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触动心弦的傣族剪纸

瑞丽市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p>傣族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人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傣族剪纸由传统的赕佛、祭祀、丧葬剪纸,发展到现今用于家居装饰、建筑、旅游纪念品的现代剪纸,题材内容增添了有关农业丰收、民俗节庆、新人新事等,剪纸材料有各种彩纸,也有布、铝皮和金属。傣族剪纸从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其粗犷朴实而不失精细传神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了傣族纯真质朴的文化和审美特征,从而在众多的剪纸艺术中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傣族剪纸流派。</p> <p>2009年,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一同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nbsp;傣族剪纸常用“剪”与“凿”两种不同的工艺表现形式,所用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是特制的,各类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优点,一般可剪 6—8 层纸;各类凿子和锤,有稳、钻、灵活的特点,根据用力大小,一般一次可凿 10—50 余层纸。</p> <p>可以根据剪纸图案的表现难易和剪纸艺人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实际选择是否画出样稿。对于一些熟练的剪纸艺人,可以做到手随心剪。在生产、生活的时候,将纸、剪刀放在小蔑箩或筒帕里,随时随地背在身上,休息时即可拿出来剪纸。他们只需一把剪刀就可以在几层薄纸上创造出各种各样生动的图案。这类剪纸形式,表达随意,不受固定图案样式的限制,具有记录生活、展示民族地域风情的艺术效果。</p> <p>傣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邵梅罕</p> <p>艳丽的纸张在她灵巧的双手中翻飞起舞,</p><p>细细一看,纸上甚至并未事先画好草图,</p><p>所有的图案早就绘制在邵老师的脑海中,了然于心。</p> <p>樊涌,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副主席,云南省剪纸艺委会副主席,德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荣获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称号、荣获中国剪纸艺术最高荣誉金质勋章,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家级大奖。</p> <p>樊涌老师创作的《泼水节的传说》剪纸动画</p> <p>艺术实践:</p><p>1.了解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为如何传承发展傣族剪纸提出自己的建议。</p><p>2.尝试临摹一副傣族剪纸作品或者试着剪出一些简单的造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