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蚌埠市新意摄影俱乐部影友参加保护与传承“第四届歙县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赛”创作采风掠影 </p> <p><br></p><p>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p> <p> 2020年4月,当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尾声之际,蚌埠市新意摄影俱乐部应部分影友要求,4月24日至4月26日,组织到徽州古城参加保护与传承“第四届歙县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赛”创作活动。为确保此次创作活动成功,俱乐部刘新义主席亲自带队,参加创作活动的12名影友带上口罩,到徽州古城以及周边的渔梁古镇、雄村、呈坎、唐模、棠樾牌坊群、太极湖村、龙川景区进行为期3天的创作活动。</p><p> 现谨将此次创作采风活动的精彩瞬间与您分享,按拍摄时间顺序进行(大部分图片系华为手机拍摄)。</p> 徽州是今天黄山、绩溪、婺源一代的古称,此处的山水风光可谓冠绝天下,驰名中外。如今,古徽州一带的景区常常用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两句诗来做宣传,把这两句诗解释为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县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歙县从唐宋以来共建了400多座牌坊。徽州古城源于隋末汪华迁郡治于歙县乌聊山下,内有子城,外为罗城,东北倚斗山,东南乌聊迤逦,扬之水顺城东北而西为练溪,环绕东南隅而下歙浦。 蚌埠市摄影学会郭建华会长创作中。 <p> 刘新义主席指导影友拍摄技珐。</p> 影友们在创作中。 刘主席现场指导影友拍摄。 渔梁坝(渔梁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 渔梁坝的地位是极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2001年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 影友赵馨在赴渔梁坝的游船上留影。</p> 刘主席现场指导影友拍摄。 <p> 影友们在创作中。</p> <p> 雄村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p><p> 雄村位距歙县县城7公里。桃花古坝濒临渐江水,背靠竹山书院及大中丞功名牌坊,桃花盛开时节,各种色彩的桃花绵延数十米,形成十里红云的盛景。壮志凌云文昌阁八卦建筑,在众多古老桂树的掩映下,更显气势恢弘。</p> 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而他们升入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div> 郭建华会长创作中。<br></div> 雄溪是雄村村前缓缓流过的那条江,即新安江上游。当初建造书院时,为防止江水冲涮临江而建的书院的基脚,遂沿江岸修起了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形成城堞,坝上遍植10余个品种的桃花,夹以紫荆。曹文植《石鼓研斋诗钞》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信步江岸,远眺苍山叠翠,白鹭低飞,近观江水平平,扁舟自横。李白《清溪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正是这里的生动写照。 雄村村民在雄溪中洗涤衣服。 徽州兴盛赖教育。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歙县雄村就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从雄村走出的名宦当首推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曹振镛为官后,乾隆皇帝见他言行举止很有其父的遗风,因而十分宠信,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嘉庆皇帝即位后,一次在宫中设宴,命大臣吟诗作赋,曹振镛的诗得第一名,遂擢升为工部尚书,不久又荣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道光皇帝继位后,任命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赐建府第,在内宫悬挂他的画像,位列群臣之首。 中美合作所牌匾。 呈坎古名龙溪,原为徽州首府歙县辖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原歙县西乡)管辖,1996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呈坎,位于黄山东南麓,古名龙溪,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呈坎罗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吴、岩镇吕和叶有曹)。呈坎古村至今仍保持了村落形态的完整性,尤其是古村落所具备的风水现象在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典型性,其所保存的罗东舒祠和长春社屋在皖南古村落中具有唯一性。呈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组成部分。 在呈坎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这里仿佛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对于易经八卦之学的深刻领悟,对地理学、环境学的完美实践,对徽派古典艺术的高度弘扬,使呈坎成为一种标尺,使呈坎成为一种向往。天下熙熙,皆为呈坎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众多虔诚的目光和脚步。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毕淑敏老师来呈坎不禁叹到“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兴旺发达、经久不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村和江南第一村。 <p> 俱乐部的影友在创作中。</p> 俱乐部的影友王茹在创作中。 作者在呈坎环秀桥前留影(摄影:王茹)。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潜口镇唐模村为国家森林乡村。 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唐模村有徽派园林-檀干园(孝子湖)、水口、水街、镜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明代古刻雕像和宋、元、明、清“苏、黄、米、蔡”等十八位名家真迹碑刻等古迹。