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那点事

叶梗

<p>1370天,我在连队的时日 不算长但终生影响。不须想起,未能忘记。</p><p><br></p> <p>这是徐州知青在六连唯一的一张集体照,背景是后仓库。</p><p><br></p> <p>后仓库</p><p>经过2天多的汽车颠簸,我们被牛车送到连队后,当晚就集体睡在后仓库。当时里面堆积着满满的棉花包,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棉花包有80厘米见方吧,麻披织就,里面装满晒干的棉花。肯定是太累的缘故吧,大家将各自的被褥草草摊铺在棉花包堆上,躺下不久多已进入梦乡。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我被热醒,原来是被褥和人整个的沉入棉花包堆里,上下左右都被棉花包裹,能不热吗。我从棉花包堆中爬出来,没顾上看看周围,倒头又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被一片吵闹声惊醒。睁开眼睛,天已发亮,只见多人站在棉花包上,一边拍打着自己的被褥和身上,一边吓得尖叫。我定睛一看,立马起来一身鸡皮疙瘩。原来,大家的身上、被褥上全都是红红胖胖的虫子,密密麻麻、在不停地蠕动着(后来知道它是棉铃虫,由于人体的加温,将它们唤醒,纷纷从棉花包里爬出来,钻进被窝,爬到身上)。就这样,我们在后仓库用眼泪和哭泣迎来连队生活的第一缕阳光。</p> <p>武装排里一、二事:</p><p>后仓库曾是我们武装排的男生宿舍。“床”多是由无锡知青老金和三毛搭建。就近砍些柳树枝干,锯成1米左右木桩,一头削尖,砸进地里,两个一排,间隔60厘米样子,上面横放一根,用钉子钉住两头,成为床架。两个床架上竖铺垫一张卷为几层的花帘(用芦苇编就,主要用途是晒棉花),这就成为我们睡觉的床啦。时间一久,有些枝干会发芽,头边长树,那是笑话,不提也罢。</p><p>武装排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平常夜里值班,农忙时参加劳动,遇有突发事件充当突击队或安全保卫,那就不能用一个忙字来形容啦。记得70年的一次长江大汛,潮水冲跨堤坝,我们在营首长的带领下,一个个跳进湍急的江水,手挽手、用身体组成人墙,没去想有无危险,更没有人选择退却。大坝围上,条田保住,可我们的疲劳也达到极限,在集队准备返回连队时,一个知青站着就睡着啦,肩上扛着的铁锹滑下来铲伤后脚跟。。。;连里✘ ✘在家中自杀(开始怀疑是他杀),保护现场、到河里摸“凶器”,最后用牛车拉着尸体去长江边掩埋等等,少说也有十多小时吧,武装排人人都处于紧张待命中;再如看管✘ ✘ ✘,24小时轮换值班,不但有蚊子整天陪着,时刻和你紧密接触,还提心吊胆怕出事,连眼睛也不敢眨。但怕是没有用的,后来还是出事啦:有一天我值白班,他在吃中饭时,趁我不注意,迅速将筷子插进嘴里、用板凳猛的砸进喉咙,鲜血立刻噴出。。。当时情景现在想起来还觉后怕呢。</p><p><br></p> <p>豪气满满</p> <p>青春永驻</p> <p>则记</p><p>(1)、当地的“二等车”</p><p>所谓“二等车”,就是自行车。当时它不但是交通工具,也充当生产工具、运输工具等,用途可大啦。我常见有人用自行车装载芦苇。足足有三、四米高,双臂也搂不过来的两捆刚刚割下的芦苇,用绳子将它们绑在自行车后架两旁(下面稍稍离地),少说也有一百多斤吧,人骑在即狭窄又起伏不平的田埂上,优哉游哉,堪比玩杂技,不能不让看者佩服。我见过用自行车抬棺材。两部自行车一前一后,中间绑着根粗棒,棺材用绳子捆绕在粗棒上固定牢,两人载着棺材骑行,看似毫不费力。至于用自行车带死人,就比较简单啦:后座上绑根棒,将尸体往棒上竖着一捆,就ok啦。这是步行到海门看“卖花姑娘”回来的路上亲眼目睹,绝不会有假。至于知青往返南通等地,“二等车”就是“出租车”,大家都经历过吧,屁股窝在后座上,手里抱着不少东西,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颠簸着,那滋味不是太“享受”吧。</p> <p>(2)、老职工家的灶台</p><p>知青在农场时吃食堂,多不自己开火烧饭菜,而老职工则不然,都有自家的厨房。厨房内有一灶台,用砖泥堆就,表面用白灰粉刷后,其上绘一些吉祥图案,很具特色。灶膛在下方,内可填放一些棉花杆之类的秸秆做燃料;烟囱在上,可通过墙壁或房顶将烟排出;台面上有一、两口锅,用于烧饭或炒菜。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用的锅盖过去多为自己制作的木盖而不是现在照片上的这种。