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老陈

<p>昨日,父亲生日。我们一家人聚一起吃了餐饭。</p> <p>前两日,接单位通知,要求完善管理干部信息,其中要填报父母的一些信息。虽然知道父母都已是“70后”,但具体到他们的出生年月时,却不能确定,只好叫钱弟把父母的身份证拍照给我。</p> 有听过这样一句话“手摸得到脚,脚却不能摸到手。”我清楚地记得说这话的人所要影射的意思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爱护,远大于子女对父母的。 一个孩子的出生,先要渡过小心翼翼的十月怀胎,再到分娩时的忐忑不安,尤其母亲还要经历刻骨的阵痛,最后到孩子降生时的喜悦,这样感性十足的过程,注定了父母对孩子出生日的铭记。而父母的生辰,对子女来说,却是要刻意收录的数字,若不用心很容易含糊。 一直以来,父亲虽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生活中的事务打算,亲戚、邻里等琐碎的人情往来都是母亲在操持和应对,故此,母亲的头脑就像个记录本,对家族诸多亲人的年龄、生日等如数家珍,就怕因遗漏而失了礼数。细想来,自己在这方面的“没心没肺”,其实是有人替自己操了心——反正有人会记得,所以自己记不记得不是很要紧。 自疫情以来,三明市累计确诊病例共14例,沙县占3例,无一例死亡。沙县小吃遍布全国,全市在外经营沙县小吃的有10多万人,年前从四面八方回乡,这样的防控结果,真可谓万幸。 <p>虽然周边熟识的人都没有因疫情受感染,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却未停步。从母亲口里知道,我们的一位表姨(母亲舅舅的女儿)胃癌已入膏肓,恐怕时日无多;我们的一位堂舅(母亲的堂兄)已生活无法自理,三位表哥(堂舅的儿子)轮流照料一段后,深觉无力周全,只好每月出资3000元,把他送到了养老院。疫情影响下,3月底才到广州开店营业的姐姐,因姐夫亲戚中两位长辈的先后离世,姐姐至今已迢迢千里返家参加丧礼两次。</p> <p>自古以来,慎终追远是国人孝道的体现。尽管现今推行婚丧简办,但并不是对“慎终追远”的废弃。既然人的“终了”是一件大事,也就无须讳莫如深。我没有去了解其它地方的习俗,但清楚的是,自己出嫁时的嫁妆里,就有一套母亲特意准备的孝服。去年的某一天,母亲又交给我一件麻衣,说是等我女儿出嫁时,给我女儿的。母亲知道我的那套孝服至今还没有派上用场,她嘱咐我,天气好时拿出来晒晒,我的那套和今天的这件到时都给我女儿。至于她和父亲百年时,我直接穿她用过的那身就好。</p> <p>两周前的一天,父亲散步时,突然头脑空白、倒地,而后马上清醒、起身,最后只是脸颊磕地出了点血,无其他不适。几年前,父亲在卫生间里,也同样地经历了一次。这样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出确切原因。父亲虽然高血压,但一直有吃药控制,看他倒地后的反应,也不太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摔倒的后果会严重得多。</p> <p>闲睱时,周边散散步,本是对身体有益处的,但又担心父亲会再次发生状况,最好是身边有人陪同。平日里,父亲与母亲基本是各行其事,几乎没看到他们相影随行的时候。夫妻相处的模式,是在长期磨合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虽然不一定能改变父母什么,但我们还是举例说:自己单位里的几对老夫妻,每天早上一起去买菜,每天傍晚一起散步,只要在外有遇见,基本都是俩人一起……</p> <p>在老观念里,自己有儿女,却被送到养老院,是一件不太能接受的事。母亲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堂舅和舅母之间不和,堂舅不让舅母照顾;三个表哥都要外出挣营生,不可能全天候陪护。于是,大表哥“哄骗”堂舅说:现在国家政策好,老人住到养老院,每月会发放300元工资。为此,表哥每月要委托养老院工作人员转交给他父亲300元。</p> <p>印象中的堂舅是长年爱穿解放鞋,靠干力气活谋生的人。我们的父亲曾是一名踏实肯干的木匠,也是靠干力气活谋生的。他们都拥有过健康、强壮的身体啊,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消蚀……</p> <p>想一想,时间正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p>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4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