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做休闲农业应该怎样做?

肖轶

<p>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大休闲时代悄然而至,各方有钱的人纷纷出手布局农业,从诞生起就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的休闲农业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和途径。</p> <p>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然而,在其红火的背后也饱含着无数的尴尬和困境,譬如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因战略定位不当而无疾而终,因后续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因管理人才稀缺,掷高薪却一将难求等现象不一而足。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从业者都需要冷静思考,直面现实,以从中找到破局与创新的痛点,对症下药,方可涅槃重生。下面大家看看这几点取忌的建议:</p> <p>(一)定位</p><p>立足农村 依托农业 致富农民 惠及城乡</p><p>选址合理 规模适中 分期开发 滚动发展</p><p>策划先行 规划跟上 选准主题 整合资源</p><p>标准建设 规范管理 人性服务 互动营销</p><p>吃有口碑 住有情调 玩有趣味 购有特色</p><p>环境养眼 设施舒心 装潢简朴 妆点怡情</p><p>技术集成 艺术再现 低碳循环 时尚乐活</p><p>理念超前 科技领先 品牌鲜明 模式清晰</p><p>产业支撑 生态保障 农旅结合 示范带动</p><p>外围挑刺 内部反思 智库合作 持续创新</p> <p>(二)吃</p><p>环境洁净 菜品丰富 色香味全 价格适中</p><p>点菜迅速 荤素搭配 替客着想 减少浪费</p><p>热忱迎宾 鼓励自助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p><p>食材自给 原味烹调 每日新品 张榜推荐</p><p>特制茗茶 自酿酒品 果汁现榨 腊味自熏</p><p>豆腐加工 蔬菜自摘 活鱼现杀 野菜任选</p><p>农家大厅 方桌宽凳 包房雅间 气派圆桌</p><p>走廊卡座 树下散座 庭院用餐 谈笑风生</p><p>竹筒瓦罐 米饭香鲜 薯丝拌饭 忆苦思甜</p><p>特品外卖 烧烤自助 随时随地 美食为先</p> <p>(三)住</p><p>宾至如归 有别于家 舒适为本 安全第一</p><p>乡村酒店 喜听虫鸣 小楼木屋 远离凡尘</p><p>路灯明亮 供水正常 电视清晰网络开通</p><p>外观乡土 内部舒适 单间独栋 选择多样</p><p>露天电影 篝火晚会 夜钓赏月 啤酒夜市</p><p>棋牌茶座 桌球书吧 足浴康体 活动丰富</p><p>通风亮敞 防止霉变 纱窗完好 杜绝蚊虫</p><p>物品换洗 低碳提示 消防救生 明晰标识</p><p>个性留言 物品寄存 天气预报 雨伞备用</p><p>单车出租 早餐供应 出游向导 玩转周边</p> <p>(四)行</p><p>路牌指示 显眼清晰 里程标注 幽默新颖</p><p>主道通达 次道循环 游道蜿蜒 引人入胜</p><p>弯道装镜 狭路设坪 出入有序 平安出行</p><p>林下停车 生态遮阳 免费洗车 服务至上</p><p>单车游园 牛车观光 电动汽车 低碳运行</p><p>公交设站 自驾设点 团体接送 各取其便</p> <p>(五)游</p><p>园区导览 个性地图 兼职导游 趣味解说</p><p>人文历史 乡土民俗 特产美食 如数家珍</p><p>一草一木 皆有故事 自然奥秘 仔细聆听</p><p>田园风光 心旷神怡 果蔬采摘 乐在其中</p><p>农事体验 活动筋骨 趣味运动 放飞心灵</p><p>景观小品 意趣连连 标志建筑 合影留念</p> <p>(六)购</p><p>美食外卖 农副特产 工艺礼品 新奇产品</p><p>自产自销 组合打包 代理展销 胜似淘宝</p><p>时令果蔬 必不可少 盆栽蔬菜 阳台春早</p><p>货郎叫卖 针头线脑 餐厅拍卖书画珠宝</p><p>无人售货 诚信教育 小鬼站柜 职业体验</p><p>买得放心 送得出手 农庄创收 重要渠道</p> <p>(七)娱</p><p>动可健身 静可养心 动静结合 寓教于乐</p><p>听歌写生 自娱自乐 拓展运动 众娱众乐</p><p>东篱采菊 流觞小酌 西窗剪烛 添香夜读</p><p>四时节令 开耕收获 琴棋书画 渔樵耕读</p><p>华灯起舞 柳岸低吟 诗酒瑜伽 影像阡陌</p><p>雕版印刷 手工作坊 怀旧游戏 低碳乐活</p> <p>(八)种养</p><p>大而专一 规模种养 小而齐全 科普观赏</p><p>立体种养 套种间作 优质高产 景观并重</p><p>品种搭配 四季丰盈 珍稀奇特 试验推广</p><p>认种认养 采摘体验 动物喂养 其乐无穷</p><p>室内盆栽 廊架瓜棚 游道绿植 农味洋洋</p><p>绿色生产 精深加工 品牌塑造 造福一方</p> <p>(九)景观</p><p>道法自然 移步换景 就地取材 万物为用</p><p>以山为屏 以水为魂 山环水绕 大美无形</p><p>大地艺术 种植风景 篱笆小径 仄仄平平</p><p>小品摆件 造型盆景 拙有真趣 雅韵天成</p><p>陌上花开 树上鸟鸣 小桥流水 消遣闲情</p><p>疏林听风 湿地流萤 花圃簇锦 悦目赏心</p> <p>(十)文化</p><p>乡土文明 挖掘传承 古为今用 东西交融</p><p>产业文化 注重衍生 农耕文化 做精做深</p><p>饮食文化 融入感情 企业文化 积极鲜明</p><p>标志图案 巧妙新颖 宣传口号 打动人心</p><p>主题雕塑 体现精神 标语墙绘 意趣横生</p><p>画册网页 不落俗套 风雅艺术 何患附庸</p> <p>01 做系统,忌傲慢无知;</p><p>休闲农业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系统,包含了资金、成本、管理、人才、团队、营销、产品、推广、策划、规划、建设施工等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乃至企业的运营。