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永远怀念最親愛的父親</p><p> 我们的思念和爱永远伴随您</p> <p>爸爸是一个坚韧不拔的铮铮硬汉,他始终是刚毅、坚强,信念堅定,宁折不弯。不论是在政治迫害面前,还是在疾病面前,不论生活当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从没见过他软弱。</p><p>他青年时期参加革命,二十一岁担任区委书记,二十三岁调到松江省委宣传部,二十四岁调入东北局组织部工作。</p><p>那时候的父亲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才智过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立场坚定,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信念如一。</p> <p> 1947年于木兰县立东区委院内</p> <p> 于木兰县委花坛前</p> <p> 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了!</p> <p>爸爸从小受过东北国高正规教育,文学水平很高。重要的是他悟性好,善于学习、观察和积累。</p><p>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注意文字材料,内容主要是农民运动、农业生产、党的建设等等方面的,后来转写工交系统。调研报告、经验总结、评论文章、随笔都是他的强项。</p><p>六十年前发表在《东北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及其他报纸、刊物上,或出版发行的就有十几万字。</p><p><br></p><p>纵观爸爸的作品,观点明确,朴实无华,文字严谨,言简意赅,现在看每一篇也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笔都非常令人赞赏。</p> <p>1947年,父亲带领着全区农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p><p>当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p> <p>东北局组织部秘书科全体同志合影</p> <p>2007年8月原东北局的几位老同志相聚</p> <p>父亲著的《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模范作用》一书,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前后再版六次,印刷几十万册。</p><p>1957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发行第一版,1959年10第六次印刷。</p> <p>几十年来父亲的人生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处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残酷迫害,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摧殘,但是从来没听过父亲抱怨、牢骚,而且一直在鼓励和督促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爱岗敬业。</p><p>正是父亲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满满的正能量,激励父亲健康长寿,并感染着我们奋发向上。</p> <p>2006年,原沈阳缝纫机厂老同志在“生态园酒店”相聚。</p> <p>原沈阳缝纫机𠂆老同志多次相会。</p> <p>1980年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神州大地阵阵春风吹拂,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令人欣慰,令人振奋!</p><p>许多遭受迫害的老同志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着手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党内发扬民主正气上升。</p><p>父亲终于得到彻底平反,被重新安排工作。</p> <p> 在市科委工作时期</p> <p>在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期間</p> <p> 1985年应邀重返木兰县</p> <p> 父亲与老叔</p> <p> 父親与叔叔和姑姑</p> <p> 2016年11月26日</p><p> (農曆丙申年十月廿七)</p><p> 父親九十诞辰</p> <p>父亲63岁时离开工作岗位。离休之后的爸爸性格温和了许多,但是他那种从不服输的大气和自信的风格丝毫没有改变。对待我们儿孙晚辈也越来越亲近体贴,尤其是每到佳节之际,四世同堂,儿孙膝绕,全家老少17口人欢声笑语,老爸更是高兴备至,喜笑颜开。他经常询问和检查我们儿孙晚辈在各自工作单位的表现情况,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关心备至,了如指掌。每当听到子孙在事业上有了成绩和荣誉时,父亲的脸上就会露出轻易见不到的笑容,那种掩饰不住的喜形于色令我们全家都会开心快乐一阵子。</p><p>——引自巨光《难忘父母情深》</p> <p> 老父親八十岁时依然精力充沛!</p> <p> 与重孙、重孙女共享天倫之樂</p> <p>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在人大工作期间,他是沈阳市钓鱼协会的秘书长,不仅自己去钓,还经常组织会员搞活动。</p><p><br></p><p>离休后,钓鱼几乎成了爸爸户外生活的最大乐趣,他把钓鱼当做一种运动,修身养性。</p><p><br></p><p>一直到2016年,年近九十高龄的老父親还时常自己到沈水湾浑河旁垂钓。