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月底,因工作到滇西北的单位扶贫点走访,历时十天,行程三千多公里,穿行于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间,跨过世界著名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高黎贡山、碧罗、玉龙、哈巴、白马、梅里雪山近在咫尺,先后走进大理、怒江、丽江、迪庆的10余个县乡村。一日之内,可以从海拔几百米的湿热河谷,直抵海拔4000米、白雪皑皑的高山之颠,也可以从树木葱郁、鲜花盛开的平坝,盘旋上升到植被稀少、云雾缭绕的山脊,还可能从繁华热闹的县城,七绕八拐来到偏僻寂静山村,在你想已是山穷水尽时,却又看见柳暗花明,身心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仿佛在穿越时空。</h3> <h3> 走进高山峡谷里那些偏僻却又如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你会惊呼竟然会有人在这里生活。这里曾经是极度贫困的地区,但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助力下,陆续摘除了贫困帽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内心充满着感恩之情。</h3> <h3> 一路行来,在感叹、敬畏人类无限的生存能力时,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博大、原始苍凉之美。虽有舟车劳顿,行路艰辛,但那些高原独有的风景和那些感动人的瞬间,依然挡不住想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的冲动!<br></h3> <h3>——————</h3> <h3> 3月24日,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青禾早村和田心村</h3> <h3> 两个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在政府扶持下,村民依靠发展种植农作物、花椒,养殖肉牛、猪、鸡等产业,人均纯收入9500元,现已全部脱贫。</h3> <h3> 散落深山的白族民居。</h3> <h3> 由于地处偏辟,有的村民小组居住点交通条件还有待于改善,村民出行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图为一名村民用摩托车带着孩子到镇上。</h3> <h3>——————</h3> <h3> 3月25日,怒江州泸水市古登乡尼普罗村</h3> <h3> 尼普罗村距离县城75公里,位于怒江畔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上,人均耕地少、干旱少雨、坡度大,主要居民为傈僳族。政府通过异地搬迁、危房加固改造,帮扶种植当归、百香果和引导劳务输出等扶贫措施,帮助村民脱贫,实现了安居乐业。</h3> <h3>——————</h3> <h3> 一对母子在已拆除的危旧屋址前合影,他们已被搬迁安置到江边地势缓平的新住房。</h3> <h3> 傈僳族男子。他对大山和老屋充满留恋,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环境,政府已帮助他的家庭改造和加固了老房子,他和家人将继续留在山上生活。</h3> <h3> 山脚下怒江边,政府统一建盖的搬迁房。</h3> <h3> 怒江上吊桥。怒江上还有许多这样的简易吊桥,是江两岸群众赶集、交往和通行的重要设施。</h3> <h3>——————</h3> <h3> 3月25日下午,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村</h3> <h3> 沙瓦村距离福贡县城70公里,在怒江边的高山上,海拔2000多米,在没有修通公路之前,从山脚到村里只有人行小道,步行需要三个小时。村里的居民都为怒族,在政府和企业帮带下,他们开始发展养殖、种弥猴桃、开发民俗旅游等项目,增加经济收入,曾经的“直过民族”逐步走向了小康生活。</h3> <h3> 图中小男孩名叫阿大,据说是因为他是村里的孩子王而得名的。在驻村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背诵许多古诗,曾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到“中国诗词大会”现场。</h3> <h3> 政府帮助村里修建的篮球场,阿大和一名女孩在正在练习投篮。</h3> <h3> 怒族小孩。他们身后的板上,写着《大山走出的孩子》。</h3> <h3> 怒族男子。其中戴牛仔帽的男子是阿大的父亲。</h3> <h3> 怒族依然保持着用火塘烧水、煮饭、取暖的习惯,火塘是他们生活社交的重要组织部分。</h3> <h3>——————</h3> <h3> 为解决搬迁到江边安置的沙瓦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问题,政府帮助他们建立了扶贫车间,组织带领他们加工民族服饰、网球等,并负责统一回收和销售。</h3> <h3> 一名跑三轮运输的怒族男子,彻底改变了世代从事农业的生活。</h3> <h3> 政府帮助下建成的“微菜园”,解决了搬迁居民的远离集市、吃菜难、吃菜贵的实际问题,每户一块,基本可以满足每家日常蔬菜的需求。</h3> <h3> 怒族文化展示中心。为保留传统民族文化,不忘历史,政府在搬迁点,专门仿建了一座怒族传统民居,屋内收集了展示了怒族传统生活的工具、图片。</h3> <h3>——————</h3> <h3> 3月26日 怒江州原州府所在地</h3> <h3> 远眺怒江大峡谷</h3> <h3> 怒江畔高山上的民居。左侧为形似皇冠的皇冠山。</h3> <h3>——————</h3> <h3> 怒江畔、吡咯重山西坡的知子罗村,曾是“碧江县”的县城,也是当时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1986年撤销“碧江县”后,这里成了一座废弃的城,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一切都沉寂下来。老城的居民已经很少了,还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受雇留守人员。</h3> <h3>——————</h3> <h3> 3月27日 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金竹村</h3> <h3> 金竹村距离兰坪县43公里,海拔2800米,主体民族为白族、彝族。