在徽派园林中独树一帜,使唐模成为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被评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和“全国文明村”。 刘主席指导影友拍摄。 影友们在创作中。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慈孝里坊,牌坊龙凤板上“御制”二字,意味着该坊乃皇帝从国库里拿出银子建造。明弘治年、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整修。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确混然一体。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 棠樾牌坊群,忠、孝、节、义俱有,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而棠樾牌坊群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徽州石材建筑的珍品,每座牌坊都精心设计和施工。棠樾牌坊的建筑艺术,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所以棠樾牌坊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棠樾牌坊这些不仅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也留下了文化艺术和建筑技术等许多方面的财富。 <p> 作者向老师学习夜间慢门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拍摄。</p> 作者在棠樾牌坊群前留影(摄影:齐小文)。 <p> 刘新义主席现场传授夜晚慢门的高级拍摄技法。</p> 太极湖村也誉称“中华门楼第一村”,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诸多古桥、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树、明代吟泉街、大型砖雕门楼群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还保留众多名人故居(徽菜馆业创始人章祥华、作家章衣萍等),地域绝活秋千抬阁,绝奇药王石,是一座徽州古建筑、古文化的活化石。 走近太极湖村,才感到“藏在深闺人未识”,惊叹这个古镇带给我们的美。 太极湖村,阴阳两极,相拥相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缘溪河呈“S”形绕村南流,和西部村落、东部田野组成天然的“太极”地貌奇观,还有三道徽州绝佳水口“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令风水学家惊叹! <p> 参加创作活动的影友们合影留念。</p> <p> 龙川安徽省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是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11公里,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村。位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p> <p> 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县瀛洲镇坑口(龙川)村。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729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 <p> 参观胡氏宗祠“和谐”木雕。</p> “和谐”木雕。 <p> 龙川水街,位于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保存完好,是绩溪县重点开发的旅游东线中的重要旅游区。水街及沿街两边建有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p><p> 河岸由青石和花岗岩石砌成。河岸陡直,沿河岸设有石踏步下河,以利居民浆洗取水,更有一处下河处,形同小码头,用青石和花岗岩砌成,为清代早期所建。龙川水街长约500米,水街之水源于石金山麓,南流经岭里至岭外,折向东流,在龙川村凤山下入村,穿村汇入登源河。</p>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大坑口村。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高10米,宽9米。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牌坊的整体结构采用侧脚做法,向内收敛,四大柱子抹去棱角;立柱的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靠;坊顶为歇山式,用茶园石石板砍凿而成,由斗拱支撑并挑檐。各正脊两端,鳌鱼对峙,明间正脊中部置火焰珠,八大戗角翘然腾飞。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 登源河。 刘新义主席与部分影友合影留念。 影友齐小文在奕世尚书坊前留影。 作者在奕世尚书坊前留影(摄影:齐小文)。 <p> 作者在胡氏宗祠前留影(摄影:刘新义主席)。</p> 刘新义主席在胡氏宗祠前留影。 新义主席与作者在胡氏宗祠内合影留念。 建华会长与作者从蚌埠市出发前合影留念。 图/文:周仕鹏(景点介绍来源于网络百度百科) <p> 附:</p><p> 一、 汤显祖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 </p><p>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p><p><br></p><p> 二、 赞美徽州古城美景的诗句</p><p> (第一首)</p><p> 屹立牌坊几百年,重重困扰似云烟。</p><p> 才疏或可争高位,德浅焉能做大贤。</p><p> 许相谋朝留壮举,徽商济世得升迁。</p><p> 流连辗转生疑问,谁允今人逊祖先?</p><p> (第二首)</p><p> 我到徽州细雨斜,一溪水墨一城花。</p><p> 城楼昂首睨千古,曲巷低眉走万家。</p><p> 流水桃花鳜鱼臭,猴魁阔叶茗香遐。</p><p> 青山雾绕烟迷客,浪漫渔梁向海涯。</p><p> (第三首)</p><p> 日照葱茏雾为纱,云遮水绕牧彤霞。</p><p> 半明半隐钟声远,天上人间数九华。</p><p> (第四首)</p><p> 未到徽州别问州,深深古院几时谋。</p><p> 高悬一处沧桑匾,错落三重寂寞楼。</p><p> 难晓当年何故事,但知今日不闲悠。</p><p> 江山掌在红门里,千万人民可有愁。</p><p> (第五首)</p><p> 千古渔梁杨柳绿,半湖淡雾百花妍。</p><p> 小桥流水成诗画,明月清风入和弦。</p><p> 翰墨钟灵逢盛世,人文毓秀值华年。</p><p> 春盈歙县繁荣地,福满徽州浪漫天。</p><p> (第六首)</p><p> 百里方圆半壁城,新兴古老总纷争。</p><p> 迷茫故事谁分辨,浩荡春声不可评。</p><p> 踏巷穿街寻趣味,登楼过院看征程。</p><p> 迎来盛世偏聊旧,多少徒劳只为名。</p>