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成长是一座高峰,母爱是助我们攀登的力量;人生是一场旅行,母爱是身边温暖的灯光....”,随着我们长大,母亲的身板不再挺直,腰背开始酸痛,她只是老了吗?朋友,你是否想到,她可能罹患了骨质疏松症这样一个疾病呢?今天,时至母亲节来临,我们就认识一下骨质疏松症,让你能从这样的角度关心护我们成长的母亲,从这一方面护着母亲挺起脊梁,安享晚年的幸福时光。</p> <h3> 骨质疏松是人体骨微结构破坏、骨密度和骨质量降低、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h3> <h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又一常见慢性疾病。2018年中国的流行病调查数据表明:我国5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为32.1% ,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51.6%。</h3> <h3> 由于骨质疏松症及其跌倒引发的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骨折后由于长期卧床,引起呼吸道感染、褥疮发生,其它慢性疾病加重,最终造成全身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生存率。</h3> <h3> 但是,由于该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民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率非常低,只有11.7%,而成年人接受骨密度检查的只有2.8%,表明重视程度极为不够,提前预知风险和预防疾病能力较差,往往延缓了病情的治疗和恢复。</h3> <p><b>哪些预警信号提醒我们要注意母亲可能罹患骨质疏松症呢?</b></p><p><br></p><p><b>1. 判断是否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b></p><p> 低体重、素食、吸烟、酗酒、户外活动过少、45岁以前绝经、有遗传史、患有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慢性腹泻等、服用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要注意存在这些情况的女性容易得骨质疏松症。</p> <p><b>2. 腰背疼痛:</b></p><p> 腰背痛和全身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但是没有特异性,可以表现为胸腰椎、髋、膝关节等处疼痛,合并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脊柱变形可出现麻木和放射痛。常因翻身、坐卧、举重物等姿势改变而加重,影响日常活动,疼痛持续时间长,使用镇痛药物不能有效缓解。</p> <p><b>3. 驼背、身高变矮:</b></p><p> 长期骨质疏松症引起椎体变形可以引起老年人的弯腰驼背,而发生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则出现身高变矮,就女性而言身高较年轻时可降低约6-8厘米。</p> <p><b>4. 脆性骨折:</b></p><p> 是指受到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时发生骨折,如弯腰负重、剧烈咳嗽、抱孩子、滑倒、甚至坐车时的颠簸都有可能引起胸腰椎椎体、股骨颈、肋骨、前臂、下肢骨等处的骨折。</p> <p><b>如何才能从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呢?</b></p> <p> <b> </b>基础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户外运动,同时50岁以上也应该定期检测骨密度。</p> <p><b>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p><p>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增加富含钙及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充足日照,规律运动,还要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过量食用动物蛋白,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p> <p> 骨骼是钙的“仓库”,充足的钙可延缓骨丢失,维持骨健康。建议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豆制品、新鲜绿叶蔬菜如菜心、苋菜、芥兰、油菜、油麦菜、芹菜等,还有芝麻酱、虾皮等含钙也较高。但要注意虾皮含盐量高,而且老年人胃酸分泌较少,消化功能差,虾皮中的钙并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其次芝麻酱含脂肪及盐较多,高血脂、高血压的病人不能多吃;据调查国人每日经食物摄取钙约400mg,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为1000~1200 mg,因此中老年人还需额外补充钙剂500-600mg/d。可选择吸收较好的碳酸钙、柠檬酸钙等。</p> <p> 维生素D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研究发现它们作用相同,均需经过肝脏和肾脏羟化形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帮助钙吸收、增强肌力预防跌倒的作用。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经过日照的菌菇类等,定期外出晒太阳,尽量选择早晨10点后至中午15点前身高高于影子时晒太阳,露出面部和手脚,日晒时长约为30分钟,每周至少3次以增加自身维生素D合成,但要注意此时涂抹防晒霜、打伞或隔着玻璃晒均会阻挡紫外线,降低维生素D合成效果。对于中老年维生素D缺乏人群在秋冬季紫外线减弱时还需额外口服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维生素D400-600IU,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剂量为1000-2000IU/d;老年人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补充活性维生素D(a骨化醇或骨化三醇),定期监测血清25(OH)D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使25-(OH)D调整至30ng/mL以上。</p> <p><b>3. 合理运动,防止跌倒:</b></p><p> 负重状态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加骨组织应力作用,增强骨强度,运动时关节及肌肉活动会刺激骨膜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活性、骨密度及骨质量,减缓骨量流失,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注意要量力而行,不可用力过猛,注意自我防护,不要做高强度爆发性运动。日常活动需注意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提举物品不要超过4.5kg,也要避免直接弯腰,当扫地或做推拉运动时,要保持双足一前一后分开站立,避免弯腰或扭转背部,将重心平均分配至两足。</p> <p><b>4. 定期检测骨密度:</b></p><p> 绝经后的女性应定期检测骨密度以尽早发现骨量的下降,在社区医疗中心可以选择足跟或前臂骨密度筛查,如果发现T评分低于-2,应该及时到医院做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如骨密度正常,建议每2-3年检测一次,如已经出现骨量下降应每年做1次以观察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及时开始治疗。还需注意如果发生脆性骨折,不论骨密度是否正常,均应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p> <p>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希望朋友们重视这种静悄悄发生的慢性疾病,重视母亲骨骼的健康状况。虽然岁月的磨砺让我们的母亲青春不在,但子女的爱助也能让母亲挺直脊梁,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p> <h5>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