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继《爸妈的年轻时代》之后,我想,更应该将爸爸妈妈的晚年和幸福生活展现出来。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旧时代,伴随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更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践行者。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一生。因此,他们晚年的幸福对他们和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这是爸爸妈妈操劳一辈子应得的温暖和安逸!</p> <p><br></p><p> 爸爸妈妈结婚的那个年代,没有觥筹交错的喜宴,没有华丽婀娜的衣衫。后来,妈妈把自己年轻时和爸爸的合影用电脑合成,就有了这张婚纱照。</p><p> 下图是当时取婚纱照时顺便拍的合影。</p><p> 就让我们通过这一张张、一片片来回顾爸妈的幸福生活吧!</p> <p><br></p><p> 1981年,我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游玩,遇见爸爸的热心同事刘叔叔,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妈妈说这张照片她太瘦,气色太差了!是啊!好日子才刚刚开始!</p> <p><br></p><p> 1982年寒假,妈妈在水利局工作时,我随妈妈出差。</p> <p><br></p><p> 1984年夏,中国队首次出战奥运会,共夺得15枚金牌,位列世界第三,李宁在体操比赛中一举拿下三枚金牌,创出体操比赛至今无人能及的壮举,被誉为体操王子。酷爱体育的爸爸无比激动。奥运会期间,爸爸到北京疗养,与二伯父和四叔久别重逢,在平凉相聚,谈天说地,共赏奥运,炽热的兄弟情如洛杉矶的赛场一样热烈。虽然他们都没有过多的表露,但我知道,爸爸是快乐的!</p> <p><br></p><p> 瘦瘦的爸爸在兄弟中个头最高。四叔曾是部队领导,转业后在某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四叔年轻时的军装照片非常英俊,他和爸爸很像,走路的姿态和说话的语气神态都非常的相似。妈妈说当年他第一次见四叔时,禁不住惊讶,这不就是瑾昌(我爸爸的名字)吗?二伯个头不高,做了一辈子财务工作,为人平和而谨慎,他和爸爸书信往来最多。</p> <p> </p><p> 那年,爸爸带我回北京寻根,我们在颐和园留影。他告诉我,建国前我家在北京有三处房屋,但是他已经找不到他原来的家了,只是指出了大概方位给我看。爸爸十八岁离开北京,四十年了!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 <p><br></p><p> 上高二的我和妈妈合影。</p> <p><br></p><p> 工作中的爸爸。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爸爸一生的准则和写照。</p> <p><br></p><p> 工作中的妈妈。讲原则,讲专业是妈妈的工作作风。</p> <p><br></p><p> 1985年,妈妈在新疆天山考察水利工程时留影。</p> <p><br></p><p> 爸爸妈妈最酷的一张合影。印象中是教师节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爸妈身后就是著名的西汉酒泉胜迹。</p> <p><br></p><p> 爸爸妈妈在家中合影。</p> <p><br></p><p> 1990年夏,爸爸妈妈去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旅行。这是他们在南京中山林的合影。90年代初,交通尚不发达,资金也有限,旅行非常累。爸爸回来后不久发作了心脏病,凭着年轻时练就的强健体魄和坚强的毅力,在病床上躺了一月有余,他战胜了病魔。</p> <p><br></p><p> 1991年夏,我陪爸爸妈妈在公园划船。</p> <p><br></p><p> 1992年夏,妈妈到北京疗养,专程去看望二伯母和病中的四叔。二伯母一生未出过远门,妈妈带她一起去了北京。</p> <p><br></p><p> 1993年元旦,堂姐来看望爸爸妈妈,我和妈妈陪她去了嘉峪关长城玩耍。堂姐名叫徳懿,是二伯父的长女。二伯父遵从祖制,自己的儿女都按照家谱起名。我家呢,新派的父母给了我单名一个“婷”字,这个名字让我一直引以为傲。妈妈曾笑着说,如果要按照家谱,你就叫徳美吧!</p> <p> </p><p> 这是1993年夏,老舅和小姨、小姨夫从吉林远道而来看望妈妈。其实他们是妈妈继父的儿女,妈妈5岁时,出身黄埔军校的亲生父亲为抗战捐躯,妈妈跟随姥姥改嫁给姥爷时,老舅还不到2岁,他和妈妈感情很好。他每次来看妈妈,走的时候都会流泪。</p> <p><br></p><p> 退休后的爸爸和老教授们在校园留影,他们都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爸爸退休后,还负责全地区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p> <p><br></p><p> 爸爸和老教授们游览嘉峪关长城。后排左起是爸爸和秦伯伯,前排是崔伯伯和刘伯伯,另有两位马伯伯和张伯伯不在照片中。