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4月29日,一位年轻的母亲将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怀柔区教委小教科负责人的手中。通过了解知道,她是实验小学六(6)班一名学生的妈妈,感谢班主任徐桂香老师和实小大队辅导员卢学红老师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捐款上网学习,奉献爱心。</h5> <h5> 这是单个亲家庭,孩子的妈妈独自带着姐弟三个孩子生活。两个姐姐分别上大学和高中。房租、生活费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生活特别困难。疫情期间,家里没有网线,为了不耽误学习,孩子一直都是蹭别人家的网络。孩子上网学习遇到种种问题,网课总是跟不上。班主任徐老师、卢学红老师了解这些情况后,每人为他们资助了500元钱。虽然这些钱对于他的家庭情况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却爱心满满,感动着这位坚强的妈妈。</h5> <h5> 疫情无情人有情,心系学生送温情。这是孩子妈妈送给卢老师的话。卢老师说:“知道事情之后,心里特别不好受,只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一下孩子,给孩子转了500元钱,哪怕是解决一点问题也好。了解到这个孩子学习很努力,希望他能坚强起来,将来学有所成。”</h5> <h5> 疫情无情人有情,爱生如子送温情。这是孩子妈妈送给班主任徐老师的话。这也正是徐老师的日常工作写照。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她都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虽然现在大家不能回到校园上课,师生不能见面。但是,徐老师在线上教学期间仍然让孩子们感受到如家一样的班集体的温暖。让我们走近她,去感受她的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恪尽职守,善待工作,奉献爱</b></h5> <h5></h5><h5> 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疫情当前,她的心上多了一份牵挂、一份使命。积极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成了她最亲密的工作伙伴,微信、钉钉同步开启,填报数据,备课答疑,是她全天候的工作状态。</h5><h5> 在辅导学生学习之外,每天都耐心地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逐一核实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身体状况,耐心与家长沟通。每天早晨记录学生的体温和有无与湖北或出现新冠病例地区人员接触的情况,有新的动态,她一丝不苟地做好记录,上报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控疫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和家长正确面对疫情。不断向学生和家长推荐收看“老师请回答”节目,跟专家学习怎样“宅”家高效防疫和使用电子产品。作为班主任,她还积极与本班各科任教师沟通,做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导工作,并与科任教师一起制定班级教学计划、搜集资源、制定出一系列停课不停学、减负不减学的辅导学习措施。 </h5> <h5> 在做好学校布置的工作之余,徐老师多次主动参与社区防控战役中:张贴防疫宣传材料、检查居住小区居民出入证、测量出入人员体温、记录外来访客信息……3月8日那天,她主动参加了“您歇一天,我来顶岗”在职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行动活动。值勤210分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已经四十多天没有休假的社区防疫工作者们也能歇一会儿,松口气儿,回家吃顿可口的午餐,欣慰地度过了一个“亮丽的”女人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爱学生,关注家庭,捐赠爱</b></h5> <h5> “停课不停学”对一线教师和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对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如何给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呢?徐老师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她说:“如果我考虑多一点,家长困难不就少一点嘛;如果我对学生关爱多一点,与孩子斗智斗勇的家长不就省点心嘛。这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兼班主任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与担当呀。”<br></h5><h5>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她充分摸清每个学生个人情况和家庭状况。班里的一名同学,姥姥家住在湖北省武汉市,属于疫情重灾区。“封城”给一家4口不能按计划回京造成不小的压力。因此,经常与孩子妈妈微信联系询问孩子学习和一家生活状态变成了徐老师的习惯。3月份中旬的一次交流中,得知孩子爸爸因脑梗住进了医院,做了支架,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可把一家人吓够呛,经济上也变得紧张起来。徐老师想要提供帮助,被婉言谢绝了。为了表示慰问,徐老师给转了500元钱,反复几次退回,但还是被千方百计说服收下了。目前,孩子爸爸要在武汉做第二次支架手术,徐老师表示会继续关注他们一家。</h5> <h5> 班里的一名学生家在外地,从小就在怀柔生活,爸爸妈妈都在区统一集团上班。在疫情期间,她的妈妈反复住进医院治疗肾病、脑梗、尿毒症,爸爸要陪护。孩子比较懂事,跟奶奶一起家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徐老师非常同情他们,微信转了500元钱,好不容易劝孩子妈妈收下了。学校发放教材那天,又赶上哥哥从老家回到怀柔,需要居家隔离,懂事的她给徐老师打来电话,说没有人能帮她领书,下午五点发完全班的教材,徐老师驱车把她的那份送到她家小区门口,托居委会人员给她送进去。</h5> <h5> 在调查孩子们在线学习情况时,徐老师发现一名学生家庭条件特殊(送锦旗的妈妈家)。父母离婚,孩子跟随妈妈居住在出租房,他可以去爸爸的租住地用电脑上网学习,但是路途远,要坐车去。爸爸不在家,没人给他准备饭,只能上午半天在爸爸那里学习,下午回到妈妈的住所吃饭。妈妈的手机流量要供三个孩子学习显然不够用,有些网课都上不了。因为妈妈没有工作,一切开销都靠借钱维持。为了孩子学习,妈妈只能用手机接收学校通知和要求学习的内容。得知这种情况,徐老师先给孩子妈妈转了500元钱供孩子用妈妈手机上网学习,不管好说歹说孩子妈妈终于接受了。另外,徐老师又劝告孩子妈妈,可以给孩子带点饭,让他自主按学校下发的居家学习指南去爸爸那里学习。因为孩子比较老实懂事,能做到自主学习,又劝告孩子爸爸,给孩子买几本语数英教辅材料,督促孩子自学,为小升初做准备。</h5> <h5> 后来得知孩子爸爸能管孩子饭了,孩子可以上网学习了,也答应支持孩子学习。得知这一情况,徐老师的心里才算得到一丝慰藉。</h5> <h5> 用徐老师的话作为结尾,让我们一起共勉: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回忆战“疫”其间我所做的只是尽了一名普通党员应尽的责任。初心不会因道路迢迢而改变,使命不会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民一心, 战“疫”溢爱,我们很快会战胜疫情!中国,加油! </h5> <h5>编辑制作:吕永梅</h5><h5>审 核:姚长满 赵 刚</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