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关于开展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护理征文活动-共29篇

雨后彩虹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7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美逆行者</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中医院护士樊玲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中医院发热门诊 樊玲玲</h5></div> 北京时间,早上七点,护士樊玲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br> 从疫情开始,这个女汉子就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疫情开始突然,医院领导当机立断,组建了临时发热门诊,成为县城唯一隔离点,用于新冠肺炎的检测,隔离,治疗。刚开始人手不够,每个人都要从早上七点坚持到晚上10点。“累不累,挺得住吗”“累倒是不累,工作嘛,总得有人做,我年轻力壮,扛得住,只不过。。。”, 说到这里,这个女汉子也难掩害羞:“就是上厕所是个大麻烦”。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紧缺,防护服的穿脱是个复杂的过程,而且穿脱过程容易造成破损。为了节省防疫物资,平常总是叮嘱家人“多喝水保健康”的她,往往一天不喝一杯水。<br> “外边寒风萧瑟,里边温暖如春”,这个从业十年,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谈起第一次穿专业级别防护服的感受说道。由于防护服高度密封,虽然天气挺冷,但跑来跑去,里边竟热出一身细汗。“另外就是佩戴N95了,就像被捏着鼻子,大脑总是感觉氧气不够,刚开始不适应,每天需要张着嘴巴呼吸,一直有雾气在护目镜上,视野也不够清晰,搭档大夫开玩笑说:我们也提前体验一把‘老眼昏花’老年生活”。由于防护设备嘞得太紧,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脱掉防护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筋骨。<br> 刚开始,发热门诊这个临时小集体人手不够,每个人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连睡觉也不例外。有一次晚上十一点下班回到家,科室突然打电话,从疫区回来两个返乡人员,刚躺下的樊玲玲立刻穿戴整齐,骑着电动车赶到医院,冻得瑟瑟发抖。这一忙就是两个小时,再次回到家已是凌晨一点多。问到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个女汉子说道“想孩子”,说完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樊玲玲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一儿一女由婆婆带。由于工作性质,小女儿也不得不强行断奶。每次下班回家,更多的时间也是在自己的房间自行隔离。本着为家人负责的态度,也是出于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的本能,她尽量少地和家人孩子接触。每次孩子哭闹着要妈妈,婆婆就带着孩子,坐着公交到医院门口,远远看一眼。<br> 作为医护工作者,既要有医术,也要有仁心。医院安排樊玲玲到县监狱为服刑人员检测。她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服刑人员而漫不经心,反而更加仔细,过程中还鼓励服刑人员好好表现,争取减刑。用她的话说,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不小心犯错的人那么多,不能一棒子打死,而且,监狱是人群最聚集地之一,更应该认真仔细。<br>  在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和大大的信念,守护着全国人民的健康。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是他们温暖了这个冬天。<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8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奋斗的生命,不老的青春</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感染科 李丽</h5></div> 在疫情爆发,战幕拉开时,她是第一个冲上抗击疫情的战场的。她是一名普通护士,却临危受命,担任隔离病区护理负责人,从科室布局、流程制定到人员培训、物资调配申领、治疗任务安排等,她亲力亲为、因为自信所以从容,因为无畏所以镇定。这就是李丽,在县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她和其他12名请战的医护人员已在隔离病房奋斗了整整2个多月了。奋斗是最美的姿态。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必定是将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充分的人。因为用心开采,生命之花永远绚烂多姿,事业之树永远青翠繁茂。<br> 如果说护理事业是爱的事业,护士就是爱的使者。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有一句名言:“选择了护士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高危疑似患者,她都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同事,把患者记在心间。<br> 2009年她刚上班那年,赶上禽流感流行,她就被安排在传染病区救治过病人;2019年又被医院选派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进修了两个月的传染病知识。用她的话说就是“没事,我心里有底,我比她们有经验,没什么可怕的”。<br> 组建感染性疾病科,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从科室布局、流程制定到人员培训、物资调配申领、治疗任务安排等,她亲力亲为、从容镇定,丝毫没有面对“重担”、面对“风险”的犹豫和慌乱,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护理管理者的素质。艺高人胆大,这份自信源于她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平时不断的积累,当然也有她性格中不为人知的勇敢和坚强的一面。<br> 1月22日,感染性疾病科刚刚完成改造,就收治了全县第一例隔离观察者,万事开头难,由于流程和规范还不是很成熟,收治病人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为此,她加班加点自学标准、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等相关文件,使人人掌握穿脱防护服和自我防护标准流程,从那天起,她和同伴们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房。 <br> 她记得印象最深、最让人担心的一次,是有一位高度疑似的留观者,采集了标本送去做核酸检测,结果要12个小时才能出来,当医院通知所有人下班不要离开科室,等待检验结果的时候,平时“勇敢”的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担忧,两个年纪不大的小护士更是担心的吃不下饭。其实她知道大家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只是害怕万一传染给家人,特别是孩子,那该怎么办?这时她坚定的对她们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只要在接诊过程中把每一步防护措施都做到位,严格消毒规范流程,增强自信,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在她耐心的鼓励和安抚中,大家的情绪都慢慢的稳定下来,恐惧心理也渐渐地消除了。<br> 病人最多的时候,病区里同时住着7位隔离观察者,那段时间,她既要从事病区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又要负责病人的饮食起居、心理疏导等等,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不规律的生活,她的既往糖尿病又犯了,好几次都差点晕倒,不想让别人担心,她不舒服了就自己悄悄的打针和吃药,大家看到的是她取下口罩后苍白憔悴的面容和脱下防护服后日渐消瘦的身影,短短一个月时间她瘦了整整10斤,为此她还开玩笑的说正好减肥了......<br>  燕帽顶在头上,誓言记在心底,辛酸藏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的一颗火热的、滚烫的、跳动的心,一颗对病患无私包容的心,一颗对护理事业无限热爱的心。她和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一样,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敬业奉献,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用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担当。<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9篇</h5><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疫情中最美逆行者</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中医院感染科 孟亚丽</h5></div>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本该和孩子、亲人同聚一堂,祥和过新年,谁知在大年初一的晚上,一声命令,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都义无反顾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你们在过年,我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我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抛家弃子,远离亲人成为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困难,但是疫情面前我们必须舍弃。<br>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我冲到了一线,迅速进入状态,自愿申请加入隔离病房,到第一线去服务。此时没有想那么多,没想孩子,更没想自己的爱人和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是支持我的。面对疫情,自己当然有恐慌,但是更多的是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所肩负的责任的驱使。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钟南山爷爷都做得这么多,更何况现在的我哪,当然除了我,还有许许多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抗击肺炎的战场。<br> 一声命令,我们义无反顾,从白到黑,从黑到白,我们在苦苦作战,疫情扩散迅速,我们更是身负重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紧箍的口罩和护目镜,分辨不出谁是谁,只能看到小小的身躯在人群中穿梭不止。有的身体虚弱,经不起这么大强度的连续作战,晕倒在战场,我也是几经差一点晕倒,但是心里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不允许自己去开小差。我是一名护士,面对疫情,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还困难重重,但是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听闻武汉出现疫情,北京朝阳医院的童朝晖教授第一时间就赶到武汉开展工作;同样听闻武汉疫情的钟南山院士,亦是第一时间选择逆行奔赴武汉,并以一张高铁上疲累睡去的最主流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他们大多都是十多年前参加SARS的救援者,虽然时光流逝,病毒的病原体在变、传播地在变、蔓延趋势在变,但他们的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没有变,他们与病毒斗争的勇敢决心没有变,他们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正是他们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斗志、一份勇气,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踏实感,体现了“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作为小县城中渺小的我们,更是要义不容辞,去贡献自己的力量。“逆行天使”是铿锵有力的脚印,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这群普通却不平凡的人选择了逆行,选择了前往隔离病区一线,用担当践行“白衣天使”的初心。在疫病面前、在国家危难面前,我们毫不犹豫地穿上防护服,逆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一双普通的脚走出铿锵有力的脚印。<br>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更好的明天,铭记着初心、担负着使命,选择了“逆行”。无论是疫情战场上的“新兵”,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跟死神抢人罢了。”