他们从年轻时就是好友。爸爸和秦伯伯、刘伯伯、张伯伯四人,年轻时被称为学校的“四大骄傲”,而爸爸是四大骄傲之首!后来他们经常笑谈此事。如今,唯一健在的就只有刘伯伯了。</p> <p><br></p><p> 爸爸在马伯伯家院子里留影。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就因为爸爸笑眯眯的神情。</p> <p><br></p><p> 尊师重教,良师益友。1995年,建校60周年庆,学生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看望爸爸妈妈。爸爸和他的学生,妈妈和老师、同学笑谈往昔,合影留念。</p><p> </p> <p><br></p><p> 爸爸妈妈和大表姐、表姐夫。大表姐是大姑妈的长女,年纪比我妈妈还要大几岁。</p> <p><br></p><p> 妈妈和堂姐阿香。她是大伯父的三女儿,我们习惯叫她三姐。</p> <p><br></p><p> 爸爸妈妈在我的婚礼上。爸爸抱着的是我的侄儿天天。</p> <p><br></p><p> 1997年春节,我和妈妈的合影。</p> <p><br></p><p> 1997年秋,爸爸70大寿时和妈妈的合影,我们又拍了全家福。</p> <p><br></p><p> 这是一个周日,我系着围裙给爸妈做饭。</p> <p><br></p><p> 爸爸在家中弹琴,后面是他长年离不开的氧气瓶。20多年过去了,我拍这张照片时爸爸流露出的慈祥笑意我至今历历在目。</p> <p><br></p><p> 妈妈也喜爱弹琴,我和妈妈经常合作弹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p> <p><br></p><p> 1997年底,爸爸妈妈在家中留影。</p> <p><br></p><p> 1998年春节,爸爸妈妈在校园里合影。身后奔跑玩耍的是我的两个小侄儿,现在他们都是超1.85米的大小伙子了!</p> <p><br></p><p> 妈妈带孩子们在公园留影。</p> <p><br></p><p> 妈妈和小孙子在家中玩耍。爸爸很少出镜,通常他都在沙发上看书或者在书桌前摆弄他的剪报,他的书和自己制作的简报摆满了书柜。</p> <p><br></p><p> 爸爸读书万卷,曾发表过诗歌、文章和自己的著作。在教育资料匮乏的七八十年代,编撰过生物、化学等教材,还翻译英语教材。读书,看报和写作陪伴了他的一生。74岁高龄时还发表了《我的读书生活》。</p> <p><br></p><p> 2000年春节前夕,妈妈在我主持的我单位年会上演唱京剧。</p> <p><br></p><p> 千禧年正月初一,爸爸妈妈在鼓楼大街合影。</p> <p><br></p><p> 妈妈退休后,受聘建委为申请工程师职称的干部教授专业课,同时又在老年大学任教。这是她在老年大学上音乐课。后面的曲谱都是她自己一张张抄写出来的。</p> <p><br></p><p> 妈妈带领的童心合唱团。妈妈站在前排左起第七位。</p> <p><br></p><p> 穿着黑色丝绒礼服的妈妈是主持兼指挥。</p> <p><br></p><p> 妈妈和她的学员们。</p> <p><br></p><p> 各类文艺节目表演留念。</p> <p><br></p><p> 妈妈在排练和演出间隙。</p> <p><br></p><p> 妈妈养的昙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昙花一现,也是唯一的一次。</p> <p><br></p><p> 爸爸妈妈和朋友们到郊外游玩,在蒙古包前合影。</p> <p><br></p><p> 2004年暑假,妈妈带二个小孙子到北京小住。我们去了北京植物园,圆明园,慕田峪长城等很多地方。</p> <p> </p><p> 妈妈和秦伯伯的爱人秦妈妈合影。她忘不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每当生病不舒服,秦妈妈都会来照顾自己。秦伯伯走后,秦妈妈瘫痪了,妈妈常去看望她,帮助她。</p> <p><br></p><p> 2005年春夏,妈妈汇集老同学陪爸爸去公园赏花。</p> <p><br></p><p> 2005年夏,爸爸在世的最后一张合影。</p> <p><br></p><p> 爸爸走了,我带妈妈外出散心,到了肇庆市和深圳大梅沙。</p> <p><br></p><p> 2007年,妈妈来北京小住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带妈妈和孩子们去了北戴河看海。</p> <p><br></p><p> 妈妈和老同学聚会。</p> <p><br></p><p> 妈妈去看望重病的马伯伯。这时候爸爸已去世一年多了。</p> <p><br></p><p> 2008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我们在酒店吃年夜饭。妈妈和大哥合影。</p> <p><br></p><p> 2008年夏,妈妈去张掖看望老同学。</p> <p><br></p><p> 妈妈在世的最后一张照片。</p> <p><br></p><p> 爸妈以我为骄,我以爸妈为傲!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线!永远是我的偶像和座右铭!永远是我所有一切的力量源泉!</p> <p><br></p><p> 作者(2017年底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