他写的一首刊登在《辽宁老年报》的文章“钓翁之意不在鱼”,充分描述了他钓鱼的乐趣和心态。每次出外垂钓回来,他都是兴高采烈,那种知足、快乐、幸福的神态,让我们都为之感染。</p> <p>父親在自傳中寫到:对于三个孩子,我是很满意的,他们都是党员干部。三个子和儿媳既有国家公务员,又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孙子辈处在改革开放年代,都是大学毕业,从事了技术和专业职务。曾孙子曾外孙女都健康活泼,快乐成长。</p><p>他们都很积极上进,身心健康,工作生活都不用我们操心,各自家庭幸福,其乐融融。对他们的要求是,有一技之长,靠本事吃饭。</p><p>政治上,全家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十人,老伴笑谈咱家可以成立个党支部了你当党支部书记。我笑着回应说:你是老政工干部,你是书记。我当组织委员。</p><p>儿孙们真是赶上了好年头,改革开放后,正是神州大地鼎盛时期,太平盛世,国强民富,给家庭带来了和谐幸福,家庭生活有了显著变化。日子越过越好,丰衣足食,过着超小康生活。这和前辈祖先们的上两个世纪变化太大了,真乃沧桑巨变越来越好。老人们深为晚辈们的幸福生活倍感欣慰,但愿后代子孙能在优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优秀成才,事业家庭两兴旺。</p> <p> 爷爷与孙子、孙女在公园</p> <p> 于北京頤和園</p> <p> 在海南旅遊</p> <p>單位組織到香港澳門參觀旅遊</p> <p> 逛前門大柵欄</p> <p>我的父母都是离休干部,他们都出身贫寒,童年的艰辛、青年的奋进、中年的磨难、老年的平和,构成了他们平凡朴实的一生。年轻的时候,他们投身革命,追求信仰,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忠心不改,信仰不变。他们离休后都有不服老的性格,还是整天忙忙碌碌,精力充沛的生活,保持着那种乐于助人的品格,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老有所为的余热。爸爸妈妈那种面对困难决不屈服,面对事业决不放弃,面对别人无私坦荡,面对生活勤劳质朴、面对逆境热情坚强的美德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使我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航标,鞭策着我要像他们那样度过无怨无悔的人生!他们的一生就是一部曲折离奇、丰富多彩的大书,足够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阅读和学习。不用立碑,他们会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无需作传,他们的故事我永远也讲不完。</p><p><br></p><p>摘自巨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文</p> <p>我深深地感觉到,我的父爱和母爱是那么的深沉、厚重!是那么的珍贵、殷实!他们的爱,在眼睛里,在行动上,在叮嘱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在身体力行中,是潜移默化的,他们用他们那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导我们成长,指引我们前行。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我们兄弟三人努力工作,健康成长,都扛起了家庭、生活和工作的重担,三家都是幸福、美满、健康、平安。有很多人说,你们的父母长寿,是因为你们子女省心。我的回答是:因为父母让我们骄傲,我们才让父母省心。</p><p> </p> <p>《辽沈晚报》以“四十五年光阴,苍老了容颜,凝固了亲情”为题,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家事。</p><p>这是报纸刊登的相隔45年的两张全家福。</p> <p> 传承好家风,百善孝为先。</p> <p> 难忘的2018年1月19日</p> <p>2018年1月19日,父母同时住进辽宁省金秋医院。1月28日,父親因患感冒,病情突然加重……</p> <p>2018年12月4日(农历十月二十七),是父亲的91周岁生日。这天上午,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来到省金秋医院五号楼11层8病房,与躺在病床上的老爸同过生日。病房洒满阳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都在有序的运转,显示屏上的指标正常、平稳,桌子上放着医护人员送来的生日蛋糕。进入爸爸的病房,感觉的是干净、安静。此时,重病近一年已经丧失意识的老爸仿佛有些感觉,偶尔睁开眼睛,嘴不时动一动,老人家静静地躺着,那么坚毅、平静。</p> <p> 訃 告</p><p>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老领导、离休干部陈建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27日早6点17分在辽宁省金秋医院去世,享年93岁。</p><p> 遵照本人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办理,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p><p> 谨此哀告</p><p><br></p><p>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离退休干部处</p><p> 2020年3月28日</p> <p>2020年3月27日,93岁的父亲在辽宁省金秋医院永远离开了我们。爸爸是在熟睡中走的。</p><p>自2018年1月住院起,靠强大的生命力坚持了整整798天,他的坚强得到了医院医生护士和所有认识他的人一致敬佩和惊叹。</p> <p>父親就是一本厚厚的書,里面充滿无尽的資源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