与病毒交锋,您总是战斗在最前沿。与死神擦肩,您的目光只投向“战场”。每一次“总攻的号令”响起,您的背影无惧无悔!虽然困难重重,但你总是坚定信仰,再难,也要扛起“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主动请战、按下手印、告别家人,24小时待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每位患者诊治。此时,“冠状的风”带着“逼人的气息”拂过江城大地,沿着时间的赛道讲述着一个个出生入死的青春故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希望早日打赢这场战争,让我们能回家吃一顿安心饭,睡一个安稳的“自然醒”!大爱之行必遇有大爱之人!“你们在过年,而我们在过关。”这个春节,我争分夺秒奔跑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主动请缨加入隔离病房第一线,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硬战中,我们奋勇争先,不顾生死。奋战疫情一线,为国民穿上“防护服”。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这个“恶魔”面前,我们毅然决然加入奋战疫情的队伍,在疫情面前,我们没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安危,没时间去安慰担心我们的家人,没时间去享受春节的团圆喜悦,主动签下了请战书,奋战在疫情一线,没日没夜地致力于为病毒感染患者脱离危险。在这个不平凡的鼠年春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逆行天使”是最主流的画面,是最美的。<br> 固牢防控保障,为人民辟出“隔离带”。随着病情的蔓延,每日更新的全国疫情情况地图上红色区域(表示有确诊病例)在逐渐扩散。但令我们欣慰的是,许多人员取消了春节假期,在各省、各市县、各乡镇的批示下,深入社区、乡村,采取关闭各类可能聚众的公共场所、高速口设卡测体温、关闭卖野味的农贸市场、统计武汉返乡人员、大力宣传预防措施等方式,为人民拉起“隔离带”。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还应该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向周围的亲戚朋友传达预防新型肺炎的小知识,过一个特殊的春节——少串门,少聚众,勤洗手,戴口罩,不恐慌,不传谣。 预防肺炎,从自己做起;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br>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疫情面前,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能做的就是“宅”在家,这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支持。白衣天使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我始终奔走奔走在第一线,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我们的委屈和不易,也只有自己懂,相信等到春暖花开山花浪漫之时,看着“花丛中”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0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一种精神——人道主义</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感染科 吴晓珍</h5></div>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br> 但我所了解的更早的含义,源自中国的战国时期。庄子曰: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无情,人道有为,心常宽,上善若水,任方圆。<br> 二零一九年,这个公历纪年将被重点载入人类史册里。起初,我在网络社交平台里,了解到武汉有种不明原因的肺炎,感染率很高,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会一步步进展到封城、停工、停产的地步,并且成功的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恐慌。我院对此,紧急成立疫情指挥部门,并宣布成立隔离病区,为抗疫工作整理战场。<br> 腊月二十九,武汉全面封城,当天下午,我接到通知,腊月三十早上八点到办公室参加新冠肺炎的知识及防护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这次疫情有了初步正规的认知,为这次备战做好了心里准备。阴历二零二零年正月初五,我被临时抽调到这个病区,刚来到这个科室时,我有些惶恐,惶恐的不是怕自己被感染,而是对于一个新事物的未知性。随着抗击新冠肺炎文件一个接一个的下发,我逐渐了解到目前形式的严峻性。因为都是有符合症状的隔离观察人员,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时刻告知我们要做好每次进出的防护。科室安排的人员少,只因为要减少接触人员,我们两人一组,两班交替,24小时轮流上班,只是为了减少来回路上所花费的时间,每次做核酸检测,我们都自觉在科室等结果,我们是县级医院,因医疗条件限制,必须送到市里检测,往往结果出来都到七点左右了,等到结果,大家才能放心回家。同事家里都有老人小孩,我家只有因疫情被阻挡在县城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同样在医院上班的姐姐,每次不管我下班多晚,他们都在家里等我,等我安全回家,他们才去睡觉,虽然上班时间长了点,但是每次想想自己的工作性质,感觉辛苦算什么,起码自己能骄傲的对自己说:我可是这片疆土的守卫兵!<br> 随着疫情确诊人数上升,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紧急行动,十天建成一个医院,两面开工,并临时组建四个方舱医院,各省抽调人员组成医疗队,自愿驰援武汉、驰援我们的湖北同胞,一幕幕感人的事件在竞相上演。我们科室也积极向医院递交申请,请求支援湖北,而医院也在经过一晚的思考决绝后,确定了名单,得知名单上有我的瞬间,我的心情,难以言表。我爷爷的祖籍是湖北省十堰市的,做为单身的我,针对这次疫情,我感觉我要比同事更有义务加入前线,更应该去到战斗。医院更是为了积极配合,抽调感染科的主任,对我们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反复训练,按要求人人考核过关。训练,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原有就不轻松的工作基础上,抓住休息时间进行训练,虽然辛苦,可是面对着一张张无怨无悔的稚嫩脸庞,那种信念,就足以扫掉我的所有疲惫。<br> 遗憾的是,我们单位属于传染病的定点防治医院,所以首批人员没有我们,但做为备选人员,需要随时做好准备,我还被妈妈询问,为什么人家都出发了,我还依然在这里,不得不说,我的妈妈也是很可爱啊。前方抗疫捷报频频传来,从第一个方舱医院关舱到第四个方舱医院关舱,国家宣布,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所有驰援人员回家休养,并以最高规格礼遇。