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阳古村落

许伯华

<p><b> “最后的江南秘境”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浙江省松阳县的称誉,颇有诱惑力。</b></p><p><b> 松阳在浙江丽水,拥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几十年的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半个世纪的贫困,不便利的交通和相对闭塞的环境,使山环水绕、偏居一隅的松阳,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的行动缓慢了,没有赶上最先富裕起来的那一拨,所以也没有出现中国农村较为普遍的现象,富足之后先将旧村换新村。截止2018年底,松阳县75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可见松阳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多么的慢慢悠悠。</b></p><p><b> 世事难料,时势适然。近年来,越来越多享受着现代化城市生活的人们,却犯起了“乡愁”,社会呼唤传统农耕文化的留存与传承。国家领导人也提出了城镇化建设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最高指示。</b></p><p><b> 什么是乡愁?轻了说,是每个背井离乡的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是每一个长大的人对儿时的一抹记忆;重了说,乡愁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参照,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而乡愁的重要载体是乡村,中国传统的乡村文明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不可再生的活体。可人们回望来时的家乡村落,旧貌换新颜,没有了夕阳里炊烟袅袅的那片老屋,没有了过往的印记,乃至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而此时的松阳,因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气定神闲,使得100多个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风貌完整,保存着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烙印,也就是留住了人们呼唤的乡愁。于是乎,“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样本”等比喻或称誉出来了;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纷纷走进松阳的传统村落,发出惊叹与礼敬;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江南秘境,田园松阳”应运而生,这不,我也于四月初慕名走进松阳,领略了“最后的江南秘境”的风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界首村 </b></p><p><b> 松阳的100多个古村落遍布全县,位置分散,移民文化造就了古村落的形态各异,风情各具,有的居于高山之颠,或隐于群山之间,或坐落于清溪之畔。界首村就是坐落于松阳母亲河——松阴溪旁边的古村落。</b></p> <p><b>  千年古村界首依山傍水,据说,站在高处眺望,村落形状恰似一首停泊在溪边的航船,因此有“船形古村”之称,我没去高处,所以也没有村落形状的感知,但我相信这样的说法,松阳的古村落都经过精心规划,保留着神秘的风水布局。界首村也不会例外。</b></p> <p><b> 界首村的中心,一条保存完好来自宋代的古驿道,五百米长,是这个船形古村的龙骨,两边坐落着古民居、宗祠、小学、客栈、商铺等。中间三道圆拱门,一溜铺排,整齐而壮观大气。遇疫情,商铺闭门,没有行人,但还是能想象的到曾经的繁忙和热闹。</b></p><p><b> 界首处于水陆交通要道上,又是松阳、遂昌交界,所以才会留下那段历史辉煌的遗迹。</b></p> <p><b>  刘氏宗祠,刘姓是界首村大姓。</b></p> <p><b>  禹王宫,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庇护村落免遭洪水侵袭。疫情防控,暂停开放。</b></p> <p><b>  贞节牌坊。</b></p> <p><b>  驿道中的三道坊门最具建筑特色,坊门楹额上书有“栝水浚疏”、“怀德故里”等六块匾额,昭示着悠远的历史。</b></p> <p><b>  村中保留着19座规模宏大的老宅,大多在驿道两边,但多为闭门谢客,或在维修中。