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一一黑龙江省小学语文线上直播讲座</p><p> 学.习 体 会</p> <p> 七台河市第十小学 李淑华</p> <p> 2020年4月28日下午,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关于举办《国家级名师线上教学示范课公益讲座活动的通知》工作正弍启动 。14:50~15:40全省小学语文线上直播讲座开始了,我提前签到,准时等候进入直播参加会议,听了于老师一节富有个性的教学展示,不愧为名师的典范,向于老师学习致敬!辛苦了!</p> <p> 今天在线时长一小吋,于老师讲了一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生动风趣、个性激昂,深受欢迎的一堂名师示范课。然后由省研究院副主任郑丹进行点评,郑老师高度评价了这节课,可谓是“妙笔生花金点子,句句点拨落实处!”</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第 一 环 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名师于松健线上课堂教学展示</b></p> <p> 于老师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把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教师出示字词认读记忆,加深印象,根据图片想象词浯,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变成形象思维。</p> <p> 对笔画繁琐难写的“餐”字加以强调,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引发大家的注意,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字词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哟!</p><p><br></p><p> “松脂”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个词?你又联想到了哪个词?(渗出),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p><p><br></p><p> “扎”是个多音字,讲解字义详细,列举了每个字音的不同意思,加以区分,然后又出示四个词语辨别,达到学以致用!</p> <p> 于老师出示“推测”词语,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推测”词语理解后,由“推测”贯穿整节课教学内容,翻找课文前面内容,这样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联系课文内容,既有书中的依据,又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p><p><br></p><p> “推测”一词贯穿全文,共有七处细节推测,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同时完成学习单上内容。老师说推测内容,学生答依据,师生互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又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谓是教师深度挖掘教材,重整教学思路的奥秘之所在,独具教学风采,彰显教学个性!</p> <p> 教师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和抓手,这样学生能清晰地感觉到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难,很多方法就在孩子身边,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借助学习单琥珀形成的这个小提纲,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之后,对文本内容的再次梳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环节。</p><p> 于老师能够关注学生在概括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和忽略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抓住两个必要的因素,第一个就是苍蝇和蜘蛛,是被松脂包住,形成松脂。第二个就是琥珀的形成,它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地壳运动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必要的这个因素来顺势指导学生,这样会表达得非常具体、完整。</p> <p> 老师引导学生去借助《十万个为什么》自己去解决,跟家人讲一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到生活中去找依据找答案,引导学生要多读书读自己感兴趣的好书,跟父母去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第二环节 于松健老师课后分享</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一一一从教学意识看课堂发展 </b></p><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b></p> <p> 于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榜样人物,年度教育人物,市十大青年名师之一。他汇报的题目是《从教学意识看课堂发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谈起:</p><p> 一、教师要有文本意识,反复研读教材</p><p> 二、建立单元意识,构建语文单元要素</p><p> 三、教师要有教材意识,包 括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笫三环节 郑丹老师点评《琥珀》</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一一一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b></p> <p> 郑丹高度评价了于松健老师的这节语文课,点评全面,分析到位,认识深刻,给全省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如同一缕春风轻抚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扉。她认为本节课达到了思维进阶,实现了基础学习向深度学习的一个转化。</p><p> 回顾本节课,于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从大声朗读到默读、师生对读,一次次靠近文本,并明确了读书任务。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都必须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如蜘蛛、苍蝇当时的自由放松、紧张,当时瞬间转变的一种情形,而这种瞬间情形学生只有通过文字朗读才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朗读文字加上自己大胆合理的想象,如同自己就像站在松树旁边,静静地去观看的那种感觉。</p><p> 学生因为自己用心朗读,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再从画面转回到文字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文本学习的一个本体,同时有思维的含量,最后课文中的一句话变成学生口中的一句话,变成学生的一个思想。读中理解感悟,悟中求疑解惑,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迁移思维的增长和科学兴趣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学习时代一种生命的拔节。</p><p> 本节课学生如同登山一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一个疑句接着一个疑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大脑高速运转,不仅要细读文本,还要做到前后关联。本节课对学生来说,充满思维挑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而且跨越了科普文章的深度。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本节课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让学生越学越有智慧。</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第四环节 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b></p> <p> 听了于老师讲授的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郑丹老师精彩详实的课堂评价,让我们隔空网络教研,增长智慧,开阔眼界。于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风采令我敬佩不已。希望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让课堂教学绽放灿烂之花。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p> <p> 一、研读文本。倣到精而深</p><p> 教师备课首先要研读教材,反复琢磨,每次理解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能够抓住文本本身就具有科学探究性的特征,在文本上多下功夫,从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引领为出发点,聚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再到深度学习,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形象思维,这样很容易跨越了一个行动轨迹。</p><p> 二、注意单元整合,构建单元语文素养</p><p> 教师备课前先了解本单元的教材建议,尤其是提问单元的文章,不仅要了解本单的语文要素,还要注意单元与单元之间文章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重组。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帮助解决,借助生活经验解决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绪駱然开朗,自我挑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和进阶思维能力。</p><p> 三、由常态阅渎变异态阅读,汪重基础教学向深度教学的转化</p><p> 教学中的常态阅读进行转换,需逐步转化为异态阅读,常态阅读就是作为一个阅读者,只是为了读懂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受到这篇文章的感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获取这篇文章载体的内容,而异态阅读则是要有自己的阅读思想,让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p><p> 阅读时积极的思考这种习惯重在解决问题,在阅读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字词基础上,多角度提出问题,这种学习基础,是为围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从课内到课外,再到整本书的阅读逐步迁移运用,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级体系。实现将基础教学向深度教学的转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