当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失落自己终究没有到达真正的前线,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经过前线的艰苦奋斗,快速的扼制了疫情的蔓延,换来了后方的稳定,相信类似这种无用武之地人,还有很多,但最终的胜利,都被我们所见证!<br>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捍卫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选择勇敢“逆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疫行动,所彰显得人本精神和天下情怀,闪耀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光芒,尤记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说过:“如果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句活足以证明世界上对我国抗疫工作的高度肯定及赞扬,我相信,坚守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国家,也将被加倍珍视。<div><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1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以吾辈青春,守护盛世中华</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感染科 马连红</h5></div>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场疫情,暴发于“九省通衢”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r> 1月22日晚上院领导语气沉重向我们传达了疫情情况,告诉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全面打响,无人可以例外,无地可以旁观。全县唯一的隔离病区设在我们中医院,我们要配合做好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也要做好支援湖北的准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体同事都行动起来了。一封封请愿书,按上红手印的请愿书递交上去。一项项准备工作陆续开展......<br> 2月7日, 是我进入感染性疾病科的第15天,突然接到去徐家湾急诊高度疑似病例的通知。面对突发情况,也曾恐惧,也曾担心。但当意识到自己正在被需要时,心里在想“该做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不能个个都躲着。个个都逃避,那些患者该怎么办呢?”反而就没那么怕了。迈出去接诊的第一步,克服晕车、恐惧心理,安全接回患者。<br> 核酸采集工作,是一项近距离道德危险工作,每次距离患者的口鼻不到20厘米,那是离病毒最近的距离。近一些、再近一些,才能把病毒狰狞的面目看清。患者有可能把飞沫喷到面罩上,危险随时存在。为了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为患者的康复奋斗。<br> 作为支援武汉第二梯队,我们请战,随时出发,最后虽然因疫情发展形势,虽然没去,我已然知道形势严峻,在自己岗位坚守。我们只是普通人,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优秀的是这个群体。我们也有恐惧 我们更懂,我们也有家人 家人支持理解我们也有疲惫,但当我们被需要时,我们义务反顾。<br>  伏牛山的连翘花开了,珞珈山的樱花也开了,从来没有哪个春天,让我如此期待。武汉如约绽放的樱花,与伏莘川大地上千千万万袋料刚长出的花菇小芽一样,展现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我们医护人员同全国人民一道,再次战胜了病魔,挽救了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我们浴火重生,要爱,要生活,要把眼前的一世当做一百世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守护生命。愿以吾辈青春,守护盛世中华!<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2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斗的我们 闪亮的星</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感染科 陈静</h5></div> 一颗星星刹住车,照亮你我。每一个战斗的你,都是一颗闪亮的星,千万颗星,点亮夜空。<br> 正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入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自己在电视节目上也关注着湖北疫情的复杂发展,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疫情发展的这么快,传染率如此的高。<br> 在1月21日晚9点,正在急诊科值夜班的我突然接到医院的通知,紧急会议.......,在会上院领导传达了疫情的发展,电视屏幕上的一幕,突然与一个远在偏远县城的我联系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突然,毫无心理准备,但是在急诊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我毫不犹豫的冲锋陷阵,没有退缩,只有前进。<br> 我们医院是传染病定点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在一夜间全部就位。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人都只有一个信念,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才是真正的战场,白衣执甲,冲锋陷阵。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尊严。<br>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隔离病区,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疫情的担忧,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没有现成的规矩可循,一切都是全新的,全新的科室,全新的规矩,但是既然选择,那就站在那里,战斗在那里,不胜疫情,决不罢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摸索中前行,不怕困难,就没有困难可以打败。