</b></p> <p><b>  这家可以入内,它的特点是,走过二进厅堂才见大宅正门,虽然二进厅堂也已破败,但曲径通幽的意境还在。据说这样的设计符合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忌讳大开大阖,讲究变通,追求含蓄,财不外露。</b></p> <p><b>  院内一棵200年的罗汉松。</b></p> <p><b>  大宅的巨大轮廓,让人想到主人当年的富足。</b></p> <p><b>  开放的一个院落,类似一个私人美术馆。</b></p> <p><b>  界首村给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古驿道,二是古民宅,三是办教育。界首村自古对宗族子弟实行免费教育,自称:村中虽无鸿儒,却少有白丁。完整的保留了处州府(丽水地区古称)第一所女子学堂——“震东女子两等学堂”,创办于1906年。</b></p><p><b> 界首人最引以为傲的兴办教育的刘德怀。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元老。</b></p> <p><b>  “一亩居”,刘德怀故居、学校原址。</b></p> <p><b>  后从“一亩居”迁入的学校旧址,现为村办幼儿园。</b></p> <p><b>民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陈家铺村。</b></p><p><b> 车子行驶在窄小的山路上,曲折而入,左弯右绕,荡上峰岭,穿越峡谷,“之”字型山路从山脚到山顶盘旋而上,好在车辆很少,没有什么狭路相逢的惊骇。峡谷尽头,梯田、竹林、古树、山峦簇拥着一个叫陈家铺的古村落,它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阶梯式古村落是松阳古村落的建筑奇观,陈家铺村是奇观带上的奇迹,这是一座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崖居式传统村落。</b></p> <p><b> 陈家铺村北高南低,从村子进口到最西侧,断断续续的房子绵延在五百多米的宽度上,上下高程两百多米。几十幢由泥土、木板、青砖、石头建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沿着山崖、山坡一级级向下延伸,一座座石头搭建而起的平台托起房屋,硬生生的在山崖上辟出了一座阶梯式村落。</b></p> <p><b> 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陈家铺村,村民并不姓陈,而是鲍姓的宗族村。村口的简介牌这样写着:“陈家埔村因陈姓先人在此放鸭,然后鲍姓先人到此买下陈家人的田地和陈家灰铺建村而得名,村里主要姓氏是鲍姓,鲍姓是从金华市武义县迁徙而来”。当年陈姓先人为什么要将村落建在山崖上,而不是建在峡谷中其他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而鲍姓先人从武义迁徙而来,为什么又看中了这个崖居村落,这些都成了没有线索的谜案。或许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就是让人不知真相,尽你所想。</b></p> <p><b> 漫步在村道上,一条条石板道路将陈家铺村呈网状连接在一起,村道落差在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没有扶手,也没有围栏,有些坡度很陡,甚至有四五十度的角度,而且台阶非常狭窄,最窄的不足半米。游人担心,在如此险峻的路面上行走,就不怕有什么闪失吗?而村民说,从来没有村民走路出过事故,他们闭着眼睛也能够摸到自己的家门。</b></p> <p><b> 村里没什么人,难得见到这家主人在家洗菜,问竹盘所晒何物,告诉是茶叶,涨知识了,茶叶不一定要炒,也可以晒,而且是真正的高山云雾茶。</b></p> <p><b> 它们才是古村落的“主人”和“守卫者”,因为在村子里见到它们比见到的人多。这个狗狗有点不欢迎远来的生人,抬头狂吠,好在它是被栓着的。</b></p> <p><b> 这些菜洗净晾晒,再作腌制,咸菜至今也是山里人的长菜。想和山里人交流所谓的健康饮食结构吗?</b></p> <p><b> 这是一间辅屋,你见过这么短的对联吗,“闻鸡”“起舞”,著名的典故,出现在深山的陋室门面上,不知主人是激励何人,但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下地干活,鸡鸣即起总是好事,是奋发的精神,以此勉之,主人身居深山,志存高远。</b></p> <p><b> 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祭祀是重要内容。在松阳古村落看到了一个现象,院落或屋内正中位置是香火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两边挂着先人遗像,四时八节均要上香祭祀。敞开的庭院如此,半开的楼屋你往里瞧也是先见香火堂。这或许是山里人对孝道的纯朴表达吧。