只有搭建了健全的系统,才能有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彰显价值。单个项目是园区的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要做系统,用系统的工程去解决项目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维持项目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做休闲农业如果没有系统的大格局、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往往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项目还没落定,就难以为继了。许多经营者和投资者往往自以为是,自认为见多识广,既不策划,也不规划,天马行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可想而知,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p> <p>02 做阳光,忌偷梁换柱;</p><p>休闲农业本来就是生态、绿色的光明的产业,因此作为经营主或投资者首先得存良心、有良知,甘于做阳光下的产业。无论是休闲农业项目还是产品都需要在诚信、守法、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要像大树一样,扎根土地,力求向上,吸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这样的企业和项目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如果一个企业在项目操作上李代桃僵,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休闲农业的旗子,走着跑马圈地的路子;或者在产品生产上以次充好,以假代真。这样即使一时拿下了项目,或者获得了短期的收益,但由于老板人品不高,心术不正,只能是误国殃民,祸害当地老百姓,最终将受到唾弃。</p> <p>03 做内质,忌王婆卖瓜;</p><p>内容是王道,品质制胜,这是市场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一个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梦想自己的产品能畅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紧紧抓住消费者的眼和胃,甚至是心灵。在这个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追求感性化的时代,内容和品质仍然是市场成功的关键。如何瞄准目标客户群,将项目和产品的内容做到出奇、出新、出彩、出色至关重要。注重客户体验,物超所值,其实是对品质的更高要求。有些休闲农业经营者不重视自身的品质锻造,而是企图在营销或其他方面,费尽心思,用尽噱头,把自家的产品夸上了天,这样可谓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往往游人慕名而至,而所见所闻名不副实,只能败兴而归,从此可能口碑顿坏、诚信全失,日后再怎么想办法恢复都很难。</p> <p>04 做产业,忌表面功夫;</p><p>对于休闲农业项目而言,优势产业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旅游、服务等产业是其价值提升的关键。做好优势主导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做好配套产业,才有提质的希望。如此,才能把产业链延伸开去,真正实现高产、高质、高值、高效。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在产业的设置、产业的发展上做足功课,要做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做有盈利能力的项目。没有产业支撑的项目,或只是为了中看而去做产业的项目,都是很危险的。一般来说,一个农业园区内如果有10个项目,至少6-7个项目要盈利,其他2-3个可做公共配套,如果低于6个,那整体项目风险就很大。</p> <p>05 做市场,忌盲从领导;</p><p>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项目是政府主导或者推动的,这就导致经营者陷入了一个怪圈——到底听谁的?在决策上、在战略策划上、在规划设计上,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听老板的?还是听专家的?还是听政府官员的?甚至有些官员惯于充当钦差大臣,瞎指挥,往往好好的策划与规划,上面一句话就可能胎死腹中了,且死得很难看。究竟听谁的?其实很简单,当然是听市场的,消费者说了算。</p><p>休闲农业的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的有形市场,如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等,这是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另一类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如品牌、文化、生态等等,这是做市、做势、做未来,这是休闲农业的重点。</p><p>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游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一切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能力为导向,锁定高端顾客,腹部减肥,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生意好不好,成不成功最后还得看利润多少。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是纯粹的慈善机构,没有盈利的支撑,所谓的发展、社会责任都是一句空话而已。