<br> 在隔离病区的2个月的日日夜夜,在恐惧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在武汉告急时,我们向医院请战,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疑似高危病例入住时,我们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背后的父老乡亲,守卫家乡,守卫我们卢氏的一片净土,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br> 我们不是一个人,一颗星星汇成大海。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在努力工作,不顾风险。从院领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区,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战斗员,都是奉献者,每一个战斗岗位都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每一个党员先锋岗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引领我们前行等方向。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是一颗最美的星。<br> 一颗闪亮的星星汇成医疗救援的星海。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们夜以继日抢救病患,始终坚守临床第一线,视患者如亲人,细致入微照护患者和疑似感染者,给予心理疏导,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生命防线,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和应急能力。<br>  战斗的我们就是一颗颗闪亮的星,一颗颗闪亮的星汇成了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div><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3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使命担当,永不停战</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急诊科 李艳粉</h5></div> 急诊科在每个医院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就像防洪堤坝的坚石,每一次潮涌最先冲击到的都是它。<br>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卢氏县中医院急诊科全体员工面对高风险,毫不退缩,坚守岗位,日夜奋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可以,我报名。”在疫情面前,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前线,毅然签写了请战书。<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疫情突至 冷静应对</b></div> 疫情当前,作为卢氏县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李小娜更是忙的焦头烂额,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她既要解决人员不足、防护物资紧缺等问题,又要随时协调处理医院里的各种突发疫情防控问题。<br> 疫情发生时,医院下达指令,科室里临时取消输液大厅,设立发热门诊,完善预检分诊,医院气氛陡然紧张。<br> 特殊时期,防护物资短缺,护士长李小娜为了防止我们疏忽大意造成感染,每天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在不浪费的原则下严加把关严格要求做好防护。医务人员感染,就意味着防疫失败,我们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抗疫指令,圆满完成抗疫任务,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br> 面对每天高强度的工作量,加班加点已成她的家常便饭!没有公婆,丈夫复工。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成了她心头的痛!为了工作,为了抗疫的最终胜利,她为此牺牲了许多。每次加完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神,家里满地的零食袋,还有来不及收拾的屋子,孩子脏兮兮的衣服…她的心里就隐隐作痛,眼泪就情不自禁,也不争气的留下来!面对工作,面对压力,她任劳任怨没有喊苦叫累,但是面对无人照看的两个孩子,她总感觉愧疚许多!…<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负重前行 坚守一线</b></div> 急诊科虽然没在风暴中心,却一直在风暴前沿。随着疫情发展,每一位就诊的急诊病人,都有可能是隐形的传染源。面对高风险,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120司机,义无反顾,全部坚守在工作岗位。<br> 因为疫情,各村口封路,客运班线停运。急诊科120出诊量一下子比往常多了许多,并且每次出诊回来对车辆,担架,物品进行仔细反复消杀,护士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许多。大年三十,万家团聚,急诊科里灯火通明,值班医生和护士严阵以待,不时还有急诊患者就诊,这个疫情笼罩的除夕夜特别凝重。电话铃一响,120防疫救护车立即全副武装出诊。街上门店关门,也没有外卖,方便面成了他们三餐的标配。甚至120的铃声一响,刚泡好的面还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地放下筷子出发了……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他们也寻以为常!但他们没有怨言,毅然选择坚守!<br> 有人问我们,面对疫情,面对恐怖的冠状病毒难道不害怕吗?我们淡然一笑:“说不害怕是假的,开始我们也很担心,但是对自己的的操作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我们是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是我们的职责,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br>是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急诊科的“战士们”许下了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r> 我们坚信:只要携手并肩,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共同守望,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此刻,春上枝头,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div> <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4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因为有你们</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康复科 赵晶</h5></div> 新冠肺炎病毒的突然出现,打破了本该祥和、热闹的春节,病毒肆虐地侵蚀着整个神州大地,恐慌像阴霾弥散着整个空气,此时此刻,有那么一群人,像一束光,逆行而上,照亮了黑暗的大地,你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医护工作者。