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扶苍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西北处,华泉乡与光明乡交界位置。向西北蜿蜒至桂阳县数一数二高峰——紫顶山,向南经黄岭至泗洲乡。扶苍山与子顶山交合处山势汇聚冲北,直达衡阳常宁市。整个山势雄浑异常,山体高大巍峨,海拔为1428米。山顶植被主要以草甸,地衣等苔藓类植物为主,山腰谷地有大量松树,郁郁葱葱,虽屡次历经山火而不绝。山上怪石嶙峋,巨石奇绝。其中尤以顶部巨石--团山石和稍凹处的三重塔最为妙绝。顶部巨石高达约20米以上成不规则圆体。三重塔是以三块重约数十吨的巨石天然叠合而成,底部小而上部大,巍巍欲坠,动人心魄。更奇妙的是这样的叠石不只有一而有三,三三得九共九块怪石叠成三列(故名九宫石), 前两列石头相互依托,第三列则突兀凌空,悬而不掉,令人拍案叫绝。山顶依托团山石而建一寺庙,全寺由石头构成,石头砖,石头墙,石头瓦,石头屋顶,构成一个富有天然意味的全石质建筑。石屋里面据说冬暖夏凉,有石神位和石碑,在某些石头上可见当年捐赠扶修寺庙的人名。</p><p>至于山名成因说:据《同治直隶州志》卷二十一水道志记称扶苍山为州北界高山也。山东巡抚陈士杰在《重修扶苍山寺碑记》中写道:"府眺四周,独此山昂首唳天,而诸峰如子孙环拥老母,山名扶苍,盖出于此"。因为这是至今唯一还能见到的一篇写进史志记述扶苍山的文字,大多持此说。另据当地传说,山上的石狮、石虎、石庙是女娲补天遗下来的,用来扶济苍生的,因而求雨极灵,是全县的求雨圣地,十分灵验,是扶济苍生之山,得名扶苍山。三是据《衡湘稽古录》认为,古桂阳郡是西至苍梧的苍山之托,是苍天在上的苍穹之扶,实乃擎天之柱,因名扶苍。陈士杰其人参见下面复制资料: .山东巡抚 陈士杰 陈士杰(1825-1893) 字隽丞。清桂阳州(今湖南桂阳县)人。道光五年(1825)生。早岁读书长沙岳麓书院。二十九年以拔贡生选取户部七品京官。咸丰元年(1851〉丁父忧归。翌年率团丁镇压县内李明先、李观龙起义。</p><p>发展咸丰三年初,陈士杰入曾国藩衡州军幕。时鲍超坐法当斩,王鑫违令受困孤城,他竭力进谏营救,使之得以解脱。四年三月,太平军西征入湘,再占岳州、湘潭等地。他以湘潭为根本重地,应“悉兵”赴援。曾国藩采其议,湘潭一战取胜。奉委以主事用。同年冬归营,佐理粮台。是时湘军己攻占武汉,准备进攻九江。因建议巩固水师根据地,驻重兵于九江对岸小池口,未被采纳,后小池口为太平军所占,湘军水师损失惨重。</p><p>稍后,桂阳州、郴州人民纷纷起事,陈士杰故里被焚。从汉口归里,专办团练,意图恢复。咸丰五年(1855)夏,何禄、陈金刚起义军攻占郴州一带,声势浩大。他率团丁与王鑫部合攻,陷郴州等城镇,杀死起义军首领陈材、陈良、李石保等,升员外郎,棠戴花翎。此后被委负责南路防守重任,截留州赋充饷,改乡团为营勇,号广武军。</p><p> 咸丰九年春,石达开部自赣入湘,至桂阳州,拟北上进攻衡州、长沙。陈士杰率广武军驻扎桂阳城北花园寨,阻扼石军进路并使之受挫,石军西走新田。他得擢知府。后又援蓝山、嘉禾、宁远,晋道员。</p><p> 同治元年(1862),陈士杰以曾国藩奏荐,擢为江苏按察使。他以家乡不靖,上书辞却。先后镇压何名彪、李复猷、罗亚诲等起义。四年,加布政使衔。后以镇压鲍超部哗变霆军及收编原太平军士兵,赐号刚勇巴图鲁。</p><p> 同治十年(1871),陈士杰出任山东按察使,因母丧,于光绪元年(1875)始赴职。在任辨析疑狱,平反错案。后因山东巡括文格被劾,牵连罢官。五年起复,署福建按察使,六年升山西布政使。七年擢浙江巡抚,在任增修镇海、笠山港、定海、乍浦炮台。</p><p> 光绪八年(1882),陈士杰转任山东巡抚。时值巡抚丁宝桢之后,曹州、兖州一带,以用人不当,治安可虞,民怨甚多。他在整治境内河患时,来往奔驰,亲自督工,节约费用,但疏于察弊,工程质量低劣,经常决口,引起鲁人不满。十二年夏,因病辞职,赴京另候简用,旋返桂阳。十九年春卒,年69岁。</p><p>《全唐诗有唐末桂阳藉诗人刘昭禹就有《登扶苍山》一诗:"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玄鬓改非难"。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湮没,遗迹无处可寻。只有浙鲁巡抚陈士杰的《重修扶苍山寺碑记》。碑记记载:"晓升望日如箕大,赤珠浴水而出,上有古寺,旧云神虎守门,履尾无伤,庙神金身,传云一夜飞至,水旱所祷,民事甚谨"。文中所说的古寺就不扶苍寺。扶苍寺不知建于何时,依托巨石的造化,一半山墙,一半是上部凸出的凌空巨石,下部是凹进的石穴,深造天成,有明嘉靖、万历时塑像石龛诸记。石壁中的一篇刻记写道:"乾隆间有女尼偕徒来,择庙左竖刻修其,蓦化田三亩,道光中修其屺刻者,越十五年增盖石瓦。咸丰八年,七祠如善诸公恢廊祠宇,并增田若干亩供香火"。从有限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扶苍山寺至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由于文革期间的"破四旧"寺庙被拆,神像、匾额和所有的文物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是断碑残碣。唯有岩上"扶苍山"三个大字依稀可辩。在现代人的记忆中只有是扶苍山南麓的塔林庵,该寺曾盛于明清,曾被称为天下四十八名寺之一,1958年拆毁时有明朝主持楚堂和尚碑记和舍利。拆下来的砖瓦用来新建光明乡政府办公楼,俗称十八间,砖瓦上有的还标注嘉靖十六年的字样。 如何最便捷的去扶苍山:</p><p> 首先,您 必须明白去扶苍山从华泉乡去是最近的。如果 您从光明乡去,那么恭喜您,您要多花3倍的努力才能登上去,而路途风景则完全没有从华泉乡上去的美。从桂阳县城出发沿敖泉,欧阳海,泗洲线直接进到华泉乡。(方杆竹)</p><p><br></p> <h3>九宫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