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班的家长朋友们:</p><p><br></p><p> 大家好!近期,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使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受疫情影响,幼儿园开学日期须继续等待。很多大班的父母都有点急,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在家大多数是老人带,什么都学不到,下学期能上小学吗?</p><p><br></p><p> 爸爸妈妈们别着急,虽然疫情让我们“宅”在了家里,但是在家里同样可以行动起来哦!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孩子们在家可以准备些什么。</p> <p> 幼小衔接是早点学习小学的知识吗?当然不是。幼小衔接,说到底就是一个适应阶段。既然是适应过程,自然涉及到心理和身体、行为的适应。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p><p><br></p><p> 而家长也要做好过渡期的准备:调整好心态,调整教育方法,提前安排好接送人员,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p> <p> 幼儿园AS小学</p><p> 家长们最想知道的是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br></p><p>现阶段“宅”家怎么做?</p><p><br></p><p>一、了解孩子的具体能力</p><p><br></p><p>疫情期间,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多,家长不妨先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孩子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这里准备了12个小问题,帮助爸爸妈妈来对孩子做初步判断。</p><p>★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p><p>★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p><p>★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p><p>★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p><p>★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p><p>★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p><p>★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暗示睡眠?</p><p>★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p><p>★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p><p>★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p><p>★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p><p>★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p><p><br></p><p>二、有的放矢改变弱项</p><p>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弱项,试着一起改变心理状态、养成习惯,让他们逐渐接受“我在长大,我很快要成为一名小学生”这件事,并为此产生自豪感。</p><p>1.增加孩子对小学的形象化认识</p><p>疫情期间,无法进行参观校园等活动,家长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孩子简单了解,让孩子感受一下不同之处。</p><p><br></p><p>2.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和憧憬</p><p>可以和孩子玩“倒计时”的游戏,在挂历或台历上圈出上学日期,每天算算距离上小学的天数。还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上小学后可能需要的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等,更能引发孩子对于上学的兴趣和期待感。</p><p><br></p><p>3.鼓励孩子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p><p>可以和孩子玩“上学”的模拟游戏,家长扮演老师,孩子扮演小学生,给孩子背着书包模拟小学生上学的情景,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角色内涵。</p><p><br></p><p>4.指导孩子确立时间观念,规律作息</p><p>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小学生活具有严格的时间作息、规则要求,培养孩子的作息规律和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更有助于孩子日后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p><p><br></p><p>5.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p><p>★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p><p>★能将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p><p>★能独立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p><p>★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p><p>★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p> <p>注重能力培养</p><p><br></p><p>一、生活习惯培养</p><p>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不能总指望老师,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可以在家这样做:</p><p><br></p><p>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自我管理能力和习惯,如培养孩子的衣食住所,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照顾。教孩子学习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并且热爱和整理书包、教科书、图画书、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擦和其他工具,可以削铅笔、制作简单的玩具等。</p><p><br></p><p>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例如:打开门、窗户、打扫、擦桌子和椅子、在活动、游戏或吃饭前后取出或放回餐具、玩具、器具、书和其他器具。</p><p><br></p><p>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适当减少午睡时间,上午和下午各分配3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以符合小学的生活节奏。</p><p><br></p><p>二、行为习惯培养</p><p><br></p><p>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一个人的坐姿显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成就,好的姿势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p><p><br></p><p>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例:养成有准备的学习习惯,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之前要准备10分钟左右,让孩子准备好水、厕所、教科书、文具等,一旦学习开始,就可以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p><p><br></p><p>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中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p><p><br></p><p>4.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我们应该向孩子们传达讲卫生的重要性,经常洗手,不吃垃圾食品等。</p><p><br></p><p>5.建立学习常规,如:书本归类整理、文具物归原处。</p><p><br></p><p>三、学习习惯培养</p><p><br></p><p>1.良好的听力习惯。提供故事类与科学类图书,和孩子一起坚持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为小学语文(英语)打下基础。</p><p><br></p><p>2.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找一块白板或者黑板,模拟小学课堂的气氛。当然,真实的课堂是在家中体验不到的,游戏只是让孩子提前对小学课堂有大致的了解。</p><p><br></p><p>3.正确的书写姿势。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宝贝们的坐姿、握笔姿势可要规范哦!</p> <p> 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p><p><br></p><p> 很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对待孩子间的差异性!包括:幼儿期建立学习常规的差异性,以及孩子学习起点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孩子平时阅读多,识字多,没有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压力,无形中TA的起点就会很高。而起点低的,只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TA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那TA也会慢慢成长的。家长们切忌揠苗助长,而需要更多地帮助孩子探索出一条 适合TA的、可持续的学习成长成才之路!</p> <p>五个“不”提醒送给大家:</p><p><br></p><p>“不焦虑” 入学存在适应期</p><p><br></p><p>“不盲目” 做好情感与能力准备胜过知识准备</p><p><br></p><p>“不威胁” 来自儿童内在的动力优于外在的压力</p><p><br></p><p>“不包办” 让孩子承担学习的责任</p><p><br></p><p>“不气馁” 暂时的落后是为了更快地进步</p><p><br></p><p>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五个“不”,也希望这些小策略对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能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携手,家园共育,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教育的规律。这样,孩子将会幸福而快乐地奔向学习的殿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