<br> 你们也是普通的平凡人,没有坚强的铠甲,没有超乎寻常的免疫,你们也会感染,也会有生命危险,你们有的甚至还是一群孩子,但是换了一身衣服,你们就是战士。严峻的形势、肆虐的病毒,每天不断增长让人揪心的数字……一切的困难都没有让你们后退,一封封亲笔书写的请战书、一颗颗赤诚的救国救民心,关键时刻你们一裘白衣挺身而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每天与死神赛跑,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生命,守护着千家万户。你们谁说:“我们是去赶一场大考,出题的不是我们,我们是去赶考。”是一批又一批的你们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疫情的控制。<br> 疫情就是冲锋号,你们瞒着年迈的父母,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依依不舍地和恋人分开,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最前线。作为医护人员,你们本该最熟悉新冠肺炎的危害,但是一颗赤子之心早已忽略了所有亲朋好友的劝告不要去冒险的声音,为了工作方便,你们有的剪掉了多年的长发,手掌被捂的发白、起皱,防护服勒的你们满脸的血印…<br> 其实,这世界上那有什么英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就如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莎所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你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了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br> 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的希望。<br>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你们,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你们是最美逆行者!<br><div><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5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致敬最美逆行者</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外科 耿亚楠</h5></div> 2020年的春节,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发起了猝不及防的闪电战。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大年初二,我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时,接到医院领导的紧急通知,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接受领导安排抗击疫情防控工作。一夜之间,疫情已经开始大张声势地恐吓着每一个人,满县城已经进入高度防控状态,各道路、小区全部封锁,各大新闻媒体满屏的都是疫情进展的情况,周围的人们思想也紧张起来,都在不断地寻找着抵抗疫情的各种办法。药店更是人满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价难求的精贵物,顿时商场、单位、各种场所全部停运,即是出门也要做详细登记,测量体温,戴好口罩,做好登记。一时间人与人之间都在用戒备的眼神互相扫视着对方,以此冠状病毒给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br>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我们作为医户人员更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院长及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认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和可怕性,领导们亦是坚守阵地,在最快时间展开防疫培训工作,医院门口,科室都进入高度防控状态,减少医院的人流量,对在院人员发放防疫口罩,并不定时做体温测量登记。并成立防疫培训班组,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在不断的学习、练习重复着防疫医护用品使用、穿戴的每一个动作,随时做好准备着前去武汉支援前线,我也成为防疫培训班组的一员,每天都在全神贯注的学习着疫情防控的知识要领,每天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其实当我听到我们有可能要去前线支援的那一刻,我有过犹豫,有过担忧,因为这是一场关乎于生死的战争,可是每当我看到那些感染者无医可从、无院可住,武汉严重缺乏护理人员的时候,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我要时刻准备着,谨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句铿锵有力的战斗宣言。<br> “因为我是医护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的使命就是救人于危难之中,减轻痛苦,拯救生命。在前线奋斗的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我们的同行都在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br>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看着同行这些白衣天使为了挽救陌生的生命而消耗自己的身体,心里也充满了感动,更是很多同行牺牲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才是最美的“逆行者”,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群守护大家的“逆行者”。全国疫情高发期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从大家到小家众志成城做好了疫情防控,切断。从根本上控制了传播,这是人心所向、共同抗敌的最佳表现。