近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发展花椒、龙胆草、大头菜种植、养殖猪、蜜蜂等产业和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发展教育等措施,村民先后走上了致富道路。</h3> <h3> 交通是阻碍脱贫和发展的瓶颈,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现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民出行,运输更加快捷,有效助力了脱贫工作。</h3> <h3> 金竹村委会。</h3> <h3> 面积约3000亩的花椒种植基地。高山缺水,主要靠人工灌溉,已种植的花椒苗长势缓慢,大约三年后才能挂果产出。</h3> <h3> 白族男子。</h3> <h3>——————</h3> <h3> 通甸镇上的居民。</h3> <h3>——————</h3> <h3> 3月27日,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h3> <h3> 古色古香的沙溪古镇,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它是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镇。</h3> <h3> 古戏台。</h3> <h3> 沙溪老街。</h3> <h3> 虽然古镇已开放,但受疫情的影响,街上居民和游客寥寥无几。</h3> <h3> 两个村民买完果树苗,正在返家的路上。</h3> <h3>——————</h3> <h3> 3月27日晚 丽江古城</h3> <h3> 夜宿丽江。漫步古城,昔日繁华热闹、游客如织的古镇内,在特殊时期,大多店门紧闭不开张,偶尔有戴着口罩的零星游客走过。</h3> <h3> 生意冷清,鼓店的老板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h3> <h3>——————</h3> <h3> 3月28日,丽江市玉龙县奉科镇黄明村</h3> <h3> 途经玉龙雪山。</h3> <h3> 从玉龙雪山流下的水,在这里汇集成一个清澈见底而又宁静的小湖,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蓝月谷”。</h3> <h3>——————</h3> <h3> 黄明村海拔1500-3000米之间,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村落。村民主要依靠油橄榄、石榴、中药材、魔芋种植和山羊、牦牛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h3> <h3> 散布在山间的纳西族民居。</h3> <h3> 村里的医疗、水电、电话网络设施齐全, 纳西族老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空闲时间,他们经常到村委会小聚。</h3> <h3>——————</h3> <h3> 3月29日 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h3> <h3> 行进途中,有幸目睹了著名的金沙江大拐弯,它位于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得荣县交界处,又名月亮湾。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在即将冲出这滇川要塞之时,似乎要舒缓一下脚步,围绕金字塔般的日锥凤潇洒地画上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形成了一处天下奇观。</h3> <h3>——————</h3> <h3> 纳古村地处滇、藏交界处,澜沧江畔,距德钦县城67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以藏族为主体居民,以种植水果、花椒、养殖牛羊鸡为主要经济收入。</h3> <h3> 村里佛寺的僧人,为迎接远方的客人,准备了哈达。</h3> <h3> 着盛装的藏族女子与邻家小儿。</h3> <h3> 藏族妇女。她正准备把政府免费提供的苹果树苗带回去种植。</h3> <h3> 在高山上一块很小的坡地上,一个村民在为花椒苗培土浇水。远处为梅里雪山。</h3> <h3> 正在修建新屋的藏民。</h3> <h3> 澜沧江边的简易公路。</h3> <h3>——————</h3> <h3> 梅里雪山。早晨的阳光,照在卡瓦博格山峰,泛着金色光芒。梅里雪山是藏族心中的神山。</h3> <h3> 返途中,恰遇好天气,静静的白马雪山,一改昨日漫天飞雪,灰暗阴沉的样子,露出了她美丽迷人的芳容笑脸。</h3><h3> 双手合一,许下真诚的祝愿!</h3> <h3>——————</h3> <h3> 3月30日,香格里拉市五境乡霞珠村</h3> <h3> 霞珠村位于金沙江畔,海拔2300米,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村落,村民主要靠养殖尼西土鸡、牦牛,种植药材、核桃等为主要经济来源。</h3> <h3> 藏族老人。</h3> <h3> 一位刚打完酥油的藏族妇女在自己家门前。</h3> <h3> 藏族妇女和小孩。</h3> <h3> 两位藏族妇女在向客人介绍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她们不懂汉语,只能通过其他村民翻译交流。</h3> <h3> 藏族村干部。</h3> <h3> 巴拉格宗大峡谷。现已建成为集民俗,旅游,探险项目为一体的景区。</h3> <h3>——————</h3> <h3> 傍晚的达克宗古城,曾经经历了一场大火的洗礼,现已恢复重建完毕。坡顶上的寺庙和转经塔,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静静的伫立着;古镇内几乎没有游客,只有几个僧人穿街而过。</h3> <h3>——————</h3> <h3> 3月31日,金沙江畔。</h3> <p> 长江第一湾,位于丽江市石鼓镇。严格意义上讲,这里还是金沙江段。自北向南的金沙江在这里,一个大拐弯,转向东流,一直奔向东海。由于位置原因,画面上感受不到“第一湾”的气势,只有高天流云和碧绿如翠的江水,缓缓划过,仿佛在和我们作最后的道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