木盖多用棺材板改制,据说可以辟邪祈福,保佑他们丰衣足食。那地方的丧葬风俗特别:人死装殓后棺材不下葬,而是将棺木放在地面一年后,再打开棺材将里面的遗骸等放入一个坛子内,将口封住后再将坛子埋在地头上,一半在土里,一半露出地面。至于用过的棺木,就来制作如锅盖等了……</p> <p>(3)、路边的“公共厕所”</p><p>农场里的厕所也别具一格:在地上挖一坑,放入一口大缸,缸上装有一把或几把类似椅子框架的板凳,人坐在上面大小便。里面的粪便多了,有人会将它挑去浇田。这种厕所是不分男女的,常见一些男女老农工围坐在一个坑旁方便,有说有笑,很是自然。早先周围没有围拦之类遮挡,后来知青不习惯,才开始有了一些改变,如用芦苇将四周遮挡一下,照片中的这种砖砌围墙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p> <p> 沁园春 狼山</p><p>旅经南通,初登狼山,极目山巅。看长江东流,白浪滔天;水近天远,山居其间。小船搏击,扬帆向前,遥遥云天征途远。行驶难,漩涡浪涛卷,何处礁滩?</p><p>独游倍感群欢。忆家乡云龙山登临,正是好春天,水静花鲜;各叙报复,心潮滚翻,互相扶持,亲密无间,笑语回响震山川。面西北,想亲密战友,哪天重欢?</p><p> 1972.1.于兵团六连连部</p> <p> 浪淘沙 南通农场</p><p>望莽莽平原,鹫鸟高展,长江围绕狼山边。历尽千古英雄汉,雌雄怎辩?</p><p>军垦宏图现,发奋苦干,阵阵战歌冲九天。绿茵铺地粮万担,鱼米江南。</p><p> 1972年5月25日写于连部</p> <p>有感苏通大桥通车</p><p>据有关报道: 2008年6月30日上午10时30分,苏通大桥建成后正式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位于苏嘉杭高速公路北端的苏通大桥,全长32.4公里,从大桥贯穿,跨越长江只要7分钟,南通到苏州的车程也只要1个半小时了。</p><p>相信,曾在南通农场生活过的知青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必竟在桥的那一端,曾经战过天,斗过地,出过力,流过汗,有过忧愁和喜欢,最后还毫无保留的将自己青春年华留下。怎能忘,春寒料峭,脚踏冰冷的水田縟秧苗;夏日炎炎,身着长衣在棉田拔稻草、捉虫打农药;秋高气爽,汗水伴随着喜悦收稻谷、采棉花;寒风侵袭,冰天冻地筑坝围垦挑河泥、拔花梗……一切的一切,还是那样的清晰,常留心头难以挥去。</p><p>让苏州知青难以释怀的,还有那探亲往返的路上。从连队启程步行或坐“二等车”(自行车的后座)到张芝山、然后到中心队乘汽车到南通长途汽车站、再换公交车到南通港。急急忙忙赶到码头去买船票,上了船,仅过江就要一小时,再乗汽车到苏州,顺利的话,路上最少也要一天的时间,如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一耽搁,那就必须在码头过夜、这又当别论了。从苏州返回农场,一大早就要赶到南门老汽车站,坐二个多小时汽车到十一圩,然后轮船摆渡到南通,接着又是来时必然的重复。那时的摆渡船不大,逢年过节,往返的知青多,船上人挤人,行李压行李,那拥挤,那汗水,那味道,那心情……一言难尽,当时就有人发出过感叹——什么时候苏州和南通之间的长江上也能架起一座桥梁该多好?</p><p>时隔30多年,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不但有了苏通大桥,而且该桥创下四项世界记录:跨江大桥长8164米,大桥主桥跨径1088米,成为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至2.8米的群桩组成,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桥塔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为世界最长拉索。</p><p>天堑已成通途,往事只能在回忆时再现。苏州和南通的距离拉近了,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可能会有更多当年的知青,通过苏通大桥,用最快的速度,再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来看看,必竟这里留下过知青太多的回忆。