<br>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小蓝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br> 近期,在全国上下人民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下,疫情基本稳定,各行各业也开始恢复,而同时在我们的相邻国家,还不断的存在着疫情的传播和失控,这告诫我们虽然稳定但不代表彻底消除,我们的思想并不能松懈,此时全国各地各医院的白衣天使们还一样在辛苦值班、防控,他们亦是为了保一方人民的安康,没日没夜的交替转换。病毒的降临让我们落泪,这泪绝非害怕,而是感动。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逆行者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去挽救别人的生命,去为祖国搭建一道安全的屏障。<br>  正因为有这群最美“逆行者”冲在前方,用他们凡夫俗子之躯筑起坚实的防护堡垒,十四亿国人才多了一份心安。这些不惧危险,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他们用一颗颗热忱的医者之心诠释了人性最无价的一面—担当、大爱。虽然你我素昧平生,但作为同行你已成为我心中的英雄。<br>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你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作为同行我也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由衷的向你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你、我同是逆行者,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br><div><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6篇</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美逆行者——王瑞娜</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外科 樊玉娜</h5></div> 一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考验着党,政府和人民应对风险挑战的决断力和行动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是战斗。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她临危受命、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她就是护士长王瑞娜。<br> 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全国病例数持续增加,全国各地逐渐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月21号河南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25号河南省防控新型肺炎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腊月二十七,正当人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兴高采烈准备阖家团圆的时候,王瑞娜护士长临危受命,撤离原来的科室,成立预检分诊科室。在腊月二十八,她正式的带领预检分科工作,由于人手不足和科室的临时成立,开始只有三个人,她们要负责所有进入医院的人的体温排查,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组成了12个人的科室,每组2个人,每天24小时昼夜坚守在医院保留的唯一入口处,连续工作了几十天,算下来已超过了约1800个小时不止,累计检测分诊超过1.9万人次,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重复不停的问话。尤其是晚上值班,晚上十点到早上八点,这些医护人员在大厅值班一站就是一宿。护士王瑞娜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嗓子都哑了。<br> 预检分科的护士带头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值班、量体温、消毒、隔离宣教、排查,严防死守,-个细节都不放过!每天按照护士长的安排,戴口罩,勤洗手,适当通风,保暖,加强护理,严格消毒,比平常更加仔细地用消毒液配比擦拭每一个地方,坚决杜绝病菌的产生,织密疫情防护网。疫情暴发使门诊大厅入口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br> 在人人闻“疫”色变的情况下,她和同事们却毅然决然地坚守在定点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他们身着防护服防护服、带着口罩、乳胶手套、全副武装,手拿红外线测温仪的医务人员会耐心的给每一个测体温,如若体温正常、无流行病史才能进入,否则就会被送到发热诊室。他们分组参加培训,认真记录笔记,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应用到防“疫”工作实践中,把好全院疫情防控第一关,对每一个到医院的人都不厌其烦、认真仔细的询问、测温、登记。他们不辞劳苦,尽职尽责,高标准做好检测分诊工作。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不漏查每一位就诊患者,不“放过”每一个进院的发热病人!嗓子哑了,双腿肿了,天寒夜长,大年初一到初五尽管每天只能吃上一两顿饭,但他们毅然认真坚守......这群守护医院第一道关口的战士们,最大年龄36,最小年龄22,平均年龄27,大部分都是90后,在父母面前还是撒娇的孩子,但是在疫情来临之际,他们是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br>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生命重于泰山。36岁的王瑞娜不仅是护士长,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身患重病父亲的孩子,她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她也知道自己应该照顾父亲。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医护人员,他们留在抗疫一线,疫情如此凶猛,他们怎么可能不怕,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国家有难,就应该挺身而出,暂且把小家放一放,保卫大家。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幼小子女,各种牵肠挂肚只能搁置一旁,将生命交给同事,予以社会希望。 <br> 疫情肆虐,无情夺取人的生命,在病毒面前,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显的是那么的弱小,恐惧、担忧的心态在所难免。