</b></p> <p><b> 陈家铺村是松阳众多古村落中比较网红的一个,除了地理位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近二百天云山雾景的崖居式古村落有一家极具现代气息,情怀满满的“陈家铺平民书局”先锋书店。我去松阳,一定要去陈家铺村,其中是要去看看这家书店。</b></p> <p><b>  “先锋书店”全国有名的民营学术书店,20多年历史了,已是“南京的文化名片”,陈家铺书店是先锋书店的第十四个乌托邦平民书局,2018年6月18日开业。</b></p> <p><b> 书店所在建筑是陈家铺村文化礼堂旧址,处于陈家铺村的核心位置。书店设计很新颖,充分利用空间,层次感分明,建筑被完全打通,创造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书架背后的立体错落是阅读楼梯,连接大幅度拓宽的窗户,打造出了一处自然风光与建筑、书籍融为一体的独特空间。</b></p> <p><b>  书店的创办肯定不是冲着陈家铺村原有的客流,小村本来人不多,有文化或爱读书的又都出去打拼了,它的创意应该是以类似“世界上最孤独的书店”的名号,引起人们的好奇与向往,成为热门的旅游打卡点,人们来到书店,找最美的景色和角落拍照,买张明信片寄给自己、或朋友,乃至买本书,是情怀,是纪念,更是回忆。回忆,不也是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况书店还经营酒吧、茶室式服务。</b></p><p><b> 吸引力的作用肯定是明显的,那天村里游人不多,但都去了书店,当然,消费怎么样就不知道了,我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慕名而来,花72元买了一本关于松阳的书,以示对书店的礼敬。</b></p> <p><b> 书店面对着这样的美景,若再云雾缭绕,是看书增加对文字的激情可能性大呢?还是喝酒怡情更具氛围呢?我估计是后者!</b></p><p><b> 书店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西坑村</b></p><p><b> 西坑村,与陈家铺一条山路上,位于陈家铺村之下,抬头即见,建在海拔640米的山顶台地上。村里每年有100多天有云雾,被称为“云上人家”,有“中国最优美的山村”之称。</b></p> <p><b> 西坑村在群山翠绿的环抱之中,这是对岸的欣赏,将整个西坑村收入眼底。</b></p> <p><b> 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高耸挺拔的风水树。松阳的古村落的村口基本都有不同树种的硕大的风水树。</b></p> <p><b>  介绍说,西坑村除了环境得天独厚,还有十几幢明清时期的民居,但外行看热闹,我没感觉有出众的建筑。倒是看到了起码两家看似高档的客栈,这家“云端觅境”网上有点名气,价格不菲。</b></p> <p><b> 这家客栈的名称比“云端觅境”接地气,“云里听蛙”蛙声肯定能听到,“觅境”凭感觉。</b></p> <p><b>  西坑村不大,几家客栈占位,就没怎么转,站在对岸的观景台上再照一张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酉田村 </b></p><p><b> 酉田村,处在大山凹里。村头苍松迎客,“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这是酉田村的地标。酉田村是较早被人推崇的松阳古村落,也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较早重视,给予古民居保护与维修的村落。</b></p> <p><b> 这是第二次见到的“拯救老屋行动”的铭牌,标志该屋已经修缮。松阳的“拯救老屋行动”是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推动,群众自发参与的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路径。老宅年久,受各种侵袭损毁严重,不作保护,倒塌将是必然结果。好在拯救老屋行动已经开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原生态村落在受到保护的前提下,能满足老百姓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村庄才能保持的更久一些。而现在是我们的相机带走了村子的古朴,可能还有贫困,却不能带来真金白银。松阳所有古村落都不收门票,也没见到村民在出售什么土特产。</b></p> <p><b>  最偏僻处的村委会。</b></p> <p><b> 对岸的观景台眺望酉田村,宛如一幅色彩富丽又自然和谐的油画,依坡而建黑瓦黄泥土墙的大屋和农舍,由几条通向村里的山路组成的古村落,在丛山峻岭中与青山翠树、梯田茶垄相映成画。到过皖南与婺源的古村落,松阳古村落与它们的不同在于建筑的集中,成片成群很有美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杨家堂村</b></p><p><b> 杨家堂村,曾登上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古村落。