</p><p> 写于2008年7月1日</p> <p>回访连队</p><p>2014年5月5日,几好友相约来到阔别30多年的南通农场,受到老连长、王排长等人热情地接待,相互交谈阔别后情况、相伴来到原来连队所在地,大家都很激动。</p><p>南通农场现在已属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年我们连队所在地正在拆迁,过去一起的老职工也大都搬走,据说这里将要建成一个大型娱乐场。值得庆幸的是,拆房开始不久,连队及周边格局变化不大,还能看到一些记忆中的模样,2017年10月29日,再见连队,已是面目全非了。</p><p>这是一片难以言表的土地,在她身上留有我们青春的芬芳,30多年过去,从来不须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挖河、筑坝、围垦,插秧、割稻、脱粒,打药、捉虫、採棉花;喝河水,吃白饭,一块红烧肉是大餐;为看《卖花姑娘》,知青相互作伴,从连队徒步到海门再回来,连夜往返几十里,第二天还能参加劳动,辛苦但也快乐,流汗仍觉充实,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p> <p class="ql-block">网上建《我们的连队曾经的家》群,写在前面:</p><p class="ql-block">长江边,狼山下,</p><p class="ql-block">有过我们的连队,曾经的家。</p><p class="ql-block">大食堂、后仓库、长条田、机耕路,周围的一切,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锄杂草、打农药、捉铃虫、拾棉花、拔花杆、手里血泡成老茧。</p><p class="ql-block">整土地、平水田、插秧苗、施肥料、收脱稻、挑灯夜战连轴转。</p><p class="ql-block">挑烂泥、筑大坝、围垦荒、造良田、出河工、呼啸北风刺骨寒。</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繁重的劳动、损伤过我们的肌体,多少身心留有残疾。为此我们怨过。</p><p class="ql-block">艰苦的生活、考验过我们的意志,大都心里残存余悸。为此我们忍过。</p><p class="ql-block">在那里,苦过、累过、怨过、忧过,迷茫和无奈着。</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南京、南通、无锡、苏州、徐州、盐城...四面八方来,彼此相互团结。</p><p class="ql-block">老知青、新知青、复转军人和农场职工...同吃一锅饭,彼此亲如家人。</p><p class="ql-block">在那里,帮着、护着、依着、靠着,扶持和善待着。</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那初开的情窦、无邪的童心、成就着纯洁的爱情,收获开花结果。就此我们恋过。</p><p class="ql-block">那金色的年华、留声的岁月、丰富着我们的经历,造就无悔青春。就此我们悦过。</p><p class="ql-block">在那里,喜过、乐过、恋过、爱过、向往和期待着。</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们早已离开那里,分别后各奔东西多失联系,相互间也长期没有通信息。</p><p class="ql-block">虽然现在大家是天各一方,多有自己家庭和不同经历,但均仍然怀念着那片土地。</p><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不留情,当年的姑娘小伙都不年轻,老头老太碰到一起不容易。</p><p class="ql-block">为能了却相互间的思念情,让更多战友再次重逢一起,故搭个平台来感受新科技。</p><p class="ql-block">我和斐斐诚心邀请你拿起手机上微信,让我们经常相逢在电波里。</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生活相互谈谈说说,曾经的峥嵘岁月聊聊议议,愿彼此的晚年快快乐乐的。</p><p class="ql-block">诚心祝福战友和家人们: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 2016.3.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