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给你一颗定心丸</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4月29日中国宣布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向十分谨慎的北京城也同日宣布从“五一长假”前夕开始,将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响应机制,虽然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仍将继续,但是春天的气息终於让久困在家的人们松了一口气。</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在欧美地区,总体形势趋缓。而疫情通报会上一串串令人心惊的数字似乎尚不容乐观。美国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福奇亦警告第二波疫情来临、甚至新冠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但是鉴于流行病学曲线逐步压平,要分阶段采取措施,在确保公众安全的前提下恢复经济、重啟社会活动,己经成为广泛共识。各级管理部门频频听取各方意见、制订“开禁”举措,让人们看到了眼前“创造新常态”的一抹亮色。</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尽管有关媒体对於川普选情依然乐观,虽然说总统不是國王,但是即使国王恐怕也不能如此口没遮拦呀!川普的“新闻发布”確实令人费解,而那些听信“注射消毒剂”的人,难道川普若说一句“口服石块”的昏话,他们也准备真的立即把石块吞下去嗎?幸亏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公共卫生官说了祘,政治决策层的种种制约机制可以保证公众的安全。也感谢专业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在这次抗疫斗争中的无私奉献。</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衷心感谢加拿大的华裔首席卫生官谭咏诗以及BC省的首席卫生官亨利。正是由於她们从一开始就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努力,终于让我们从当初武汉、意大利、韓國等多种模式中,优选路径,果断措施,減少死亡,比較早地如期压平曲线,让我们能夠身处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界先進水平之中。</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人命关天,当然以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但是采取何种管制措施以及措施出台的时机却大有讲究,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新冠是一种史无前例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人们对此知之甚少、至今仍然沒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仍然采用古老而原始的办法加以应对。因此作为公共卫生官在全面掌控疫情的同时,也与普通人一样,应该允许有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進的过程。例如西方人对於載口罩的传统认识、例如在检测试剂以及医学防护物资十分缺乏时,要首先保护医护人员的需求。在85%的確诊病例均为轻症、可以在7-10天之内自然痊愈的情况下,重点放在保护老年易感人群、重点控制医院病床资源,以保证暴发时期抡救病人的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判断以及决断的魄力。而对於疫情的处理首先当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思考,同时它还具有社会、经济、人文、感情的重大影响,需要决策者们高瞻远矚。这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又十分微妙的平衡。因此特鲁多总理、贺瑾省长等领导人在决策上按照规定都必须听取公共卫生官员的意见。我们庆幸这二位从未谋面的公共卫生官尽职尽责,为公众作出的卓越贡献。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每每谈及此题,笔者注意到亨利总是輕描淡写,将之归功於“运气”很好、以及全体公众在实施隔离、保持安全距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对于这种极其复杂的专业工作必须多种因素全面考虑,也许社会上有些人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对于普查监测、確诊事项、重症监护等等会提出各种非议,而忙碌的卫生官员往往气定神闲立足沟通,表现出很高的专业素养。</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因此应该有理由相信:我们已经临近了一个历史拐点,估计五月份政府将会逐步作出改变的决定。也许六、七月份我们可以过上与现在不一样的生活。但这也仅仅只是处于这一波疫情的末尾,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尽快适应新常态,继续提高警惕,做好防控工作。</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怱略每个人各自的责任,你今天的作为将在明天影响我们所有人。”!</b></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独立撰稿人谢博生温哥华现场手机摄影并文字报道)</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