是松阳县保存最为完整的阶梯式村落。刚入村口,两棵香樟风水树缠绕着生长,枝繁叶茂似华盖,令人震撼,树上挂着的铭牌说,一棵500年、一棵300年。相差200年,历史会有多少故事,但这两棵如同连理枝的风水树,却没什么差异,默默地庇护着杨家堂人,目视着那些长大而离开的人,所以“乡愁”的首选也往往是村口的那棵风水树。</b></p> <p><b>  宋氏宗祠。杨家堂人不姓杨,今天杨家堂300多人,90%以上姓宋,是明代大儒宋濂之后。松阳古村落历史上大多是移民而成,始迁祖或是避祸、或是逃难、亦或为了隐居。所以,古村落都有该村一姓或几大姓的宗祠,基本都是世代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松阳每个村落千篇一律风水布局,除了建筑上的价值,还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以及古老的地方风俗。先民拓荒辟地于高山深谷,荷锄耕作于林泉田野,至今耕读之风不减,保存着完整的乡土文化脉络。</b></p> <p><b> 杨家堂村全景。也是经常见到的松阳古村落标志性画面。多幢土木结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村庄上下层高低落差2——3米,一路向上延伸200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给人视觉冲击。这是即将夕阳西下时的杨家堂建筑群。温润的阳光,普照山村各处,泥土垒筑的一座座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阳光照射下黑的瓦、黄的墙,明明是最朴素的山村古居,却带着一种华丽的色泽。有人将此景观比喻为“黄色泥土和黑色瓦片堆砌的江南小布达拉宫”。我钦佩这美妙的联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石仓古民居。</b></p><p><b> 客家人聚族而居,其建筑融合了浙派、闽派和徽派建筑的精华。一条长3公里的古村落带,保存着40余幢清代古建,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的有19幢,超过3000平方米的有3幢。我们是在云和梯田前往三清山途经“石仓古民居群”,时间关系,只参观了停车场旁边的一个大院“乐善堂”,恰好是有名气的一个大院。</b></p> <p><b> “乐善堂”建于道光年间,面积1642.5平方米。砖砌门楼高耸壮观,很有气派,当年为县太爷之女下嫁至此而建。</b></p> <p><b>  大门两边的砖雕麒麟</b></p> <p><b>  香火堂所供奉祖先牌位写有“下邳郡”,表明“乐善堂”远祖来自今天的江苏省邳县。</b></p> <p><b>  这是晾晒在院子里的酱肉,挺诱人的,一直以为酱肉、腊肉之类只能在春节、腊月期间制作,看来不是这样的。</b></p> <p><b>  院子很大,门前的路很窄小,矮墙外即是农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黄家大院</b></p><p><b> 旅游中我对“大院景点”有兴趣,去过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也去过天津杨柳青的石家大院。还有杭州的胡雪岩故居、东阳的卢宅,因我觉得一座宅院反映的不只是一个家族的故事,还可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岁月中一座无声无息的老宅院也可能变成艺术的载体。这次走进松阳的黄家大院,就是走进了一个木雕艺术博物馆。这是松阳首富黄家祖孙三代修建而成,至今仍保留6460平方米占地面积,浙西南最大的封闭式古典庄园。</b></p> <p><b>  白色的马头墙勾勒出大院的轮廓,为大院增添着不凡的气势,但类似外观的大院在江南也并不特别稀罕,大院的门楼也不显山露水。</b></p> <p><b>  黄家大院的惊艳和传奇在于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木雕。</b></p> <p><b> 黄家大院祖孙三代建造三幢大宅,回廊将其连接在一起。这是孙子黄秋光民国时期的1918年开建,1921年落成。取名“集成堂”。规模省略,单表木雕,各种吉祥动植物应有尽有,栩栩如生。</b></p> <p><b>  “文革”的印记不可避免,但仔细看看,还算手下留情,损毁不算太严重。</b></p> <p><b>  “麒麟献瑞”被刮脸了。</b></p> <p><b>  大鲤鱼就完好无损。</b></p> <p><b>所有的动物雕刻都没动过。</b></p> <p><b>  大厅建成正值主人六十寿辰,专有祝寿堂,牛腿和雀替上共有204个篆体寿字,据说用遍了汉字篆体中所有的寿字。</b></p> <p><b> 最精美的木雕应当是这个“灵猴献寿”,灵猴的神韵表现极至。</b></p> <p><b> 这是父亲黄绍桂光绪年间修建的“竹菊轩”。这里的木雕细微、精致。看似普通的窗棂,没什么特色。</b></p> <p><b>  放大了看,木格上梅兰竹菊雕刻艺术的精细。