</p> <p>06 做模式,忌东施效颦;</p><p>模式是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是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论。好的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做休闲农业项目之前,首先得结合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尽可能科学、合理的制定好战略策划与规划设计,尤其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需要重点思考,做到心有成竹,沟壑分明。</p><p>例如商业模式,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的存在。那么休闲农业到底怎样盈利?赚谁的钱?怎么样才能赚钱?就是每一个企业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决定企业存活的关键。但是由于定位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历史人文不同、民俗文化不同,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会不同。各个企业的处境不同、底蕴不一样,具体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切忌一味模仿和照搬别的企业模式,否则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并且在对战略与规划进行论证后,唯一要做的最好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而不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要勇于进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的痛苦,但是等死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p> <p>07 做长线,忌鼠目寸光;</p><p>农业是典型的慢热型产业,投入大,比较效益低,回报周期长。因此,注定做农业必须“风物长宜放眼量”,经营者必须有高格局,有大气量,有长远的目光与投资打算。一个成熟农业产业的培育,譬如种植业,短则2-3年,长则5-10年。因此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毅的意志,扎根基础产业,不断坚持,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如果投资者心浮气躁,只想着2-3年要丰厚的回报,或者仅仅是冲着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而去,那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套牢,或者压根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向来是扶强不扶弱,只会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所以,抱着那等心思做休闲农业,无疑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p> <p>08 做减法,忌贪大求全;</p><p>做农行业,要学会做减法,要聚焦,做深、做足、做精某一类产品,从而实现一拖三,甚至一拖N,就像一个茶壶,可以配N个杯子。休闲农业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高边际效益的产业,产业是基点,生态是看点,文化和服务是卖点,宜精不宜粗,宜深不宜浅。</p><p>例如薰衣草项目,既可做现成的装饰品,又可做精油、护肤品、美容品等深加工产品,也可以打造成农业景观,把产品做精致,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出路。而目前很多休闲农庄总是贪大求全,这也种一点,那也养一点,看起来繁华似锦,但是因为盘子太散,无力驾驭,做出来后要规模没规模,要特色没特色。因此,在做休闲农业项目时,一定要简约化,做精品,删除一切可有可无的项目,删除一切无关紧要的装点。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简化了,精品化了,特色也就显露出来了。</p> <p>09 做差异,忌拿来主义;</p><p>在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内涵与边界都在拓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跳出“就农业谈农业”的旧框框,寻求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因此做休闲农业,也要跳出农业做农业,登山不看山,才能登高望远。不仅要埋头苦干,还得抬头看路。方向错误的话,累死苦死也是白搭。只有找准市场机遇点,正确预判市场走向,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元素有机融合,才能有的放矢,走向成功。只要在机制、模式、创意上不断创新,在跨界整合上下功夫,通过一产联动二三产,就能脱颖而出。仔细甄辨资源差异、文脉差异、地域差异产品差异以及同质项目优劣势,在差异化上做足文章,做到比同类项目别出心裁,与同类项目互相补充,这才是品位,才是境界。切忌跟风,别人做什么,自己跟着做什么,这样只有死路一条,不是在同质化中淹死,就是在激烈竞争中拖死。</p> <p>现在农业圈里,有两种消息以前都是新闻,现在已经是老生常谈,比如粮食年年增产,国库盈余很多,但是进口粮食却不断增加,油料作物缺口很大,仰仗进口,可是中国本土农民却不愿意种,经济作物市场动荡,一会滞销,一会又价格猛涨,农民种地跟赌博似的,玩的都是心跳。</p> <p>再者就是农资越用越多,耕作成本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土地撂荒越来越严重,然而不管你愿不愿意种地,抱怨不抱怨,似乎也掀不起什么波澜了。