但是,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坚持在一线,越来越多穿着白色大衣、带着口罩的天使们出现,一步一步走进病患身边,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把病人的生命从死神身边拉回来,人们的心就定了下来,仿佛有一堵防范病毒的隔离墙在守护着他们,人民群众在墙的后面,而那些白衣天使们却勇往直前的站在了最前面,是他们给了大家希望,更是给了疫情下难能可贵的安全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是时代英雄,是人们的战士。<br>  习主席说:我们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在院领导的指挥和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众志成城!我坚信,在一线同志的坚守下,在无数隐形“战士”的紧密配合下,在你、在我、在无数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猖獗的疫情很快会过去,华夏大地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div><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7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使--把爱撒播在人间<br></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给奋战在医务战线的白衣天使</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卢氏县中医院骨科 任小娜</h5></div> <h3></h3><h3> 天使,是美的象征,我们渴望成为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护士,这个平凡的职业,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因为她们身着美丽的白衣,而是因为她们凭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br> 当2020年的雪花急切地亲吻祖国大地,当盼望团圆的脚步穿越山水扑向故土的家门,有谁能想到,一个我们不曾认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悄然来袭,让一个个毫无防备的鲜活躯体躺进了隔离病房中,本该红红火火的新春佳节,第一次关上了迎接亲人的大门,本应热热闹闹的城市乡村,骤然变得行人寥寥、寂静无声,看不见的病毒从疫区播撒开来,越走越近的死神让不知所措的人们感到了恐惧和寒冷,然而,危难中,我们来了---逆行的天使。<br> 作为一名护士,我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我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我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但,我无悔!<br> 若有人问我:“世界上谁的手最美”?我会自豪地回答:“是我们护士的手”。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同的职业,就有多少不同的手:农民兄弟的手,是呼风唤雨的手,像地图一样刻满了大地的渠道、丰收的田畴;而我们护土的双手,就是美丽的白鸽,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时时刻刻做到轻、准、稳,盛满着人间的情意、生命的温柔……<br>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冷静、无畏、勇往直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来不及与家人团聚、告别,背着行装、带上医疗装备,从全国各地登上了专机、高铁,匆匆踏上了前往疫区的征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白衣天使。<br> 若有人问我:“世界上谁的微笑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回答:“是我们护士的微笑”。在病人呻吟时,护士的一个微笑能让病痛减轻,能温暖一颗因疾病而变得冰冷的心,能使绝望的病人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br> 当武汉疫情牵动着祖国十几亿人民的时候,我们卢氏英雄儿女,美丽的白衣天使张闪烁一行七人踏上了前往疫区的征程。“亲爱的,你放心,家里有我在,你要多多保重”“老婆,你去吧,我们等着你平安回来”“平安回来”——此时此刻,这四个字,饱含着卢氏山区14万父老乡亲的的深切叮咛,每一条从武汉发回的疫情信息中,每一个从疫情传回的声音中,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看着你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内是汗水湿透的血肉之躯,在疫情战场上不能吃喝、不停忙碌,直到精疲力竭躺在地板上沉沉入睡的脸上,留下的是深深的勒痕,一次次换班进入隔离区,透过护目镜,我们看到的一双双坚毅的眼神,透过防护服,我们听到的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那坚强的话语,这赤诚的心声,让我们动容。<br> 若有人问我:“世界上谁最美”?我会自信地回答:“是我们护士”。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打针、发药、铺床、输液,我们在苦中呵护着生命;交班、接班、白天、黑夜,我们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轮回;在病患家属的期待和焦怨声中,我们守侯着一个一个身患疾苦的病人……我们是捍卫健康的忠诚卫士,是我们为病人减轻痛苦,驱除病魔,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功绩,我们在“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疫情斗争中的贡献,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面对人们用“白衣天使”来表达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我们无愧!<br> 姐妹们,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她让我们理解了活着就是一种美丽!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们更加美丽。让我们在护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新的风貌,创造新的业绩,让青春在白衣下焕发出绚丽的光彩。</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