</b></p> <p><b>远看木窗没什么特别。</b></p> <p><b>近看,两个蝈蝈栩栩如生。</b></p> <p><b>  黄家大院创始人,也就是爷爷黄中和,同治年间修建的厅,名为“武技厅”,那会估计刚入江湖,以强身健体为目标,起了这么个名,但也是木雕见长。</b></p> <p><b>  细看这扇万字窗棂,线条之间镶嵌着细小构件,全部是人和动物造型,完全不重样。</b></p> <p><b>放大了,习武之人,活灵活现。</b></p> <p><b> 黄家大院现称民间宫殿,家族发迹艰辛传奇,尤其是近百年前的大院主人黄秋光,一生大悲大喜,跌宕起伏,“集成堂”建造的规模、精湛都超越其祖父、父亲的院落,除了财力使然,据说更为洗刷曾经的耻辱;204个无一重样的寿字,以其寿比南山,但人生如棋,步步为营,成就了富足一方,满足了功名显赫,可人生终究不过百年,“集成堂”建成八年后的1929年,黄秋光去逝。热闹终会散场,幸好美丽长存,黄家给世人留下了大院,人们也讲着黄家的故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松阳老街。</b></p><p><b> 到了松阳,看完古村旧宅,一定要去松阳古城的老街走一遭。这是一条两公里长的老街,在疾风骤雨的拆迁中,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浙江省最长的老街,一条真实而古旧的老街。现在各个城市几乎都有所谓的老街,但大多是营造出来的,是为外地游客推销土特产和旅游商品的;而松阳老街的建筑是老的,各种业态也是原有的,是源远流长至今的本地老百姓的生活场所。</b></p> <p><b>  防控疫情,进老街查看健康码,戴口罩自愿。也因为疫情,老街人很少,很多商店是关门的。</b></p> <p><b> 松阳老街的特点,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店铺,但也真不明白,两公里的老街居然有近三十家的理发店,真正的几步一家,咨询一位老先生,他说一直就是这样的。存在总有道理的。</b></p> <p><b> 老街第二多的是打铁店,我留意了一下,十家以上,而且都炉火旺旺,这也看到了松阳是真正的农耕社会,因打铁店的产品都是锄头、柴刀等手工农具,还有一些菜刀、剪刀等生活用具。</b></p> <p><b>  注意到了这位铁匠师傅喝水的搪瓷杯,不知是老货还是新仿。</b></p> <p><b> 铁匠铺还是那样的场面,就是两人成了一人,以前的铁匠铺有个徒弟抡大锤的,现在这个人被电动空气锤替代了,空气锤像鸡啄米一样的锻打着烧红了的铁坯,肯定比任何一个徒弟或助手好使唤。</b></p> <p><b>这是门环、门饰。</b></p> <p><b>木匠铺</b></p> <p><b>草药铺</b></p> <p><b>弹棉花店</b></p> <p><b>还记得这样做棉絮吗?</b></p> <p><b>都睡席梦思了,但老街有棕板床垫。</b></p> <p><b>鞋店与画应该是两码事。</b></p> <p><b>酒铺</b></p> <p><b>松阳特产手工月饼店</b></p> <p><b>  这是家网红面馆,好像是大肠面有名,停业。</b></p> <p><b> 网红盐焗鸡店,松阳独此一家,55元一只,味道不错。</b></p> <p><b> 老街不长,一会就转完了,实际上老街除了缝纫店、钟表店等日常生活相关的店铺,还有一个店铺的数量位居理发店和打铁店之后,冥品店多达十几家,因忌讳,未入镜头。所以有人说,松阳老街解决了人的生老病死,油盐酱醋茶。</b></p><p><b> 一座城市保留着一段悠远的老街,就是一段幽深的历史,那些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使我们的审美感官越来越厌倦,松阳老街给人以厚重,苍劲、质朴与凝重。这家餐馆对联的上联用黑板挡住了,但下联对老街挺恰当的,借用一下:“古街拙朴沧桑怀旧情”,是的,松阳老街把旧时代的抒情和底色保留的尽善尽美。</b></p> <p><b>  短暂的松阳游结束,从“最后的江南秘境”走了出来,回首旅程,感觉松阳的“秘境”也非浪得虚名,还真有些看点。880多年前,北宋末代状元沈晦在松阳的松阴溪边吟唱了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虑。”沈晦点出了松阳县的地理位置:西边地形险要,南面交通闭塞,但他赞叹:这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可以让人无忧无虑地在此生活。沈晦酷爱松阳山水,因而徙居松阳,松阳有沈晦故居,俗称“状元坊”。现在的松阳交通方便,高速有出口、高铁到丽水,通往任一古村落的路况都很好,只是窄了些,由于松阳古村落分散,自驾自然是最佳选择。松阳的古村古宅古街很古,走一趟松阳,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短暂的传说中的桃花源的宁静,很有意境和乐趣。何为桃花源?谁人知晓!因为桃花源中人,也从来不知外来者为何惊艳赞叹!</b></p><p><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