,湖岸上亭台楼榭在树木的掩映下,影影绰绰,荡漾的湖水与亭阁相映,趣味盎然。还有水上人家,清流门前绕,水从户中穿,古老的水磨呀呀的哼唱,石桥、水韵、屋舍纷呈,恰似铺展开的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画卷,古老的桃河正以多样的风貌呈现出历史与文明的交汇。<br>最后,想说一下娘子关的特产—上水石、娘子脆饼、罗非鱼。上水石为本地所独有,颜色呈棕红、土黄、橙黄等色,质地较软,显蓬松状,石体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管状孔,可加工成“奇峰异洞”等景观造型。上水石吸水迅速,在倾刻间能将水吸至石头顶端,浸湿整块石体,石上可随意植绿,是制作盆景的上佳石料。娘子脆饼用的原料是当地水磨面,加传统工艺制成,其色泽金黄、酥脆爽口,有语云“黄金饼,薄如纸,入口碎,嘎嘣脆”。把饼放进嘴里咬一口,清脆的断裂声经口腔传至耳际,“锁”在饼中的粮食香味儿在口中蔓延,让人回味无穷。同行的朋友在镇街买了一大袋,我们乐得大快朵颐。娘子关水源丰富,水质好,在众多水产中,首推罗非鱼。午间,在平阳湖畔的“人民公社”食堂,我们品尝了这一特产,果然感觉味道别具特色,其肉质细腻,入口劲道,不肥不腥,加上独特的烹制方法,与大米饭佐餐,简直是绝配,令人齿颊余香,回味隽永。<br>午后的阳光明净、温润,映照着山岭,莽莽苍苍的群山一波波的排向天边,关城肃立,城下古老的桃河仍不疾不徐的流淌。时光折转,随着石太铁路和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开通,天堑变通途,娘子关隘口已失去了她千百年来作为藩屏的作用,黯淡了刀光剑影,但雄关风采依旧,将来亦然,她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