其实农业与很多行业一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只是在当前农业转型的时期里,大家看到的方向不一样而已。实际上,目前农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休闲时代悄然而至,大佬们已纷纷出手布局农业。</p> <p>据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在其红火的背后也饱含着无数的尴尬和困境,譬如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因战略定位不当而无疾告终,因后续资金不足而难以为持,因管理人才稀缺,掷高薪却一将难求等现象不一而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从业者都需要冷静思考,直面现实,以从中找到破局与创新的痛点,对症下药,方可涅槃重生。</p> <p>那么在大好形势下,休闲农业要怎么做才能成功?</p><p>1、忌心浮气躁,想在短时间得到回报,建议不要做。</p><p>首先,我们要知道,农业是典型的慢热型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因此,经营者必须要有大格局,有大气量,有长远的目光与投资打算。一个成熟农业产业的培育,譬如种植业,短则2-3年,长则5-10年。因此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毅的意志,扎根基础产业,不断坚持,才能迎来丰收的喜悦。</p> <p>如果投资者心浮气躁,只想着2-3年就要丰厚的回报,或者仅仅是冲着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而去,那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套牢,或者压根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向来是扶强不扶弱,只会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所以,抱着那等心思去做休闲农业,无疑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p> <p>2、切忌跟风,要因地制宜,找到符合当地人文地理发展特色农业。</p><p>在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内涵与边界都在拓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找到符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发展的特色农业,调整农业架构,借鉴学习先进技术,类似农场的科学管理模式,还要跟政策达成共识更好申请到各方面的扶持,有利于高效达到目的。</p> <p>只有找准市场机遇点,正确预判市场走向,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元素有机融合,才能有的放矢,走向成功。只要在机制、模式、创意上不断创新,在跨界整合上下功夫,通过一产联动二三产,才能脱颖而出。</p> <p>3、忌盲从指挥,要根据市场消费者而定。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项目都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推动的,这就导致经营者陷入了一个怪圈“到底听谁的”?在决策上、在战略策划上、在规划设计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听老板的?还是听专家的?还是听政府官员的?</p> <p>甚至有些官员惯于充当钦差大臣,瞎指挥,往往把很好的策划与规划,上面一句话就可能胎死腹中了。那究竟听谁的?其实很简单,当然是听市场的,消费者说了算。一类是看得见的有形市场,如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等,这是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类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如品牌、文化、生态等等,这是做市、做势、做未来,这是休闲农业的重点。</p> <p>休闲农业目前来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上有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有企业和个人满腔热情。各种主题的休闲农业园神州大地遍地开花,有经营创收好的,也有垂死挣扎的,而且经营好的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在死亡线挣扎。盲目投资,凭情怀建设,同质化严重,没有亮点,不聚人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原因,做休闲农业容易犯的错误:缺少总体规划,缺少顶层设计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p> <p>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游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一切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能力为导向,锁定高端顾客,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生意好不好,成不成功最后还得看利润多少。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是纯粹的慈善机构,没有盈利的支撑,所谓的发展、社会责任都是一句空话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